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属院来了支小桃花[八零](331)

作者:山楂蓝莓 阅读记录

社长做了个邀请的手势,请李不言上台说道:“请吧!”

说完,社长就带着胡桃坐在了下面摆好的小板凳上,一副乖乖听讲的模样,逗得社团里其他成员都小声地笑了起来。

“想不到社长还有这么小女人的一面。”

“是啊,天吶,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鼻孔朝天看人的社长吗!”

社长被人开玩笑的有些耳热,连忙站起来比了一个“嘘”地手势,让大家安静听李不言说。

李不言无奈轻笑了两声,对上了台下偷偷给他竖大拇指的胡桃的眼神,这才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好,我是胡桃的家属,我叫李不言,也是清华大学航院毕业的学生,现在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所从事航空研究工作。”

台下刚刚还在起哄的人瞬间就停了声音,整个教室寂静地掉根针在地上都能听见。

在安静了十几秒之后,突然爆发出了欢呼和尖叫。

“大神!”

“榜样!”

“难怪社长说你最不起眼的优点就t是外貌,天吶!”

在座的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生活在理想构成的象牙塔里,中国现在的航空航天技术并不成熟,但每个学校基本都会有航空航天的爱好者,他们关心世界关心国家也关心宇宙。

社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我们上次开社团活动刚好进行到东方红一号,当时我说的时候你们都还质疑我,我们现在就请李不言大神来给我们说说!”

李不言突然抿嘴一笑,他还在想大家怎么知道他恰好就是从事人造卫星的研究活动,莫非是胡桃提前在社里给大家说过。

一想到此,李不言心中的欢欣雀跃就有些抑制不住,毕竟胡桃上大学之前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想暴露已婚身份的。

开心归开心,但李不言还是折了半支粉笔,开始在黑板上给大家讲解起来。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了整个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李不言的语气难掩自豪与澎湃,“我的老师,他们夫妇二人也参与了这个项目。”

“这颗卫星的定位是一颗科学试验卫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社长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十二字方针,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着!”

李不言被打断了也不气恼,今天本来就是来给胡桃他们社团的成员来做一些更专业的科普嘛。

他微微一笑:“是的,我记得我和胡桃讲过是如何做到看得见了,胡桃同学还记得吗。”

胡桃本来面上还带着笑意看着讲台上的李不言,如今被点名了倒有一种李不言现在给她当老师了的错觉,她笑道:“好啊,你考我!”

社长酸溜溜地语气立刻在胡桃的身边响起:“胡桃同学,你有个大神家属每天给你讲解航空航天知识,你不会不记得吧,唉,这要是给我讲,我肯定都记得。”

惹得胡桃差点笑出声,她挑眉看向身旁的社长:“你知道吗?”

社长当然知道了,他自豪地挺起了胸脯,站了起来:“我当然知道了,哼!”

接着,社长就侃侃而谈东方红一号卫星上闪闪发光的72面体外壳。

李不言内心憋着笑看着胡桃此刻的吃瘪,的确,社长同学的航空航天知识确实无愧于他的社长身份,在整个社团都算是佼佼者了。

但李不言看着胡桃在听到社长侃侃而谈时偷偷坐下的身影,还是忍俊不禁。

等社长说完,李不言才补充说道:“你说得不错,不过我要补充一下,‘东方红一号’卫星表面闪闪发光的72面体,并不单单是为了‘看得见’,同时还能够保证了它的温热控性能,也就是说将卫星表面的铝合金进行光亮阳极氧化,得到一个对太阳光吸收和卫星辐反射散热比最佳的状态。通俗来说,就是不需要消耗能热源,仅依靠卫星表面的物理特性来调整和外界空间的热交换,达到要求的温度温差。”

社长看向李不言的表情更加崇拜了,同时手还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发出刷刷地写字声。

随后,李不言拿出粉笔,从卫星当时的设计使用寿命开始说起,为什么至今还在太空中飞行,讲述了高轨运行的定理与准则。

胡桃都静静地坐在台下看着李不言,她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从来都没有好好看过李不言讲述自己专业知识上的一面。

这一面的李不言与平常相比很不一样。

平时的李不言是沉默寡言的,和自己在一起偶尔会流露出孩子气的顽劣一面,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又是孝顺听话的小儿子,在自己的朋友面前又是靠谱而又体贴的形象。

但好像这一刻,胡桃在一瞬间感觉到了李不言虽然不曾对他人说过的工作,他是有多么的热爱那蔚蓝而又神秘的天空。

李不言在台上讲到激动的地方,还会反复会粉笔在黑板上的关键信息处画横线,强调道:“没有苏联人的帮助,我们中国的科学家用算盘打,用纸笔算,硬是攻克了。”

“这颗卫星我们额定的重量是一百公斤,毕竟再重就飞不上去了,每增重一公斤,面对的技术困难都是指数级的增长,但你们知道东方红一号多少公斤吗?173公斤!”

直到李不言讲完,社员都沉浸在他昂扬有余又科普内容满满的演讲中。

李不言把粉笔放回了讲台上的粉笔盒里,社团里的众位成员这才如梦初醒般地回过神来,纷纷鼓掌。

尤其是社长,眼底隐约都见泪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