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院来了支小桃花[八零](179)
胡林应该是胡家学习天分最好的孩子了, 毕竟胡林从启蒙开始,李不言就有意识的教他读书认字, 甚至还有数独等数字游戏。
与胡桃这种文科天赋相比,胡林在理科上的天分极高。
不过三年不见,李不言也不确定现在的胡林还和自己亲密与否, 如果他愿意来北京上学的话, 也许自己是可以办成这件事的。
更何况, 胡林和胡桃是打断着筋还连着血脉的一家人, 他和胡桃的好关系是十里八乡都人人称赞的姐弟关系模范。若是真能把胡林接过来, 胡桃也就不用那么想家了,毕竟哥哥嫂子也在身边。
蔡畅的话, 也是给李不言做了个提醒,把胡林接过来上学,得提上日程了。
他和胡桃就是奔着相守一生去的,他才不怕把她的娘家人都叫来呢。
李不言与蔡畅在角落里密谋了好一阵,直到胡桃好奇地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呢?”两个人这才对视了一眼,默契地闭口不提,决定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给胡桃的惊喜。
等胡桃坐上李不言的后座后,李不言就蹬着自行车载着胡桃往家的方向驶去。
期间,李不言自然而然地问道:“今天你们招了多少学生啊?”
但见胡桃的语气一下子失落起来,喃喃地说道:“只有六个......比我想象中的少多了,更别提六个孩子里还有两个是关系户呢。”
李不言似乎已经想到了今天会是这样。毕竟,胡桃这种小饭桌的模式在北京,他都还从未见过。
那么对于各位家长来说,这种托管小饭桌,也是一个值得犹豫与观望得新兴服务。
可以说,李不言在胡桃创业的一开始就已经料定了生意不会太好。
但李不言难得见到胡桃这么热烈地、迫切地想要去做成一件事情,所以他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一句丧气的话都没有说,甚至所有能配合胡桃的事情,他都努力去做。
倒不是家里真的指望胡桃能挣几个三瓜两枣,而是李不言觉得,胡桃在认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特别的美,而这种美是一种生命力的磅礴象征,李不言很想留住胡桃的这股生命力。
但此时此刻,李不言见到胡桃那副垂头丧气的模样,还是忍不住出声安慰道:“其实这都是正常现象,毕竟咱一没有政府许可,二没有国营两字打头,你让家长怎么放心信任把孩子教给咱们呢?”
说完,李不言还自顾自地给胡桃灌鸡汤似的说道:“所以咱们要怕的不是没学生,反而更要走好第一步,把咱们的金字招牌打出去。”
其实这些话胡桃早就想t到了,并且在白天的时候,她也已经用这番话术反复安慰了唐菲嫂子和蔡畅。
但此刻听到这样的话,从李不言的嘴巴里说出来,胡桃竟然很想笑。
之前阴郁的心情其实早就一扫而空,胡桃明白这个道理,也只是嘴上和李不言卖卖惨让他心疼心疼。
创业最难的阶段,不是从1到10,更不是从10到100,而是那个从0到1的过程。
万事开头难嘛。
此刻,虽然看着没有什么学生,但胡桃知道,这本身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口碑的积累是需要时间来进行发酵的。
胡桃相信,只要这些孩子们在她这里吃的好、学的好、健康好,并且什么都有保证的话,那么,在家长圈子里面是一定会传播的极快。
到时候熟人介绍熟人,家长介绍家长,孩子介绍自己的朋友。这就完成了胡桃办学的生态链。
这还是之前李不言带她去南锣鼓巷的时候,胡桃看到那家名为“哈皮”的西餐厅得到的结论。
人与人之间口口相传,才能去吃到的西餐厅,一家连正儿八经清清楚楚的招牌都没有的西餐厅,都能靠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做到那么好的生意。
那胡桃经营的这个小饭桌又何愁会没有其他家长陆陆续续知晓呢?
于是胡桃干脆绕过了这个话题,与李不言聊起了今天新招来的那个留着短短的西瓜头的女孩——丫丫。
胡桃简单描述了一下丫丫的性格,又总结了一下,丫丫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所以没有什么人照顾她。
最后胡桃说道,虽然丫丫妈妈不能老照顾她,但是却出手格外的大方,还额外给自己加了五元的照顾费。
李不言听完之后却沉默了良久,后才缓缓说道:“其实有再多的钱有什么用呢?还是要给到孩子陪伴才好,这份陪伴既不可以用钱来弥补,更不能是你与蔡畅、嫂子能够替代的。”
胡桃不自觉的点点头,说道:“其实丫丫妈妈那五块钱就是买一个自己的心安。”
一想到在小女孩都普遍臭美的年纪,丫丫却被迫剪着一头极短的西瓜头,胡桃就有些心疼。
两个人说着说着就回到了家。
李不言回到家之后,才突然怀念起以前的时光来。
毕竟现在小饭桌已经开始营业了,唐菲嫂子每天都会等家长接完孩子之后才回家。
所以李不言一从研究所下班就能够吃到香喷喷的饭菜的时光可能已经不复返了。
今天显然在四合院耗的时间太晚了,毕竟是小饭桌第一天开业,就算胡桃和唐菲已经想了很多时间安排,但是很多事情不可能规划的一丝不差,真正操作起来才发现,计划还是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的。
比如说今天,甚至胡杨都已经走回家了,唐菲和胡桃还没有把晚饭做好。以后总是这样也不是办法,总不能一家人都弄到晚上九点、十点才能吃上晚饭吧?那作息都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