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有了首辅哥哥[红楼](22)
在现代时,文言文考题大多是选择题,四选一。林灿那会儿有些偏科,文言文考题的正确率一般在50%。
今天,也不知怎么了。那笔就像得了灵似的,将他在脑海里的想法,统统都化作了文言文,还字字落在了八股文要求的条条框框之中。
林灿第一个写完,第一个交卷。
坐他左后方的索兰亭还稳在那儿,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着。
而原黄班一起放牛的伙伴,早就按耐不住要交考卷的心思。见林灿轻轻松松飘出了教室,也跟着一哄而出。
先生的脸红了又绿,绿了又紫。等索兰亭稳稳地交卷后,先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
最后,所有的试卷送到国子监祭酒的书房。章致典老先生的书房内,来了一位尊贵的访客。
四皇子颖真正在和章祭酒喝茶。
这些时日,朝中风云变幻,玄康帝染病,日薄西山,四皇子监国。
早年废太子和皇长子斗得你死我活,废太子剑走偏锋,竟然要举兵谋反,最后当然是在东窗事发之前被玄康帝制住了。
废太子和皇长子双双被圈禁,也是玄康帝心中的痛。从此,玄康帝不再立太子。哪怕像现在都下不了榻,让四皇子监国,也不立太子了。
然而,朝中局势已经日益明了,四皇子现在虽不是皇上,也胜似皇上了。
颖真越过一个个倒在他前面的皇位竞争者,最终来到了皇位前,面对的却是一个疮痍满目的江山。
谁又知道国库现在空虚到只有几十万的库银。西北边境尚未平静,南方年年水患又起。
修河堤要银子、赈灾要银子、疏通漕运要银子、西北平叛也要银子。底下官员个个都向皇上要银子,可皇上跟谁要去。
都说玄康帝创造了一个盛世,可现在交到颖真手上的,却是一个饥饿的盛世。
寡人之于国也,难啊!
于是,颖真带着这个题,来到了帝国的最高学府。他想听听这些尚未沾染官场的读书人真正的心声。
颖真一份卷子一份卷子地翻看着。
索兰亭的字竟得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意境。索兰亭的文围绕孔圣人之言展开,他说,君王要修德,这样上下都有德,天下方可治也。
颖真笑了。果真是蕙质兰心的一品兰。
当颖真看到林灿的卷子时,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让颖真觉得透心的凉意。黄河泛滥造,几百万人的流离失所,若不安置好,这天下还真说不好。
颖真继续看着,“国以民为天,肃清朝政,明正刑典”。句句缄言,无不戳中颖真的痛点。
章敬典看着四皇子捏着林灿的试卷,脸色变了又变,章敬典直冒汗。
少顷,颖真面色转霁,在林灿的试卷上批上了第一,在索兰亭的试卷上批了第二,最后满意离开。章敬典才松了一大口气。
这次随堂测验,第一、第二都出自黄班,国子监上下一片哗然。
索兰亭本是天班学子,自己非要待黄班,在大家心中,他还是天班的骄子。
可是,林灿却是土生土长的放牛娃啊。他竟然拿了第一,还在一品兰之上。
天班中有心高气傲的不服者,还吵去司业那里。司业拿出了林灿的考卷,淡淡地说出评分者来自宫里。
那些不服者皆禁声。
因为,最终决定科考的前三名次者,还是来自宫中。
从林灿的答案中,更有敏感者嗅出了即将带来的朝中风云变幻。
国以民为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民为本,将成为科考的热点风向。
索兰亭私下找到林灿去归云轩喝茶,对他幽幽道了一句:“我输了。”
林灿还以为一品兰喊他来做什么呢。“至于吗?”
索兰亭依旧一本正经地道:“林灿,我真的输给你了。”
林灿两眼一翻:“就一次考试而已啊,兄台。”不久前,他还和他的好兄弟们还在教室外把地站穿呢。
“可是,我不甘,林灿。”索兰亭捏着手里的茶杯。
“下次你换个方向答题试试。”林灿道。
虽然他激活了状元卡,虽然状元卡给了他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输出。但是,那些想法却是林灿自己看到、体会到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以来是索兰亭这样的读书佼佼者的终极目标;也是很美好、很纯粹的人生理想。
可是,高高在上、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享有最好的教育资源的精英,如果看不到底层生活的百态,脱离了广大的底层民众,那么也只可能是帝国衰落的加速器。
林灿至此,成为了国子监一哥。
*
林灿的小店也越来越火,还有很多人慕名从远方来吃螺蛳粉。
这天,店外来了一行衣着华丽的人,一看就是有钱人。
来者说着林灿熟悉的四川话,和他前世是老乡啊。
衡叔见林灿回来,从宾客满座的小店挤出来,对林灿道:“这位是蜀中来的卓公子,说有要事找公子相谈。”
林灿将目光停在为首的那位年轻的卓公子身上,真是一个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郎。“林公子,幸会。在下慕名前来,确有要事相请。”
尽然是有重要事情,林灿邀请其同去归云轩,要了个雅间。
跟在卓公子身边的一个年龄大些的锦衣男子,是卓家的大管家,他道:“我家公子吃中了林公子的米粉,觉得这是个有前途的生意,想重金收购配方和店铺。”
林灿心中一喜,暴富卡还真管用,弄了个小店没几个月,就有人要花大价钱来收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