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平调里浣溪沙(4)

作者: 一木幕 阅读记录

所以,晚年总难免孤独,便提出来和浣家老爹一起将浣棋养在身边。顺带着给浣青两口腾些闲余。

出了月子,闲不住的浣娘子就接了新的活计。

此时天已凉寒,农活都归拢得差不多了,寻常农家都开始了冬休。

恰恰村子里乡绅家嫁女儿,需要筹备一些红妆做嫁礼,难免要备上几年的衣裳。

浣娘子的女红活在村里很出色,就被推荐着设计衣服样式。

对于浣娘子的设计的款式,乡绅自然很满意,就是今冬要赶制出十来件新衣,必须赶着明儿春姑娘出嫁前做成。

浣青虽然口讷,但身勤得很。每日能雕刻十来个泥质玩意儿,绘上各种颜色,每五天就去集市上售卖。

家里三间草堂,一间浣青两口带着女儿住,一间是除小儿子外,另外几个儿子住。

还有一间厨房兼着泥人间,灶柴的微火烤着泥人,在天气不甚晴朗的时候,可以加速泥人的成型。

这一日,浣青挑着二十来个泥人去往镇上的集市,像往常一样售卖。

刚落摊没一刻,就簇拥上来一众人,对着浣青的泥玩意爱不释手。

整个镇上,也只有浣青一人能做这儿玩意。

有人想拜师学艺,浣青也憨厚应承。

可偏巧手法一致,流程一致,每一个步骤细节浣青都一一指点,可就是没人能雕琢出浣青手中的神韵。

自然,无人学徒成功。

坊间人边说:“浣青是天赐的手艺,传不得外人。”

慢慢地,也就没有人有这方面的心思了。

所以,浣青的泥人,在整个镇上,都成了稀缺的玩意儿。

浣娘子也常与他道:“你做泥人不必求多,稀缺的才最可贵呢。做多了反而不值钱了。”

浣青记在心里,每次去集市上都限量供应。

不消片刻,二十多个泥人,还差最后一个就要被售卖完了。

没有抢到称心样式泥人的买家值得抱憾。

“浣先生下次何不多做些来,每每都是晚了一步没有抢到合适的。”

浣青只管憨憨地笑着,并不言语。

这天,一年轻道士正擎着拂尘从摊前经过,他身着慧剑道袍,带着混元巾,佩剑背于身后,膛前置一裸色葫芦。

道士驻足摊前,端详了片刻,掐指一算,对浣青道:“善人,是否家中得一女?”

“正是呢!”

浣青疑惑:“道长因何得知?”

“我看善人面露红光,刚刚算得,善人命中有一贵女。”

“但此女此生有一劫,如能顺利渡劫,将福顺无边。”

“我云游四方,见善人面慈心晒,特赠善人一锦匣交于小女,非身家性命之忧,切勿打开,一定要亲自交于小女查看,旁人不能看!切忌切忌。”

说罢,道士从怀中掏出一个丝绸锦缎包裹着的锦匣,交于浣青。

“不敢平白收道长爱物!但关于我家小女命理,道长可否详谈?”

浣青拱手做辑,求言于道士。

道士手触下颌:“天机不可泄露啊。也罢,若善人不肯接受,赠我一泥人置换即可,哈哈!”

说罢,道士从泥人摊拿起一泥人,左右端详一翻,不待浣青回应,便拂袖而去。

边走边自语笑言道:“姐姐这次胎选的爹爹看着是实在人啊!”

痴笨无状

浣娘子本名耽,嫁给浣青前为临镇沱河纪家人。

纪家本是世代扎根沱河镇,家中世代以采桑种田为生。

不想,纪家祖父十年寒窗,一朝中为科举探花,在京中为官,官至正四品中书舍人。

但因牵连一迷案被弹劾,迟迟未被查证是否牵涉其中,却最终失去当朝天子信任,被罢黜官职。纪家被准许返乡归田,但不得再踏入京城,不得参与当朝政务。

纪家祖父携一家老少还乡时,浣娘子还尚在襁褓。

一家人自此不与世争,怡然田间,再加上纪家祖父在官时积攒的俸禄傍身,直到浣娘子及笄,家中经济略有盈余。

浣娘子生得容貌秀雅,性格端庄温柔,因自幼受祖父熏染教导,比一般女子略通些诗书。

比起诗书,浣娘子自小更爱女红,待字闺中时,就包揽了一家老小的针线伙计。

因着心灵手巧,美名传于四镇八乡。所以,刚刚十五岁,便有媒人频频登门提亲。

浣娘子上有两个哥哥,她是家中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姑娘,虽生在农户人家,却是父母哥哥最宠爱的幺女。

因此,对于浣娘子的亲事,家中格外审慎。

纪家无论娶妻还是嫁女有个成文的规矩,就是男不娶妾,女不为妾更不与妾同堂共事。

而无论是青川镇还沱河镇,凡是家里面富贵些的,大多喜纳妾,这和纪家的门风颇有不同。

纪家的要求,便断了一些乡绅贵胄之子的念想。

后来求娶的都是一些凡夫俗子,纪家看不上,后来,上门的媒人也便渐渐地少了。

直到长至十七岁,也迎来了姻缘。

一邻里老妪的女儿嫁到了青川镇,回家省亲时看到纪家女儿容貌俊俏,却无良缘,便试着介绍浣青做她的良人。

虽然浣家并非富庶之家,但纪家人看上了浣青身高体壮,还有一门手艺。

关键是脾气秉性很不错,也承诺无论如何,即便以后发达富贵也绝不纳妾。

断定女儿不会受委屈,这才将女儿嫁于五公里之外青川镇的浣家。

浣青女儿出生后,取名为浣溪。

浣溪继承浣娘子的容貌,自婴儿时,便能看出是个面容殊丽的姑娘,皮肤白净剔透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