(红楼同人)[红楼]骊仙(176)+番外
陈太后看不上王皇后的性子,安抚卫芊:“这是本宫宫里,你只管坐着便是。回头本宫还指望你帮忙主持这次选秀。”顿了顿,陈太后扭头对皇帝道:“皇后在安养,吴贵妃这段时间养病,贤德妃需要照顾公主。本宫瞧着,宫里面也就宁妃最妥当。十日之后的选秀就让宁妃陪本宫主持,你看如何?”
“宁妃办事妥帖,这是极好的。”司徒昀对一路上走来,对后宫诸人有一个分划。
皇后嘛,敬重有加,毕竟是糠糟之妻。但指望她帮助自己拿到真正的皇权?别说她,就连她母族都不顶用!
邓昭仪和李昭媛属于宠妾,宠爱有加,可以当做自己的解语花。但其他方面就跟不上了。把玩尚可,但不能倚重。不过前朝借助她们母族,可以给几分颜面。
吴贵妃、贤德妃、文修仪以及卫芊,都属于能够跟他数得上话,脑回路在同一个档次的人。吴贵妃因为家族缘故,目前暂时冷落。贤德妃和文修仪要照顾孩子,也只有卫芊这位战友能够帮一下自家母后。
“不过宁妃的等级太低了,需要提一提。”
四妃是别想了,卫芊生不出来孩子,除非大功,不然很难晋升四妃之位。而从九嫔进位,目前九嫔只有四人,第一位的邓昭仪,第三位的李昭媛,第四位的文修仪,第七位的卫芊。
“本宫瞧着三昭之中的昭容之位还悬空,不如让宁妃补上?”
卫芊一听,赶忙起身:“妾身无功,岂敢册封高位?”
“这几天你忙前忙后,怎么说无功?”陈太后继续劝说司徒昀,卫芊连连摆手:“文姐姐还是修仪,而且有生育之功,妾身哪敢在她之上?”
“那就把文妃进位昭容,你进位修仪,回头再取几人填补剩下五个妃嫔职位。”陈太后当即道。
卫芊一惊,看向陈太后。只见陈太后对自己眨眼笑,哪里还不知道太后这是以退为进?
“陛下的意思呢?”陈太后看向司徒昀,司徒昀本就有趁机大封后宫的打算,颔首:“宁妃帮朕参谋名字,回头朕再决定。”
“不错,宁妃你给我们母子谋划下,看看哪个名字更适合我家乖孙儿。”
“杰”“熹”“焘”“照”“熙”。
卫芊看罢,道:“杰,正如太后娘娘所言,卓越非凡可谓杰。”
“熹,有光明绚烂之意,晨熹而灿之。可代指晨曦,一日之初唯晨计也。”不过卫芊不喜欢这个字,用这个字很容易想到某一位大贤。
“焘,同样有长明之意。上为寿,意之为久;下为火,熊熊不息。更有长寿安康之意。”
“照,有日光等意,但妾身不喜,毕竟这个字太常见了。”
“熙,有光明兴旺之意,可作参考。”
司徒昀思索着,见太后将“照”字金锁撤下:“昀儿这一代以日为首,有光明璀璨之意,下一代秉承父德,同样该如此。”又把“杰”去掉。
“照字太过平凡,不如也去了吧。”司徒昀又去了一个字,最后只在“焘”和“熙”之间选择。
陈太后摇摆不定,司徒昀也有些为难。
卫芊更是无所谓的态度,突然想起一事:“云汉之章,融为庆云,结为甘露,融而不晞,结而不散,以焘冒其子孙。”焘在这里,有绵延长久之意。
这是前世宋朝苏轼所言。这个红楼世界只有汉唐,没有宋元明清,所以此言不得流传。
“此言是何意?”
“妾身小时候听旁人所言,乃荫庇后人之意。”
“云汉之章,融为庆云,结为甘露,融而不晞,结而不散。”司徒昀口中念叨,不住点头:“好文采,此人必是大贤之流!”
“山中高士,想来有其不凡之处。”卫芊道:“荫庇后人,香火绵绵,不如便让太上皇来庇护这位嫡孙长命百岁吧。”
换言之,暗示太上皇在宫中保护太子?
司徒昀允诺,提笔把卫芊所言诗句写下,并且将金锁送到太极阁。
次日,太极阁连下数旨。
第一条,命陈太后执掌大明宫诸事。不论太极阁还是掖庭乃至皇帝后宫,皆由太后暂时打理。
第二条,赐皇长孙名“焘”,册太子之位,尊主东宫。三日之后太庙祭祖,告慰先人。
第三条,申斥甄贵太妃,并且将太极阁中一大批宫人撤裁,连带掖庭后宫中不少人也跟着出现调动。
第四条,忠纯,忠顺,忠孝三王皆被训斥,被太上皇逮了个理由罚俸一年,闭门思过。
第五条,赐卫芊一柄如意,并让人带了句话“金玉相碰,金完玉碎。玉乃易碎之物,需好好照看。”
旁人眼中这是恩典,但是在卫芊耳畔,无疑是警告。
警告卫芊伸手太长,区区一女子在后宫之中肆意妄为,当心某一天芳魂消陨。
在其他宫妃心生嫉妒的时候,卫芊托着如意把玩:“这位太上皇终归还是有几分理智。”
毕竟是儿子宫里面的事情,他一个公公不便插手。而且一个没有子嗣,没有威胁,仅仅有些手段的宫妃还不被他看在眼里。
敲打警告是警戒,何尝不是给她留下几分情面呢?
太极阁传下旨意后,宫外诸人心思各异,但都已经明白太上皇的意思。
“东宫稳固,就算当今出事,未来也有太子继承皇位。”
尤其是几位王爷被打压,吓得后面的弟弟忠勇郡王魂飞魄散,再不敢有其他念头,专心拥护司徒昀的统治。
既然自家父皇不能给自己亲王之位,那么只能依仗这位皇兄。
幸好为时不晚,他还没做什么歹事。司徒昀需要用人,自然会接受这个弟弟的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