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有傻夫种田忙(129)

作者: 葱香番茄 阅读记录

刚经历一场发烧又还有伤在身,小孩儿哭一会儿便精力不济睡了过去。

徐氏出了房门松一口气,跟剪鸡脚的楼安告知一声:“我去村长家给小岸上户籍,回来晚了你们就给小岸熬一下药。”

“行,”楼安应下,“阿岷也要熬药的。”

楼安本以为许云岸户籍要办许久,毕竟小孩儿口中他已无亲人在世,又是农户出身,没想到楼安鸡脚还没收进去徐氏就回来了。她一脸的愁容,“村长说要咱江家直系才给办吶!”

“没有别的什么办法?”楼安对古代的礼制并不太懂,但是流民都能得到户籍,或许可以从这方面做文章。

“也不着急,等下回去城里问问你小姑夫。”

“下午咱们去地里挖藕,”江大生手里提着两根莲藕,“已经熟了,今儿天气凉快,趁好。”

“这么快藕就熟了?”楼安记得才种了两个多月。

“八九十天就成熟了,”江大生说,“这两根中午尝尝,咱自家种的藕指定好吃。”

“那是自然,”楼安说,“娘方才买了猪蹄回来说炖汤,待会儿正好炖莲藕猪蹄,再加几颗大豆,别提多香了!”

徐氏笑道:“吃还是咱家小安会吃,又会做又会吃的,你四叔说的没错,咱们小安就是厨神转世。”

这话楼安许久没听着了,不知今日这徐氏怎么又提了起来。

午饭是徐氏按照楼安说的法子做的,还清炒了个藕片和一个拌藕,可以说是全藕宴了。

“这炖出来的藕吃起来粉脆粉脆的,以往倒是很少炖出来吃过。”

江大生夹一块到碗里,“咱家以往吃藕都少,地里菜吃不完几乎都没怎么去买过。”

这倒是实话,徐氏点头,她家以前虽说生活不错,但也仅限于荤菜不缺,还是楼安来了之后家里的菜品丰富了起来。

“我已经想到很多种藕的做法了,”楼安给江岷夹一片素藕,“超好吃哦。”

江岷咽口水,“阿岷现在已经不馋了。”说罢快速刨了口饭。

楼安心说,你晚上都馋成啥样了。这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时常感觉到江岷侵略的眼神望着自己,只是那时大多实在困倦了,他也没有追究,总觉得神医这药不一般哇!

今日难得天气凉爽,江大生买了两亩水田种藕,今日若是不忙着些,可能天黑都不一定能摘完。

几人背着背篓,披着雨披锁上门就出了门。

村里因为水田都用来种了水稻养了稻花鱼,加上这种作物赋税高,故而种藕的只有江大生一家。

楼安望着一眼不见尽头的藕叶,“先时荷花开了正忙着赚钱,也不曾带着阿岷来看看,看着一望无际的莲叶,都能想象那是怎样的美景。”

江大生倒是时常往田里跑,他扒掉鞋子下到田里呵呵笑道:“咱家的花是白色的,确实好看,”他抓抓脑袋看向楼安,“也就那样吧。”

“你个粗人哪懂得欣赏,”徐氏放下背篓跟楼安吐槽,“当初刚成亲,你爹掏私房给我买了个发簪,本来看他小心翼翼地讨好模样我还心生欢喜,满脸的期待之色,结果拿出来个大紫的布艺木簪,气死我了,现在都还放在箱底。”

“哎,”她叹口气,“买的布料也是花大价钱买些难看的颜色,每次都气到我想回娘家算了。”

江大生被这般说也不恼,只笑道:“怕岷儿随了我,你娘在岷儿小时候亲力亲为地教他认颜色,她说就算是夫子,那也是男的,辨别美丑就是没有女人来得好些。”

楼安朝徐氏竖大拇指,“娘做的好!”

徐氏笑道:“是吧,至少岷儿偶尔作画之时不会搭配地乱七八糟,层次看起来就是很好看。”她小时候家里条件好,跟着弟弟蹭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先生有时候教完课就会自己作画,她虽不会画,但耳濡目染的也涨了许多见识。后来听说先生走了,那家私塾就彻底没了,现在的小孩子得去城里读书了。

“阿岷还会画画?”上回跟自己画的还是四不像。

江岷摇头,“不记得了,梦中阿岷好像画过。”

楼安便不多问了,他脱掉鞋子踩进田里,淤泥淹没至他的小腿,比种藕时感觉要好一些,至少不凉了。

江大生摘了一会儿就开始往家里背了,徐氏舍不得江岷背这么重,近千斤藕的担子就全落在了江大生头上,楼安看着还有大半藕的水田,提议道:“娘,爹也背这么久了,剩下的明儿再来吧,也不急于一时。”

徐氏也是心疼的,点头应下:“也快酉时了,回家就可以做晚饭了。”

上田坎的时候,江岷突然出声:“小安!”

“怎么了?”楼安莫名其妙。

“你腿上有个黑黑的虫子!”说完也不待楼安反应,江岷快步走到他跟前拿下虫子,“吸了你好多血。”

楼安这才后知后觉小腿处有些疼痛,他低头看去,就见原本平整光滑的皮肤上面一个小小的洞口,他看向江岷手上的虫子,圆圆胖胖的,一阵恶心,“赶紧踩死,这虫子太邪门儿了。”

“这是蚂蟥,”徐氏走上前来看了眼楼安的腿,确认没事后松了口气,“得亏岷儿发现了,钻进身体人就没了。”

“下田就是得注意这些,抬腿的时候偶尔看两眼。”江大生传授经验。

楼安一阵恶寒,打了个寒颤,“我下次注意。”

回家徐氏做饭,楼安三人在院子里用井水洗去藕泥过秤称了一番,一共六百二十多斤,在古代的亩产还不足现代的十分之一。

上一篇: 一只蟑螂的爱恨情仇 下一篇: 寸心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