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世界都以为我和我马甲是一对(167)

作者: 四海孤舟 阅读记录

“也许吧,”光悫法师微笑地看着她,伸手将她耳侧的碎发压到耳后,“时间已经太久远了,故事真假已不可考,但它至少能教会我们很多道理,不是吗?”

“愿你善用这双眼,切忌一叶障目——为你取法号‘洞春’,也有此寓意。”

“唔……”阿檀捧着脸,面露憧憬之情,“真想亲眼去看看啊!名义上我是梵音宫弟子,但我还没有去看过一眼呢。”

光悫法师敲敲她的脑瓜,摇了摇头,意味深长道:“真正的修行,可不在梵音宫内,而在你眼前呢。”

之后,她也没有刻意去靠近梵音宫,仍是跟着师尊在人间四处奔波,每次看到施主喜极而泣的泪眼,她就隐隐有些明白师尊的话了,更加觉得自己如今的行动很有意义。

虽然没有师尊口中主宫飞檐下坠着的铜铃,没有四大寺院中历史悠久的古钟……但她得到了更多,更多无法用言语形容,无法用物质衡量的东西。

直到一个月前,师尊忽然让阿檀准备好行李,即将去梵音宫主脉。

阿檀有些惊喜,哼着歌整理为数不多的随身物品,心中一腔期待滚烫,却又在光悫法师凝重的神色中渐渐冷却。

“师尊……您为何愁眉不展?我们回去,是有要事吗?”

光悫法师散去愁容,摸了摸她的头:“没什么大事,只是收到了为师师兄——你师伯的书信,信里希望为师能回去一趟,应该是有些琐碎事务。”

“但,”顿了顿,她无意识地抚摸着展开的书信,语气疑虑地喃喃自语,“不知为何,我总有些心神不宁……”

“明明字迹、语气都还是与之前一样,可我怎么觉得,师兄有哪里不对劲呢?”

师徒二人回到梵音宫主脉,阿檀是头一回来,对这些矗立于佛像身上的亭台楼阁很感兴趣,左顾右盼,看哪儿都觉得新鲜。

从其他弟子口中,阿檀才得知,自家师尊在梵音宫中竟名望不小,甚至曾位居八大寺院之一——妙本寺的住持候选人,但后来志在救济天下,便辞去职务离开主脉,在山河之间修心养性。

对此,当年有不少佛门前辈反对,不希望这么一个备受瞩目的好苗子远离师门,但幸好光悫法师的师兄力排众议,支持她听从自己的意愿。

——“出去多走走看看也好。我家师妹天赋异禀,自小在山上修行,连街巷烟火、山川河流都不曾好好看过……我们讲究勿忘师恩,但也不要被师门困住了。”

据说,师伯当年在各位前辈面前,是这么说的。

阿檀跟在光悫法师身后,忍不住偷偷瞄几眼前方的师伯,好奇:到底是什么事,让期望师尊自由随心的师伯又主动把师尊唤回来呢?

她看着师伯咧开嘴向师尊笑,说话间时而状似无意地舔过嘴唇,两眼几乎不眨地盯着师尊……不知为何,阿檀觉得有点害怕。

一种莫名毛骨悚然的感觉爬遍她的全身,让她后颈凉嗖嗖的。

甚至在某一刻,阿檀瞧见师伯再度微笑,恍惚中看到他两唇间露出的东西,不是两排人族应有的、整齐的白牙,而是更细、更长的,密集地挤在一起的尖牙,像是某种野兽,或者妖魔。

但等阿檀吓得浑身冒冷汗,细细看去,那尖牙却不见了。

“师侄怎么愣住了?在看什么呢?”师伯忽而眼珠子一转,将目光转向阿檀。

他分明是笑着的,但阿檀却莫名认为,他的眼睛里毫无笑意,冰冷冷的。

“没,没有……”她下意识隐瞒,“只是第一次见到梵音宫内外,有些走神。”

“是吗。”师伯的笑容像是一张罩在脸上的面具,纹丝不动,直勾勾地盯着她。

阿檀不自觉地屏住呼吸,气氛一时间凝滞。

“瞧你这出息,”师尊转过身,用袖子擦拭几下她的额头,打破了两人之间沉默的对视,“居然出了这么多汗。还是小孩子心性,看到新鲜事儿就沉不住气。”

光悫法师虽然之前心神不宁,像是直觉正在发出强烈的警告,但她多年未见向来与她亲厚的师兄,好不容易久别重逢,两人叙旧半晌,在聊了不少往事之后,她就不知不觉地放松下来了。

是啊,有什么可怕的呢?

这里毕竟是她生活了近两百年的师门啊,还有从小与她一同听讲、学法、抄经书的师兄。

光悫法师甚至开始隐隐歉疚,埋怨之前的自己实在是有些疑神疑鬼了,险些凉了师兄的心。

三人各有各的心思,很快进了一间院子。

这是光悫法师下山前的居所,现下故地重游,她不免有些感慨,但不想耽搁阿檀参观他处,便寻了一个由头:“阿檀,你去寻几个杂役,端点茶水过来,为师与你师伯叙叙旧。”

本能地害怕师伯,阿檀一听师尊的话如蒙大赦,立刻走出院子,深吸几口气,终于觉得脑袋清醒了一些,但还是心悸。

主脉上的风景优美,且透着淡淡的古朴禅意,但阿檀怎么也静不下心,走马观花一般看过景致,心里却挂心着怪异的师伯。

走了不知多久,等脑海中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阿檀忽然想到房中正和师伯独处的师尊,越发心惊肉跳,赶忙调头回去,亲自倒了茶水送进院子。

“呼,呼……”

正要敲响房门,她端着茶水,猝然听见一阵粗重的喘息声,还夹杂着咯吱咯吱的动静,让人联想到野兽啃食猎物时的声响。

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畅快地喝着新鲜的血液,咀嚼着鲜嫩的肉块,一口咬下,血水就叽里咕噜地冒出来,在唇齿间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