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黄泉月(16)

作者: 皎月记 阅读记录

沈喻之见他未说话,手肘碰了碰他:“喂喂,在想什么?”

裴朗摇了摇头,又问他道:“京中还有哪家书肆比较好?”

沈喻之“啊”地一声:“你小子怎么突然又想起这个了?”

裴朗神秘一笑:“你只需告知我便好。”

沈喻之斜了他一眼,道:“京城南边朱雀桥旁有一家,也甚是不错。”

裴朗拍了拍他的肩:“多谢,我先回了。”

沈喻之已是见怪不怪地对他摆了摆手。

裴朗自书肆中走出时,日头已斜,天色将晚。

他拎着书再次缓缓走上朱雀桥,见桥两岸一侧栽满了梅树,另一侧则种了好些柳树,

此时正是冬末春初,梅树上的蜡梅点点嫩黄还未褪,那柳枝却已然抽出了翠绿新芽,风吹来微凉,却还裹挟着暗暗冷香。

身旁行人往来众多,他听得身旁走过的看去像是夫妻的二人轻快地谈着天:“听人讲,走这朱雀桥可有个好意头呢,他们说岸边的梅花像是冬天,柳枝代表着春天,一人走过冬春象征着四季和顺,岁岁平安,相爱的二人一同走过,就保佑两个人能携手同心、共度一生呢。”

裴朗听着这话,不知不觉已泛起温暖笑意,心中默记了下来。

改日要告诉阿玥,若她一人走过,则祝她一生安乐,最好是他二人一同来走,那么……

他走过桥去,折下一枝柳,珍而重之地放入书中。

过了朱雀桥,是一座高高的楼阁,裴朗抬头望去,上有“得月楼”三字。

他登了上去,眼前开阔的景象令他心神舒畅。

往远处看,整个京城景色一览无遗,他看见城中的河流蜿蜒而过,亭台楼阁重重迭迭,北面更有巍峨端肃的内城皇宫。

居高临下,有飘然登仙之感。

这一派太平气象,自然而然令他想到如今北境的边塞是怎样一幅战火纷飞场景。

他心中一直以来的想法便是誓要在武试夺魁,顺势向陛下提出上前线,无论是疆场拼搏保家卫国的夙愿,还是取得战绩后才能实现的那个心愿,如今都只能靠自己。

可看着如此盛景,一人独立终是孤寂。

他望能与她定下朱雀桥之约,未来终有一日,二人并肩而看。

裴朗回到府上时,已是将用晚膳之时。

他刚预备着走向书房,忽瞥见阿玥端着菜肴去往正堂,他转头向她行去。

见裴朗行至她身前,阿玥微微一惊,忙向他行礼。

裴朗立刻用手轻扶,关心地道:“你身上的伤大好了?别太过忙碌累坏了自己。”

阿玥只微笑道:“多谢少爷……关心,毕竟是,皮肉伤,几日休养便差不多了。”

见她礼数周全,他突然不知该如何继续,低头见手中的书袋,便笑着给她看:“你之前和我说过你爱读的书,我今日去书肆找到了一些人物传记和杂谈,想来你会喜欢。”

阿玥嘴微张了一下,正想再次行礼道谢,却听见后头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她侧头望去,有几个仆婢边望着他二人边小声地议论着什么。

阿玥回过头低敛眉目道:“多谢少爷,婢子要,将晚膳端去正堂,还请少爷自便。”

裴朗只得笑了一下:“好,你去吧。”

远处回廊中,本要走向正堂的裴敬看了许久,声音低沉地问身后的听雨:“你说近日少爷和阿玥走得很近?”

听雨抬头望了望裴敬,迟疑了一会儿:“是,老爷。”

裴朗走进书房后,将手中的书乱迭着放于桌案上,不过他将藏有柳枝的那一本放在了最上面。

他想着,若是她来看,一定会很快翻到这枝柳,可她能明白自己的心意吗?

但愿吧。

他关上屋门,向正堂行去。

晚膳时,裴敬正坐上方,侧头见一旁的裴朗安静地用膳,开口道:“从前你总爱留宿在外,近日倒是经常回来。”

裴朗停了停箸:“武试之期将近,在家中读书又甚是安静,便常回来了。”

裴敬点点头,举箸夹菜,又状似不经意道:“是该好好对待,你可别为其他事分了心。”

裴朗微皱了皱眉,而又笑着道:“爹,这是何意啊?”

裴敬低头饮了口汤:“爹是想着,你该专心应试,得多派几人伺候起居才行。”

裴朗果断道:“孩儿不习惯多人在旁,太过吵闹,反会分心。”

裴敬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见他面色郑重,又不动声色道:“罢了,随你吧。”

前堂用膳时,阿玥并未随侍,而是去了裴朗书房整理杂物。

她踏进房内,便见案上有好几本书有些乱地迭放着,她走上去准备整理,随手拿起上头那本,是一本《唐才子传》,看来是新书,不过这确是她喜爱的一类,她随手一翻,见书中掉出来了什么在地上。

她俯身捡起,是一小截柳枝。

她略一细思,不对啊,这新书尚未翻过的样子,为何会夹着一枝柳呢,总不会是有人特意放进去的吧?

她心中悠悠升起一个念头,拿近了那枝柳轻轻摩挲,顿觉手中触感仿佛微烫。

自古时起便有折柳相赠的传统,柳谐“留”音,赠柳有留恋不忘之意。

这是他的心意吗?

她将其放回书中,可一刻之后,她又不禁将这柳枝自书页中取走。

晚膳之后,裴朗向裴敬拜别后便回了书房。

见裴朗的背影走远后,裴敬忽然向一旁的听雨低声吩咐道:“明日午后,叫阿玥过来见我吧。”

听雨默了一瞬,肃目道:“是。”

上一篇: 南安诡闻集 下一篇: 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