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世界都以为我和我马甲是一对(189)

作者: 四海孤舟 阅读记录

“哦哦,好……”小和尚摸着墙,迷迷瞪瞪地往回走了几步,脑子仍然不是很清醒。

忽然,一缕冰凉的夜风袭来,向他敞开一条缝的衣襟里钻,冻得他一个激灵。

等等、等等。

边迟月?

……那不是魔君的名讳吗?!

小和尚瞬间吓醒了。

欲登琼楼(4)

火石摩擦间, 一点火星划破禅房内浓稠的夜色。

一个身披破烂袈裟的少年低垂眉眼,俯身点燃桌上的蜡烛,随风摇曳的灯火照亮他清秀的面容, 瞧着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甚至称得上是稚气未脱,但神色却异常沉稳,让人想到攀满青苔的磐石。

——少年正是莫枕眠和边迟月在魔界寺庙中救下的小沙弥, 只是周身气度已截然不同。

他用双手耐心地护住新生的火苗,待烛火稳定, 才直起腰坐下, 对着坐在对面的午夜来客微微一笑:“虽不知施主来自何方, 但既然能毫无顾忌地报出魔君殿下的名讳, 那想必是与殿下关系甚密。”

“殿下与莫大人于贫僧有救命之恩, 此恩情如山如海, 无以为报, 若是有什么需要贫僧做的, 贫僧万死不辞。”

斗篷帽檐顺着黑发向下滑落,来者露出一张挑不出半点瑕疵的脸庞,烛光投下变幻的光影, 在他眉宇间描绘着深邃的轮廓。

但最引人注目的, 还是那双银灰色的妖瞳。

过于浅淡的眸色几乎泛着刀锋般的冷意,细如罅隙的瞳孔锐意逼人,在浅灰上勾勒出一线隆冬深色, 但偏偏他脸上又蔓延着淡绿色的妖纹, 仿佛生机盎然的藤木, 冲淡了那分冷冽。

笼罩在细微的火光中,邺烛对小沙弥回以微笑, 他的目光掠过小沙弥身上的袈裟,意有所指道:“当时没有人想过,你的修为境界会进步得如此神速。”

“哪怕是能够短暂窥得天机的边迟月,也只算出了你将与梵音宫不死不休,于是随口提点你一句……但你成长的速度超乎我们的预料。”

“我们”?

小沙弥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

看来眼前的神秘来客和那两位大人,似乎站在同一立场上,甚至属于同一组织或势力?

很难想象,这些立于无数求道者求之不得的巅峰的大能们,看似性情、种族各异,却在暗中维系着如此稳固的默契……

“不敢当,非贫僧天资聪慧,只是从魔界一路走来,听了许多故事,得了许多贵人相助。”谦虚地摇摇头,小沙弥起身,大大方方地展开双臂,借着灯火展示他身上的袈裟。

细看,那其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袈裟,甚至称不上是一件完整的衣服——

廉价的粗麻、鱼皮、素纱,名贵的绸缎、软烟罗、蚕绸……各色各异的布料被裁成鱼鳞大小,细细密密地缝制在一起,破旧而怪异。

从常人的视角看,在每一片布料的丝线中,似乎都浸透了尘封的过往,无声地向人诉说着漫长岁月中被遗忘的故事。

而在邺烛的目光中,每一片布料中都栖居着一个鬼魂,或是依附着一缕怨念。

此刻,这些民间故事中噬人心魄的鬼怪都是视线畏畏缩缩的,蜷缩着、躲闪着,不敢直视气息强大的邺烛。

邺烛目露了然之色。

因吃过不语法师的心、又身怀莫枕眠以雾构造的心脏,小沙弥本就体质与常人有异,再加上第七都亡魂恶鬼数以万计,怨念如阴云般盘旋于城池上方不散,如此浓重的怨气,或许催化了他生出通灵之能。

一般人以双耳双目探索世间,而他却长出了“第三只眼”,能窥见被夹在轮回道与人世之间的,不得转世、徘徊不去的亡者神魂与怨念。

“这是一个交易。每当我倾听并满足冤魂的夙愿,便会与它们契约,裁下它们横死或入葬时衣冠的一角,让它们以此为媒介跟随我,”小沙弥解释道,“我借它们的怨念修行,它们借我之手干涉现世,了却心愿。如此这般,便是‘渡灵陀’道。”

说着,他抚上心口,胸膛下跳动着一颗有力的、虚幻的心脏,“我和它们都与死亡相隔咫尺,一道同路相伴,也算同病相怜,相互扶持。”

“贫僧观施主谈及两位大人,均是直呼名讳,神情自若,不知施主是哪位大能现身寒舍?”

邺烛轻笑:“这世上已经鲜少有人知晓我了。若论年龄,不说莫枕眠那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即便是边迟月,也得唤我一声兄长。”

闻言微微惊愕,小沙弥平静如水的神色泛起一丝涟漪,双眼圆睁,终于显出些他这个年纪应有的青涩神态。

小沙弥很快反应过来,双手合十,将一串垂在胸前的陈旧佛珠拢在手心,向邺烛欠身一拜:“竟是前辈,失敬失敬。小辈陈圆意,不知前辈如何称呼?”

“叫我邺道友便好,”邺烛说,“这次来找你,是想问你一句——如果现在有一个亲手复仇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但接踵而来的是无数麻烦和危险,你想抓住吗?”

灯火幽微中,小沙弥眼瞳微缩:“不语法师背后……还有别人?”

“从不语法师入歧途生魔障开始,就有某个存在暗自操纵了,”邺烛点到即止,“不过此事凶险万分,一旦卷入,就算是边迟月,也不能保证自己全身而退。你也大可认为第七都屠城的罪魁祸首已经伏诛,不一定非要深究幕后黑手。”

“与其说我是来劝你掺和进来的,不如说,我更想让你知道这半点真相,毕竟你是唯一幸存的人,有权知道这些。”

“至于剩下来的,我们自然会去做。”邺烛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