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里浣溪沙(51)
“......”无人应道。
.
易之女塾内。
“易之先生在课上,还需有半个时辰,公子需等等。”邱先生向明朗几人道。
“星火苑可有闲暇?我们想先见一见浣溪。”明朗问。
“这个......”邱先生有些为难的样子。
“先生通融一下,此事非常重要,有关溪儿的项圈。”棱儿补充道。
“那稍等一下,我先去叫浣溪来。”
浣溪身着一袭白色罗群像只白蝴蝶一样,翩翩入堂。
明朗和棱儿面露喜色,同时唤她:“溪儿。”
“溪儿,来看,浣夫人交待做给你的纯画姐姐的新衣。”棱儿赶紧招呼纯画来看:“上面的蝶可是棱儿亲自绣上去的。”
“棱儿做的,不用看便知是好的!”
浣溪笑着接过新衣。扫了一眼看到还有个陌生人,浣溪心下便知,入得了易之女塾,定是京城来的人。
“溪儿妹妹,这位是工部安排的能工巧士,现于锦绣工作做商司,今日,是来看如何解你项圈的。”果然,明朗的话验证了她的猜测。
“浣小姐,还请靠近下,让鄙人看一下这项圈的工艺。”来人并不多话,从带来的手提匣中取出一面透镜,极细的银针、锥子等物件。
“看这项圈的机关布局,曲折精妙,像是鬼子的手笔。”
“鬼子?”
“鬼子是我师弟,多年前背叛了师门,如今杳无行踪,不想是投奔了悍匪。”
“先生怎一眼就认出来了。”
“在我朝,能传授此类精细机关的唯有我的师门,该技艺繁琐复杂,需精通工学,而且手要万分灵巧,能学成的不过数十人。每个人都有独自设障逻辑,这与个人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关系。我的师门享朝廷俸禄,此技艺本为抵御外敌之备,没想到让人用来行了歹。唉!”
“那先生能解这乌漆圈吗?”
“能,只是要费些功夫。”
“先生若需要什么跟我说便罢。”邱先生立于一侧,想要看写能帮点什么忙?
“有劳先生帮我备火钳。”
不多时,邱先生便端来一盆炭火,上面的火钳已经被烧得通红。
“那鬼谷子定为这项圈定制了专门的解匙,如今拿不到手也没关系。我们便用笨方法破了他项圈中的微密阵法。”
众人皆屏住呼吸,生怕发出声音乱了商司的心神。
只见商司手执项圈,把长长的银针烧得通红,然后“刺啦”一声声,一根根顺着项圈留下的微小细孔扎进去。然后用火钳在给每一根银针递热,深深浅浅插入不同的深度。火红的银针疏密不一绕项圈一周,就像是个刺猬圈着脑袋围在颈上。
有一些银针陆续随着高温消融在项圈内,越来越短,直至与项圈的表面持平,再陷进去项圈内部,形成一个个细小的白色凹槽。
待所有的银针冷却后,该消融的银针消融后。沿着项圈,白色的凹槽形成一个宛若游蛇一般的“鬼”字。
“你们看,鬼子的机关便全在这‘鬼’字中了。”商司拿出锥子,沿着‘鬼’字中间一道竖线踢着铜锡。果然,铜锡之下有一道微小的裂痕。
“将这道裂痕撑开,这项圈的机关便能解。”说着,商司,又取了一些银针,围着若曲若直的裂痕,如植入一般又用火钳敲进去上百支银针。
只听金属撕裂的声音,整个项圈化成了碎片,从浣溪的肩上徐徐落下。
“太好了!”众人兴奋起来。
“敬师果然还是技艺高湛。易之只知你善于破解战中敌阵,没想到也能破解这类精细邪物。”听易之先生说话,众人才发现易之先生早已从旁侧观。
“易之先生取笑了,我此次前来,既是工部尚书大人之托,也是常太保之托。”
“常先生?他也提及过此事吗?”
“正是。”
“他费心了。”易之先生微微一笑。
乌漆寨亡
“易之先生,明朗此次前来,还有一事。”
说着,明朗便拿出一金丝楠木的匣子,打开匣子,里面是贤妃娘娘送的白玉双耳贴像炉。
“这是贤妃娘娘,托明朗转赠先生的。”
易之先生拿出香炉:“贤妃娘娘还记得我爱焚香......”
“娘娘说:恩师之情,没齿难忘。只是久居深宫,不便离皇远行,若先生得日回京,还请宫中叙旧。”
“我知道了,这白玉双耳贴像炉虽说看起来简单,确是国宝级的珍品,看来娘娘是盛宠不衰。但,这是福也是祸......”易之娘娘细细打量着香炉。
“娘娘她虽在盛宠,但行事低调。”
“那便好!”
“还有一事,关于知州与悍匪的事情,棱儿要告知溪儿。”棱儿放低了声音:“此话,棱儿只敢在易之女塾说。”
众人都看向棱儿。
“我离开易之女塾的次日,浣夫人便同母亲连同棱儿一道,借着送年礼的由头,去了知州府上探望知州夫人。”
“见是通判夫人来,知州夫人先前是不大言语的。只是后来见我和铯年一起说起女塾的事,知州夫人的话匣子才打开了。”
“说着说着,就谈到了乌漆寨的事。我们夫人说:已经打了实心和乌漆寨求和了,知州夫人才放下警惕,说了他们同乌漆寨的事情。”
“在今年年初,知州夫人随夫赴任的路上,遭到打劫,不必说,便是乌漆寨的人。因为整个济州其他帮派的匪徒,早就被乌漆寨清理干净了。乌漆寨的匪徒不要这知州的财、也不要他的人,只留下一句:若要活命,就不要招惹乌漆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