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傻夫种田忙(39)
楼安看着她行动不便仍佝偻着递给二人饴糖的模样,心里直泛酸,他最是见不得老人病弱的样子!
好说歹说把钱给了黄婆婆,二人才提着篮子出了门。
最重要的辣椒有了,收拾好放进厨房后,徐氏已经醒来了,看着俩人提着一篮子线椒进来,惊到,
“麻辣鱼要用这多辣椒?”
楼安看她已经恢复,笑着解释:“去黄婆婆家买的,看他院子里多,就多买了些,不全用完的。”
徐氏吐出口气:“吓死我了,还从没一次性吃过这么多辣椒。”
接着她又叹口气,“黄家那老太太孤苦伶仃也是可怜,平日看着能帮衬也就多帮趁着些吧。”
楼安点头,放过篮子就开始在院儿里削竹子。
徐氏出了厨房,见状奇到:“削竹子是要做什么?”
楼安使着劲儿没顾上答话,倒是坐在一旁的江岷解答了她的疑问,
“小安要做笔跟着阿岷学写字。”
“买一支不就行了,何苦费这大的劲儿?”她想了一下,接着问,“不是还要牛尾或者马尾吗?你上哪儿弄去?”
见徐氏问题一个接一个,楼安只得放下手里的竹子,擦了擦脑门儿上的汗,无奈道:“娘,我用不惯毛笔才没买的,我准备给自己做一支水笔。”
徐氏听得云里雾里:“蘸水就可以写?”
楼安摇头:“也是蘸墨的,只是写起来硬一些,好控制。”
徐氏一拍大腿:“那不就是锅里的炭麸嘛!我弟弟学字的时候家里穷,就是用这个在地上写。”
楼安听着无语:“娘,我是要在纸上写的,跟炭麸不一样,我一会儿做好了给您看。”
徐氏听他这样讲,便也没打扰他,跟着江岷坐在一旁专心看楼安打磨。
江大生一进院子看见的就是这样的景象,三人脑袋凑在一起,不知在做些什么。
他咳了咳引起三人注意,然后把手上鱼向上提了提,
“河里没什么大鱼,我差着吴屠户在城里带了条,六斤八两!”
江岷伸出手隔空比了比,惊呼:“这鱼好大!比阿岷手臂都长!”
江大生笑咳一声,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咱要吃就吃尽兴!”
徐氏嗤一声:“你自个儿馋嘴,说什么尽兴,还不是觉得小安手艺好!”
江大生嘿嘿一笑:“都没吃过,你能说你不馋?”
徐氏脸一红,拍他:“边儿去。”
江大生是把鱼在河边杀好提回来的,现下也没什么事,也凑到几人跟前,
“小安在做什么,你们看这么入神,刚我回来你们都没注意?”
徐氏现在已经知道了,白他一眼:“看不出来这是笔吗?”
江大生:……这哪看得出来!
他悻悻摸摸鼻子:“倒是新奇。”
楼安正在给笔转孔,因为没有趁手的工具,险些弄费。
江大生见状拿来了一个挂肉的铁钩:“用这个试试?”
楼安接过一试,还真有用,直接用这钩头做墨线也不错!
他一口气儿做了几根,又用竹节做了个笔筒,全都装进里面,有些迫不及待就想试一试,吩咐江岷,
“阿岷去房里把纸墨拿出来,我试试。”
江岷也很好奇,一溜烟儿就跑进了屋。
徐氏看着大功告成的楼安,“这就成了?”
心底很是惊讶,这可比毛笔简单多了。
“这存的住墨吗?”江大生也很有些疑惑。
楼安但笑不语。
等到江岷拿了纸墨出来,楼安蘸了墨,随手画了条小鱼,一气呵成。
徐氏惊喜道:“这小小一根竟能储墨!”
楼安看着她珍爱把玩的细致,显是真心喜欢,笑着道:“娘可会写字?会的话这根笔你就拿着用。”
徐氏未出阁前是跟着弟弟认过几年字的,写的一直是大头字,那毛笔她也是用着嫌烦,是以对楼安做的笔很是期待,现下楼安把笔送他,让他觉得很是欢喜,
“那娘就收着啦!”
说着她蘸了墨,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后就一发不可收,越发的爱不释手。
江岷也想玩,楼安给他拿了一支,“跟你毛笔写字不太一样,写字时要用力些。”
江岷照做,虽写的很好,但到底不太习惯,索性放弃了。
原想着徐氏都送了,也送江大生一支,但江大生不怎么认字,楼安也就作罢。
竹子还剩了大半根,楼安想起没了的篮子,问江大生:“爹能帮我做几个篮子吗?昨天装鲜花饼的篮子卖掉了,我想多做几个,过些日子做了吃食再去城里卖些。”
江大生连声应好,儿媳赚钱他向来是支持的。
今晚楼安做饭,徐氏想跟着学学,便跟着楼安打下手。
楼安把徐氏片好的鱼肉和鱼骨用去腥三件套腌好,怕太腥还偷偷加了些江大生的酒。
徐氏过来就看见楼安在炝锅,辣椒刺激地她打了好几个喷嚏,用袖子擦着眼泪道:“这菜你爹今晚高低得喝几杯。”
楼安笑着加入徐氏之前做的黄豆酱,赞道:“娘你这黄豆酱是今晚这个菜的灵魂,要不是有这酱,我还不做这菜。”
没有豆瓣酱,黄豆酱便香了起来。
徐氏被夸的开心:“这么说我还立大功了?”
楼安顺着她,“那是自然,你待会儿吃了就知道了。”
鱼骨鱼头先炖一会儿,打捞出来,下了今天的野菜,鱼片和汤也盛出来后,就是浇油了。
家里还有些菜籽油,楼安把辣椒炒了一下铺在上面,又放了些活椒和干辣椒花椒在上面,热油一浇,撒上芝麻,这菜就算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