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考场有杀人犯(144)

作者: 风声过处 阅读记录

“裴尚书身子的情况,你也了解;窦尚书即便被举荐为相,能不能成功入阁也是未知。你与娇连的未来,总不能一直仰赖这些老一辈的荫蔽——我仰赖的下场如何,你也看见了。”

“十年前,李蓬蒿的故事就已经结束。现今在窦娇连身边的只有裴陡行,也只能是裴陡行。”

只能是裴陡行。

拨云见日了——十年的阴翳与霉天。

李蓬蒿渐步挨近过去。还没完,还有东西要给。到了跟前,几乎面对面的距离,低下声喉,宛如细水潺潺,带走破开的疮疤死皮,好使裂痕愈合而新肉生长。

“把腰挺直——照顾好她,也照顾好你自己。”一面说,一面垂首,从袖里掏出一枝镌刻姓字的玉签,塞至对方掌心;后者木木的,未及反应,已轻握在手。

“你们的婚礼,我是去不了了。”李蓬蒿道,“东市幽篁里,一副琴瑟,我早先备的,拿着这枝玉签过去,店家就会把东西给你——贺礼有些单薄,莫要见笑。”

全部说完,附上一个转瞬即逝的笑意,好像白蛾扑火的残影。

“你——”

未等裴陡行反应,李已迅捷转头,将一边的熊浣纱拽过,五步连迈,消失在门首边。

东面墙上的檐瓦已红了半斜,两只越冬的白鹭停留在上面。又是一日清晨。

“你别给我死了。”

就在这话音落下时,李蓬蒿不意间将眼向车窗外望去。他看见这日的晴光是这样的好,人们在晴光里,照常地去上街去赶集去应卯去赴学——寻常的一个日子,荡气回肠在这市井中是毫不相干的一个词,一驾马车从闹市中穿过,没人将它当作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然而车上的人却不同了。马车轱辘辘向前走,上下颠簸间,李蓬蒿兀地感到是在沉浮的世烟里与裴陡行进行着这对话。他分明地感到某些物事正在澌澌地流逝,然而抓不住说不得,因于那千万人而言,这只是寻常的一分一秒一个时辰——他如何能身在寻常之中去道那一起不寻常!

所以到了也只能视作平平。将声喉沉稳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嗯,知道。”

寻常的一日。

日影三分过后,五百一十七份《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就此散落到科场幸存举子手中。

考生起先接到纸,都自惶惶,以为是新的屠杀规则——经了一夜的磨折,神经尚还是紧绷的。

然见到题目,再草草扫一眼全文,立时就困惑,不由得左右顾盼,但仍不敢交头接耳,只惑然看着分发的金吾;可是那金吾卫是并不理他们的,东西发完,就都退守到科场两侧,宛若什么也没有发生。

即便是这样,瑟缩的可怜举子仍不敢读。直到不知哪个卫士高起一声:“发东西是让你们看的——”这才吓得浑身颤栗,哆嗦着捧了纸张去看。

惊惧之下,初读第一句并不带脑子,“

臣诚不佞,有正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读过便过了,还当是寻常的一篇文章;一时满场都是苍白的念诵。

直到读到那一句——“

臣以为陛下所先忧者,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四海将乱。此四者,国家已然之兆。

”一个个不由得悚然抬头望向四周,都是面面厮觑情状——妄议国家命运,这不是妖言妖书么?

然而那些金吾卫一道道递了厉眼过来,便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这回头脑已经清醒,语句便不再空留在口头,到后慢慢地有了心下的咀嚼。

于是逐渐味出不同了。一个考生乍然眼前一亮;又一个考生微微张大了唇口;还有的一句读毕了,忍不住又一次反复。

满场念诵声越来越大,语调之抑扬也越来越有力道,甚或有人已经开始与左右邻交谈起来。

夫天之所授者在命,君之所存者在令。操其命而失之者,是不君也;侵其命而专之者,是不臣也。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将倾也。

”——“奇文,真乃奇文!”

臣谨按《春秋》,鲁僖公一年之中,三书“不雨”者,以其人君有恤人之志也;文公三年之中,一书‘不雨’者,以其人君 无闵人之心也

。”——“史书熟谙至此,不下晁错董仲舒!”

臣非不知言发而祸应,计行而身僇,盖痛社稷之危,哀生人之悔,岂忍姑息时忌,窃 陛下一命之宠哉?昔龙逄死而启商,比干死而启周,韩非死而启汉,陈蕃死而启魏

。”——“如此为国而舍身忘己,实堪一流名士!”

于是纷纷探头起来,闪着炙热的眼,要来问了:

这究竟是谁写的对策?

都堂下吕渭站在暗处,见到科场上的反应,讪笑一声对身后人说道:“气氛已经炒热,是该你上场的时候了。”

三步开外的角落里,李蓬蒿应声从倚靠的柱子上支起了身子。

经过吕渭肩侧的时候,他听到后者幽幽说了一句话。

“你这一次来,其实是想寻死的吧。” 闻言,李蓬蒿的脚步微微一滞。

没有得到回应,吕渭便自顾着又道:“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看看这一次,我们是谁送对方离开罢。”

都堂上哄声已成热浪。

李蓬蒿逆着光回过一张半明半暗的侧脸,富有禅意地笑了一笑,仿佛莲台上拈花的佛。

“我去了。”

进到场中,四下立时安静。

这当时,李蓬蒿转瞬忆起了元和十二年,他进到这同一个场中来做权知贡举的情景。

上一篇: 千屿 下一篇: 丧夫后,竹马他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