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文短命白月光改嫁了(377)

作者: 桃吱 阅读记录

“诶。”

丁富贵记录下来,又问了于舒婉一些对院子里布局的其他要求后,还主动说回头帮于舒婉再弄个栅栏跟葡萄架子。

丁富贵是个细心的人,而且做了很多年装修工人,很有经验,考虑的周全,一看就知道沈胜男是用心找的人。

院子里的布局说完以后,于舒婉拿出内屋的钥匙来。

“东家!”

丁凤芹手里还铲着一铲子水泥,这会儿见于舒婉要开门,急忙走过来。

“东家,这里面常年不住人,也不通风透气会有很多灰尘,您突然开门进去很容易被扬起来灰尘呛着,最好还是带个口罩啥的。”

于舒婉道了谢,从包里翻出个手绢捂住口鼻,进去的时候,门刚打开果然就被灰尘包围了。

等里面的灰尘稍稍落定,于舒婉捂着口鼻进去转了一圈。

门窗都是木头的,因为年份久了不能抗风抗雨,里面空荡荡的,除了两把看起来同样有些年份的桌椅,便没了东西。

不过空间足够大,能好好想想要怎么布置。

剩下的几间屋子都差不多,于舒婉准备都收拾出来,回头再分一分都用来做什么。

“丁队长,里屋的卫生你们能清扫吗?”于舒婉问道。

丁富贵皱皱眉,旁边的丁凤芹已经开了口,“东家,回头我抽空帮您给收拾了。”

“谢谢。”于舒婉说着,从兜里拿出常备的纸笔。

于舒婉:“清扫费我已经记下来了,等回头过来拿给你。”

闻言,丁富贵跟其他几个工人都诧异的看了看于舒婉。

“啊?”丁凤芹一愣,“您要给清扫费?”

“对啊。”

“……东家您真好,以前去给人装修,有些东家想要帮忙清扫,但是从来不会提给钱的事儿。”

于舒婉笑笑:“这是你应该收的呀,还有石磊,你们的工钱我回头也拿给你们,放心。”

石磊连忙摆手,“我们这些人您就不用操心了,老司令那边已经提前打过招呼给过工钱了。”

于舒婉皱皱眉,她收房子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没想到老爷子连这点事情也想到了。

想了想,于舒婉最后还是说等回头完工了请大家一起吃个饭。

上午时间很快过去。

中午,于舒婉回了趟医院,跟沈占峰聊了聊院子跟内屋的装修想法以后,下午又赶了过去。

她到的时候才一点,工人们刚吃过饭在院子里随地休息着。

内屋却传来了沙沙的扫地声。

于舒婉走进去才发现竟然是丁凤芹在打扫卫生。

“你怎么不趁着这会儿休息休息去,我不着急的。”

丁凤芹早上提前过来做饭,上午一直在干活,中午又给大家伙儿做饭,好像就没休息过。

丁凤芹擦了把汗,笑着道:“我不累,我看东家您肯定也想赶紧住进来,所以就想快点把活儿给您干完,外面的地砖一铺,里面又不需要刮腻子,除了再整修一下门窗,三天左右就能完工,到时候我还得跟着我爹一起去下一家。”

于舒婉听着她说话,一面已经将外面的凉白开给她递了过来,“你这也太辛苦了些,今天见你只干苦力活儿,怎么没见你去挂腻子贴砖,这些总归轻松一点,你们轮流着来也好。”

“东家您不知道,这装修的活儿看起来都是力气活儿,其实还是多少有些技术性的,我爹……我爹不乐意教我这些技术,就让我跟着抬水泥啥的。”

说着说着,丁凤芹声音也越来越小,生怕外面休息的父亲听到。

于舒婉问完,眉头皱了起来。

丁富贵看起来是个挺讲道理的人,而且能答应女儿出来干装修队,也应该不会太迂腐太对。

“为什么不教你?”

“他怕我学会了以后更加不乐意回家了呗。”丁凤芹叹了口气说:“其实我结婚过一次,可惜男人命不行死了,家里就一直想让我再找一个,我感觉要是跟上次一样随便相亲找一个,还不如一个人过着呢,所以……所以我也想跟着我爹多挣点钱,他们要是强行让我回家,我就带着钱跑,到时候去别的城市,反正我力气大什么都能干,也不怕谁欺负我。”

一番话听得于舒婉对眼前这个中年女人更加敬佩了。

她坚韧不拔的精神简直比于舒婉之前看的故事书里的女人还要强悍。

“你……”

于舒婉想了想,问道:“可能有些冒犯,我想问下你挣得多吗?”

如果依照丁凤芹这话,那恐怕他这个爹也不会给她多少工钱。

丁凤芹点头,“比在乡下多,已经不少了,每次接到活儿,一天给我按七毛钱来算。”

“七毛?”

于舒婉心里吸了口气,有些愤愤不平,“现在厂里最简单的日结小工都不止一天七毛,最少都要一块钱了。”

况且这还是在京市,七毛钱也太少了。

沈胜男跟她交代过,这些工人一天的工钱没人足有一块五毛钱,另外,贴砖刮腻子之类的活儿还有抗水泥的钱也要另外再加两毛,于舒婉还给了高温补偿费两毛。

丁凤芹帮忙给这么多人做一日三餐,活儿也从来不少干,怎么可能才一天七毛钱。

“是啊。”丁凤芹点点头,“我爹说因为我干的活儿都没什么技术,所以只能给这么多,他也不想区别对待我,不然怕其他工人背后造我爸的反。”

“……那你做饭会另外给你算钱吗?还有这次清扫的费用你爸会给你吗?”

“做饭当然不会。”丁凤芹说着,摇晃了一下酸疼的脖颈,“我爹说菜跟米面都是他买的,也算是包我吃饭了,所以不会给这个钱,清扫费会给的,到时候您给了我爸,我爸会再分给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