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里浣溪沙(14)
此时,门外响起一阵清脆的男声:“呦呦呦,我说春潮姐儿,瞧你细致的。若你不是明朗心肝上的,我定把你要回去做我的通房。”
来的便是明朗的好友苏畅畅。因和明朗关系好,成日里相见,明朗便于大门侍从说,苏畅畅来了径直进入齐公府即可,不必通传。
浣礼定睛一看。
不似明朗高大,苏畅畅略显瘦弱,一席紫色的祥云袍加身,不见男子的雄壮,却像个女人一样弱柳扶风。
“去你的。谁要做你的通房。”
春潮在府里既不像丫鬟也不像主人。
丫鬟身份的活计,主人做派的语气。
明朗宠溺着她,明朗在一日,别人便惧着她三分。
“苏兄,这京城的公子里,有几个像你一样怜香惜玉的。绣春楼里的姑娘你就惦记着好几个,我的春潮姐姐,你想也不要想了!我不同意!”
明朗笑怼道。
“君子不夺人所爱,你且留着吧。春潮姐儿都要十八了,比你都大,都要嫁人的年纪了!可别,耽搁了人家呀。”
苏畅畅嬉笑道。
“要你管!”春潮羞涩地调转了头:“不理你们了,竟拿我开玩笑”。转身走了出去。
这时,苏畅畅才注意到一旁无甚言语的浣家兄弟。
“这两位公子面生得很,是?”
“刚忘了与你介绍,这位来京城赶考的浣礼浣兄,这位是陪考的浣乐兄弟,我和浣乐兄弟一般大。”
明朗引荐二人后,也指了指苏畅畅:“诺,京城有名的浪荡公子苏畅畅!”
“有你这么介绍人的吗?”苏畅畅怒笑着给了明朗一拳。
浣礼俯身一辑:“苏公子,江南青川镇浣礼,今日与苏兄相识,甚感荣幸!”
“妈呀,竟是青川镇的。”明朗一个激灵。
“青川镇怎么了?”浣礼兄弟诧异!
明朗好似想起了什么:“春潮的母亲便去青川镇一商人家做着教养嬷嬷。”
春潮一听,从耳房里窜了出来。
“你们可认识青川镇的锦绣工坊?”
“自是熟识。”浣家兄弟答道。
春潮的母亲曾在齐国公府做过几个小姐的教养嬷嬷。
后经举荐,去了青川镇的锦绣工坊教养纯画,一去就是五六年了,一两年才回来一次。
春潮家已在京郊置办了宅院,想等着春潮十六岁上就辞了齐国公府的差事,找一个小康之家嫁了。
母亲多年前已经混成了体面的嬷嬷,父亲也是大户人家的管事,想要把春潮赎了出去本就是分分钟的事。
可是,春潮一直没有出去的想法,家人派人游说了几次没用也就不管了。
光顾着闲谈,时辰不早了,催促间,一众小厮簇拥着明朗等四人去了醉香楼。
醉香楼是京都最最上乘的酒楼,内饰实在华丽,是京城上层达官贵人结交的必选之地。
挑高的大厅,一通到顶,临近傍晚,便将厅顶挂满灯笼。
灯线高低错落,灯笼面的图案都是大家的得意之作。
仕女图、山河图、诗词歌赋,以高贵着称的酒楼平添一份雅致。
行至醉香楼一楼大厅,往上望去,整整五层,高低错落的灯笼映得整个酒楼雅致芳华。
明朗等人被引致三楼雅间,房门外挂一牌子——青书阁。
青书阁是醉春楼专门用于接待文人雅士的客间,食客创作的诗词歌赋皆被记录在册。
从屋顶垂钓下来的各色丝绸上,浓墨重彩着各类诗词和绘画。
在这里,产生了不少坊间口口相传的好诗好词。
群贤毕至。一众文豪起身,大家相见寒暄一阵,依次落座。
此时酒楼执事的带了几名歌女颔首而至。
为首的女子抱着一只琵琶,其余或是口琴、或是玉笛,落座于雅间一侧。
先是一首《清平调》,此曲正是岑先生的代表之作。
浣礼兄弟自是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
岑先生的大名已远播青川镇,浣礼还曾习得他的诗句,清平调也曾研习过。
只不过,见到本人后,却不像想象中那样的山羊胡、中年学究派。
却是温柔雅致的年轻人模样,看起来约摸有二十六七的样子。
“哈哈哈,岑先生的曲子果然不错!”明朗爽朗笑着。
“大家都知我,爱好诗歌,却不愿意在私塾里拘着礼。父亲骂我放荡不羁,只有你等懂我向往天高地阔任尔翱翔。这是家父珍藏的四十年的桂花酿,还是祖父在刚刚承袭侯位时酿造的,如今算来,如今已有四十年的酒龄了。今日,借着醉香楼的美人美食、各位先生的好词好曲,我等不醉不归。”
“果真是好酒!”众人品了一品,感叹着。
明朗这位一等侯家的贵公子与众先生一一碰杯畅饮。
浣礼也不再拘束,与各位大家一同赋诗、填词、谱曲、畅饮。
酒楼执事早已命人备好笔墨,专门誊写席间灵感迸发而出的诗词歌赋。
“中秋刚过不久,我来做一首赏月诗。”
苏畅畅打着哈哈起身,众人附和。
“明月挂高空,清辉洒满庭、嫦娥舒广袖,独自对银屏。”
众人呼好!
“苏兄啊苏兄,别看你平常不学无术,吟起诗来还真有那么点味道。来来来,快把苏兄的诗记下来,别忘了提苏畅畅的大名,哈哈哈!”
随后,浣礼诗性起,也做了一首田园诗。
“田园风光好,绿水绕村郊。牧童吹横笛,农夫荷锄劳。山远水迢迢,梦回伊人颜。”
众人皆呼:“好诗!”
“只是,浣公子的诗里似曾欢乐又似有忧愁,听后面两句,莫不是浣公子已有思念的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