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女修当自强(706)
许春娘站在街角,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百姓,突然有种掉头就走的冲动。
距离她上次回家,已经过去了百年。
别说年迈的娘亲,就是她的阿哥阿姐、弟弟妹妹,甚至两个年幼的侄儿,都很可能不在人世了。
也许许家还在,但已无一人记得她了。
许春娘忽然间泪流满面,这些年她很努力在修行,成为了人人称羡的元婴真君,可是回到故土,已经没有那个等她回家的人了。
“姑娘,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原来是旁边卖绢花的老婆婆听到哭声,循声发问。
许春娘抬起头,一双眼睛微微红肿。
见问话人是个面目慈善的老婆婆,不由的生出些信任和好感。
她擦了一把眼泪,坐在小摊边上的石阶上,和卖绢花的老婆婆说出了心中担忧。
“我少时离家,而今已多年未曾归家,方才恸哭,是惶恐家人已不在人世。”
“原来如此。”
卖绢花的老婆婆轻叹一声,又细细打量了她一眼。
“看你年纪不大,哪怕离家多年,高堂应俱在才是。”
许春娘欲言又止,最后只道,“上次离家时,我爹便过世了,而娘亲她,年岁已高……”
“那家中可有兄弟姐妹?”
许春娘刚想点头,不知想到什么,神色黯然,只摇头不语。
“我明白了,是个可怜孩子啊。”
老婆婆看向她,神色间满是柔和。
“这人活在世上么,总是要往前看的,安乐顺遂是一天,伤怀困顿也是一天,日子照样过。”
说着,她从小摊上拾起一朵明艳的绢花,轻轻别在了许春娘的发间。
“哭便哭了,但你年华正茂,哭过后还是得继续往前走啊,这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你现在年纪还轻,日后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婆婆的话的。”
许春娘有些赧然,论起真实年龄,她比婆婆的年纪还要大呢。
只是因修行之故,使她看上去显得年轻而已。
这些道理,其实她都懂。
只是身处局中,便有些不愿看破。
许春娘缓缓擦干眼泪,郑重的向老婆婆道谢道。
“谢谢婆婆,我感觉好很多了。”
老婆婆笑了,脸上的褶子加深,却让她的眉目更显慈善。
“回家去吧!哪怕家人不在了,但你的家始终还在。就算它换了地方、变了幅模样,但你心中的家,总是不会变的。”
许春娘点点头,手指微微一动,便有灵气自她指尖溢出,钻入老婆婆的身体里,悄然改善着她的体质。
随即,她取出一枚玉簪递给老婆婆。
“这玉簪是我从一个很灵的地方求来的,随身佩戴能够保平安,就当是买绢花的钱了。”
老婆婆见玉簪灵润非常,连忙摆手拒绝。
“我这只是寻常绢花,值不了几个钱,哪能收你这么好的簪子。”
“绢花不值钱,但婆婆的心意很值钱,玉簪不值什么,也只是我一点心意罢了。”
许春娘说完,不等她拒绝,便直接放下玉簪走远了。
老婆婆拿起玉簪正要追,抬头一看,哪里还有那位姑娘的踪迹?
她握着玉簪,只觉得入手一片温和。
低头细看之下,玉簪巧夺天工,无半点人工雕琢的痕迹,更是不凡。
老婆婆回想起,刚才那位女子身上所穿衣裳,看上去平平无奇并不起眼,却浑然天成,不知是由何种材质制成。
种种奇异,让她有种直觉,方才那位女子的身份,必定非富即贵。
却说许春娘离开老婆婆的绢花摊后,找遍了整个五昌郡,都没能找到小小的平安县。
原先平安县中双桂巷许府所在之处,早已换了一般模样。
第620章 旧宅
看来这百年间,俗世也发生了不少事。
许春娘摇摇头,又循着记忆中许家村的方向走去,没多久便走到了村里。
村口,有几名孩童正在玩闹,言语间提到了夫子和公学,引起许春娘一阵好奇。
她走了过去,询问几人道,“你们刚才说的夫子和公学,是怎么回事?”
几名孩童警觉地看她一眼,闭紧了嘴巴,并不答话。
有一名胆大些的女童见许春娘不像坏人,不答反问道。
“你是哪里来的人,竟然连夫子和公学都不知道?”
“我以前是住在这里的人,只是很久没回来了,并没有听说过这些。”
“你以前住这里吗?怎么我没有见过你?”
女童疑惑地眨了眨眼睛,没有这一点上过于纠缠。
“夫子就是教书的先生,公学就是我们识字读书的地方。
听说外面也有夫子和公学,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竟连这些都不知道。”
许春娘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她怎么感觉,自己被一个女童给鄙夷了。
“那个……我是从很远的地方回来的,请问这里是许家村吗?”
“当然是许家村了,你要找谁?”
“我找……”
下意识的,许春娘便想说出娘亲和哥哥的名字,回过神来,才想起他们多半已不在人世了。
“算了,同你说了你也不知道,我还是自己去找吧。”
许春娘摇摇头,越过几名孩童,朝着村子里老家的位置走去。
原本以为,双桂巷的许家没了,老家也铁定荒废多时。
哪知刚进入村子不久,远远就瞧见七八间敞亮的青砖瓦房,取代了曾经破旧不堪的破茅房。
许春娘原本沉寂的心,猛然跳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