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尘香风天行(37)+番外
耳中听见旗帜在风中翻卷的声音,心中有大河之水隐隐澎湃。
勉力将视线从画上抬起,眼前,是呼啦啦跪倒一地的南朝兵士。望着他们,我的心头有火苗自灰烬中重新燃起,带来温热的满足。
这些人,都是我用心带出来的兵,手把手教出来的将,个个英武,人人干练,他们,是我最值得骄傲的过往!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想起他们,我便可以找回自信和力量!
“将军保重!……将军保重!……”
我在将士们的一声声保重声中蹬上马车,缓缓离去。
送行的队伍里,不知是谁起了个音,哼唱起一段歌曲,跟着,一个个声音受到感染竞相加入其中。使原本单薄微弱的歌声如溪水汇入江河,涓涓细流变成涛声滚滚,丰厚雄浑铿锵有力。
声音不高,低低地哼唱,如江河之水淳厚宽宏,如山谷回音振颤心房。悲壮有力,蕴蓄刚强的歌声里,是奋不顾身的气概与视死如归的豪情!……
冬日傍晚的风吹在脸上,湿湿的。
坚强如我,也终于还是落了泪。
那是我带兵镇守边关,初次大捷后,面对无人的战场写下的一只悲歌,苍凉而坚毅,落寞而深情。今日,被我的士兵们低低吟唱着,为他们的将军送行!
----上部完----
写这文的时候,看到一首诗,感动于这样的真情,录在这里,缅怀阿行逝去的初恋。
浪漫不是情侣装
是心有灵犀的默契
浪漫不是花前弄月
是共抗连天风雨
浪漫不是翘首观星
是要看到他眼底的彩虹
浪漫不是舞低杨柳楼心月
是不辞风露立中霄
浪漫是一种感觉
采一束百合
听一曲梁祝
念奴娇
醉花荫
作惊鸿一瞥
一晌留情
乍相逢
终不悔
浪漫是奋不顾身
含笑饮砒霜
写在中间的闲聊:
有人觉得这文前几章战场的部分描写很烦琐,神经兮兮的,以至于转笔生硬,跟后面的居家生活对比,看着有些别扭。
其实无他,只是生活原本如此生硬。
人在生死关头,面对恶劣的环境,都会十分激进,豪情壮志凌云,也舍得牺牲,为了理想什么都可以放弃,那是人类最光辉神圣的一面。
但当他一旦回到和平的生活,回到名利场,他就会变回普通人。也会自私,也会懦弱,也会愤恨命运的不公。也会象普通人一样,为情所困,为爱挣扎,为自己的将来精打细算。这是生存法则赋予人性的本能。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是人生的悲哀,并不美好,但很真实。
总的来说,上面这半部都比较苦涩,我承认,看着一点都不赏心。
花落的过程么,总少不了凄风苦雨。后面的尘香,会揭开所有的谜团,行文也会轻松很多。
第二十三章
新建好的礼台在一座风景优美的山顶,而行宫就在山脚下。
山间树木遍布,植被繁茂,有河道自山谷中倾泻而出,穿过行宫门前的石桥,向山外旷野奔去。现在是枯水季节,河道中滴水全无,满目滚圆的青石,大大小小,散落各处。可以想见,有水的季节,这里一定溪水潺潺,清幽静谧。
三天后就是大典,我被单独关在后院主楼上的暖阁里,连小鱼都不能见。
无聊的晌午,我只好站在窗口看看远处的风景。
这院落不是新建的,看得出,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飞檐陡壁错落掩映,布局借助山中风景,构思精巧别致。不论何时推开窗,都是一幅漫妙画卷展现眼前。相信设计修筑这座院落的人必是心思缜密,聪慧非常。
有人敲门进来,是个十五六岁的小侍仆,黝黑的皮肤,浓密的头发,一看就是个地道的北庭人。手里端着个金漆托盘,托盘里是一碗类似食物的东西,我看了看,半透明的浆糊一样,让人提不起胃口。
“放着吧!”我扭回头,继续看着窗外。
那小侍仆见我不吃,有些为难,小心地给我解释,“大祭司说了,大人斋戒期间,只能食用这种食品。等大典完后,就可以恢复正常饮食。”
我回头再看一眼食物,再看看他,“这是什么东西啊?”希望这小仆能知道点什么。
“回大人的话,是大祭司专门为您调制的补品!” 小仆说话的样子像刚开始跟我说话的小鱼,一板一眼的,十分可爱。
我虽然不想吃,但也不愿意为难下人,于是拿起勺子挖了一点放进口中。
很滑,没什么味道。
再随口问那小侍仆:“你们陛下用过午膳了么?”
“陛下还没有来呢!” 小仆不防,说出了我想知道的情况。
耶律丹真还没有来?!他这么着急地把我弄来,自己却不露面,这是什么意思?
一下午,我就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山峰,想着这个问题,顺便把那碗说不上是甜还是咸的补品一勺勺吃下肚去。
晚上掌灯的时候,换了一个小仆端来一碗同样的东西给我吃。
第二天也是,第三天还是。
我没再问过任何问题,只是安静的把东西吃掉。该来的总会来,不必去问,只要耐心等待就会知道答案!
祭天册封大典正如我所要求的那样,庄严华丽,名动四方。观礼台上人头攒动,旗帜飞扬,不需要去看旗上字迹,单从众人服饰上,就可以轻易区分出观礼的众人分别来自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