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院来了支小桃花[八零](153)
“战斗机?小伙子,你要好好研究啊,我们要打倒美帝国主义和他的走狗们!”
“喝!”
李不言面前的酒杯递过来都有些使他目不暇接了,他只好左一下右一下地碰杯喝酒,约莫过去好几分钟才渐渐平息下来。
李不言放下酒杯还没一会儿,胡桃就拿起自己的酒杯,悄悄在身旁人的杯子上碰了一下:“那我也给你喝一个~”
碰完杯,胡桃还朝李不言眨了眨眼后嘿嘿一笑。
李不言仍然乖乖地拿起了酒杯,也回碰了一下胡桃的酒杯,压低声音说道:“但是我不是造飞机的,我是造卫星的。”
胡桃闻言抬起头向天上看去。
在1980年,在北京,在夏天的夜晚,此刻天空中无云,一片晴夜,繁星闪闪。浩渺的星海中蕴藏着人们对未来的无限美好憧憬。
眼看夜色渐晚,饭局也进入了尾声,众人趁着路灯还在亮着,纷纷告别了他们一家人,骑上了自行车各回各家。
尽管胡桃给李不言分了不少酒,但也迷迷糊糊喝了不少酒,唐菲酒量是真不错,胡桃都晕的站不起来了,唐菲此刻还能站起来面不改色的收碗,甚至和胡杨一起把碗给洗了,还能把厨房收拾出来。
李不言本来准备去帮忙,但唐菲察觉到李不言的意思后,却一把摁住了李不言的肩膀,她一手端着待洗的碗筷,用下巴点了点此刻正迷迷糊糊地趴在桌子上的胡桃,说道:“你照顾小桃妹子吧,就甭操心了,你这怎么给她弄回家去还费劲呢。”
说完,唐菲就和胡杨跟没事人似的去厨房进行收尾工作了。
李不言拍了拍胡桃的背,柔声说道:“你还好吗,是不是喝醉了啊?”
胡桃闻言也从桌前坐起身来,大着舌头说道:“喝醉啦?怎么可能啊,我现在还能走呢。”说完,胡桃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似的,唰地一下就突然起身,可下一秒就差点仄歪摔倒在地。
还好李不言眼疾手快,一把拉扯住了胡桃的胳膊,这才让胡桃幸免于难。
但胡桃执意要往前走,李不言只好改拉扯为搀扶,耐心地跟着胡桃往前走着。
胡桃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小院的门口,她回头露出一个娇憨的笑容,说道:“我现在还想出去走走呢,其实我可清醒了,还能溜溜弯呢。”
李不言回想起上次胡桃对自己说自己可清醒的那次,没从自家哥哥嫂子家走出去五分钟,就昏醉得需要自己背回家了。
念及此,李不言笑笑,语气是说不出来的宠溺:“好好好,我陪你溜溜弯。”
李不言搀扶着胡桃的胳膊,陪着她慢慢地漫步在街头。
这个时候的北京还没有后现代的繁华,目之所及处都是矮矮的四合院,亦或者是延申进深处的小胡同,街道并不宽,昏黄的路灯照耀在路面上,来回偶尔有骑着自行车晚归的人。
路旁还种着香椿树,郁郁葱葱地遮掩着本就不明亮的灯光,虽是夜晚,但并不寂静,蝉在树间鸣叫,习惯了一整个夏天之后也不觉聒噪了。
胡桃突然又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繁星:“人造卫星能看到吗?”
李不言也跟着胡桃的视线一起抬头向夜空看去,他语气恳切地说道:“能。”
说完,他看着漫天繁星,眼神里突然弥漫出一种莫名的澎湃,轻声对胡桃说道:1970年4月24日,我们国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我的老师也参与了这个项目。”
“主席说了,我们这第一颗人造卫星,要‘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
“看得见,可太难了,想看见就得做大啊,但那个时候我们载重技术不够,做大了就上去了,我老师的老师,提出一个特别妙的点子,就是像雨伞一样,收着飞上去,在天上了,‘唰’地一下打开好几扇长达两米的反光板,反射太阳的光,我们就能看见啦!”
李不言提到卫星,连语气都变得激动起来,他像个难得兴奋的孩子,语气昂扬地说道:“长征一号运载着我们‘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十分钟后才进去预定轨道,然后《东方红》乐曲在太空奏响。”
“那个时候我就守在收音机前面,听到东方红那个音乐传来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才十五岁,但我听到乐曲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我立志,格物致知,叩问苍穹。”
胡桃迷迷糊糊地听着李不言所说的话,虽然她此刻头晕得厉害,但她知道,李不言正在诉说着一件自己很自豪很自豪的事情。
她借势依偎在了李不言的怀里,看着漫天的繁星,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指着闪烁的银河说道:“东方红一号现在还在太空中呢,以后你参与设计的人造卫星也会留在你向往的宇宙里。”
“所以,四十年后的我仰望苍穹的时候,或许见过那颗你设计的星哦。”
李不言笑着摸了摸怀中少女的发顶:“为什么是四十年后啊?就不能是四年后吗,你这么看不起我啊?”
胡桃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无言地依偎在李不言的怀中,就这样静静地站在北京的旧巷街口沐浴着星光。
或许是五分钟,或许是十分钟。
直到胡桃渐渐有了困意,在李不言的怀中也有些站不直了,李不言察觉到女孩已经微微眯上了双眼,索性在女孩面前蹲下,示意她趴在自己背上。
胡桃这次也不扭捏了,本来就累了一晚上的她想也不想地趴了上去。
李不言背着胡桃,一步一步往小院走去。
“等会儿还能回家吗?”李不言看着女孩已经均匀起来的呼吸,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