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诡闻集(21)
“还记得我第一次来学塾吗?”李真看了眼颜鹤,脸上变成了柔和的笑:“那是我第一天到宜州,在此之前我都生活在西南边陲的小村庄里。”
李真的母亲曾经在崔府做事,意外和崔尚书结识,两人一见倾心,发展得尤为迅速,自然而然发展到了下一个阶段。
当时崔尚书才刚走上仕途,上头还有母亲管着,纸包不住火,他和李真母亲的事自然泄露到了夫人耳朵里。老夫人当即就问崔尚书是要崔家还是要李真母亲,崔尚书放不下权力势力,果断选择了崔家,放弃了李真母亲。
后来李真母亲回到了西南边陲,在小村庄里生下了李真。小村庄比不得京都,生活条件极差,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是常有的事。当时李真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过上富贵的日子。
不过李真母亲常常劝阻他做人不要太势利,因此母亲在世的那些日子里,李真都伪装得极好。
一切变故都发生在李真母亲去世之后。
李真再也没了挂念,也没了拘束。所以在安顿了母亲之后,便孤身一人去了京城,也顺利进入了千机阁。
学成之后,李真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宜州刺杀知府。事成之后他隐姓埋名,却阴差阳错走进了当地最知名的学塾里。
李真没读过书,机缘巧合下对书本产生了兴趣,奈何成绩不好,处处被夫子针对,私下也常常被同窗欺负。
当时宜州知府离奇去世,整个宜州被查得很严,为了保全自己,他只好默默忍受这些欺辱。
但他再次被当众欺负时,正巧遇见颜鹤,是他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当时李真就认定了这个兄弟,于是之后的日子里他都把颜鹤放在第一位。
一切都重归平静,但变故发生在了学塾学子进京赶考之后。
春闱时,李真看见了恃才傲物的崔文浩,不禁想起了曾经在西南边陲的穷苦生活。自己在小村庄过得生不如死,而他却在京中活得风生水起,心中便升起了要杀他的念头。
“你为什么不杀我,啊?为什么不杀我!文浩和你无冤无仇,你杀他做什么!”崔尚书言辞激动,若不是旁边有人拦着,他都要冲上去打人了。
李真伸长脖子,面红耳赤,脖子上的筋清晰可见。指着崔尚书一通怒骂:“你以为我不想杀你?若不是母亲在临终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发誓不许杀你,我被逼无奈只能看着你逍遥自在。”
之后,他充满恨意、咬牙切齿说:“不然……你早死了百次千次,如今父债子偿也是理所当然,崔文浩他该死,你也一样。”
李真的经历,颜鹤也是第一次才听说。他没想到李真不为人知的曾经竟是过得这般凄惨。
徐殿问他:“你杀崔文浩是因为报仇,那赵邦和乔艾呢?他们和你有什么深仇大恨?”
“赵邦的死是因为他太贪心,拿我是崔家人这个秘密威胁我。至于乔艾……她只是我用来顶替罪名的替罪羔羊而已。”话说到这里,李真不禁问颜鹤:“我这个人是不是很恐怖?”
颜鹤的神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我尊重你的所有选择和决定。”
罪名已经确定,李真也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这个案子便可以结案。
徐殿的声音环绕着:“好了,这场案子就这样吧,时间不早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
士卒已经守在门外,等徐殿、陆老夫人等人离开后,他们便走上前,那些锁链准备捆住李真。
李真从地上站起身,朝朱红色大柱子上一撞,头瞬间就破了一个洞,血从伤口涌出。
“李真!”
颜鹤快步走过去,把李真揽在怀里:“李真!”
沈商陆还没来得及把李真的脉,就听见他说:“不用想着救我了,救不了的。”
黑红色的血从他嘴里吐出,原来他已经咬破了藏在嘴里的毒药,时日无多。
人之将死时,他请求的对颜鹤说:“颜鹤,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
黑红色的血不断从嘴里涌出,李真断断续续的说:“我想……回……宜州。”
回顾一生,李真最幸福美好的时光便是在宜州和颜鹤生活的日子。
落叶归根,他想归的,也是宜州。
颜鹤的眼眶通红,热泪盈在眼眶里:“好,我带你回去。”
“如果有……下辈子,我希望我没有……这些经历、这些身份……能和你正大光明的做……做好朋友、好兄弟。”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颜鹤说:“其实……你不能怪……郅晗,就算没有她,你的动向……我都一清二楚。”
“我不怪她。”
“她被我关在了……千机阁,等会儿你就去找她吧……把她带出来,代我向她道歉。”
“你要好好活下去,带着我那一份。”
说完这句话,李真便驾鹤西去了。
“李真!”
真凶抓到了,李真也离开了。
这件案子到此便画上了句号。
第 13 章
在李真落气后,他的尸体即刻被士卒送往了焚烧炉。
最后,只留下了一捧骨灰。
一切结束后,已是丑时,在月光照耀下,颜鹤走出了状元府邸。
夜里的千机阁和白日完全不同,隐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
门外悬挂着的两个大红灯笼骇人至极,风一吹动,摇摇晃晃,活像一对猩红的眼睛。
颜鹤孤身一人推门而入,身后亮着红光的灯笼逐渐消失,一步步走进黑暗。
千机阁里一片漆黑,更何况四处都是机关,对于初来乍到且武功一般的颜鹤来说,在里面救出郅晗是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