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大人御妻有道abo(136)+番外
她们是好,可是太好了,完全挡住了她这个皇帝的光芒。
虽然僭臣懦夫当道,可这个朝廷才是完全属于她,完全听从于她的,反正她本身才能也不错,不然宁、叶两家也不会在她身上下注。
可是万里长城也会毁于蚁穴,更何况是一个满朝无能之辈的国家。
盛黎书盛年之时,尚且能握紧船舵,可年老时,这艘千疮百孔的船就该沉入水中了。
盛拾月以为她终于明白,起码知道一艘沉船,是无法被后人称赞的,所以她培养出了宁清歌,容忍大梁又多了一个清朗如月的丞相。
可如今又为何……
盛拾月闭上眼,掐着掌心的指尖越发用力,几乎将皮肉挖开,深色血液从开合嘴唇滑落,滴在地面,开出一朵朵凄然的花。
她颤声问道:“母皇,观星楼冷吗?”
“这皇宫冷吗?”
“你想起过阿娘吗?”
她死死看着盛黎书,眼珠周围血丝遍布,曾经明艳肆意的少女终于撕开了虚伪的面具,说:“您还记得在阿娘病床前,你握住她的手保证过什么吗?”
“你保证,你们的小九不会再走你的老路,你会护她一生富贵平安,做个逍遥自在的人。”
“现在呢?”
“你连她的妻子都要杀害了吗?你要她和你一样,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要日日躲在这驱邪去鬼的观星楼中,念着道经才能入睡吗?”
“母皇我知你恨我,但是你真的忘记阿娘了吗?”
盛黎书躯体一震,终于失了态。
而盛拾月却往后倒,砸落在地板上,看着这刻满各路神佛的藻井。
在剧痛之下,反倒更清醒。
她想:完了,宁清歌,我全部搞砸了。
她原本是想提起阿娘,说起往事,用一半控诉一半怀念的方式,勾起盛黎书残留的些许思念,让她回忆起那时的景阳宫,想起曾经在病床前的许诺。
她要搏圣上是否爱过她阿娘,直至如今还未消散,愿意为此心软半分,高抬贵手饶了她心爱女人的唯一孩子的妻子。
可她难以忍受,自从踏入这观星楼的每一步开始。
铜镜、桃木、法绳、帝钟,无处不在的神像。
盛黎书在怕谁?
在驱赶谁?
她凭什么怕她们?
那是她盛拾月的阿娘、皇姐,是盛黎书的皇贵妃、女儿!
一路想好的话稿全作废,前头的话说是求情还不如说是质问,生硬的好像皇帝在求她,盛黎书只提起一句阿娘,就让她失了全部理智,最后只在剧痛之下,憋出个无比难听又刺耳的结尾。
盛拾月扯了扯嘴皮,竟勾出一抹笑。
搞砸就搞砸吧,宁清歌,大不了咱们一起死,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往黄土里埋好。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第59章
窗前花落, 自那一夜暴雨过后,环绕汴京许久的夏暑终于散去,不过半个月,秋意就染至枝叶, 露出枯黄之色。
站在窗前的盛献音转过身, 挡住半扇光亮,惯来的温厚面容暗了下来, 莫名显得有些阴翳。
坐在里头的幕僚们不自觉低了下头, 视线落在石砖上。
盛献音这才开口, 说:“萧景那群人还没有消停吗?”
其中一幕僚,当即出声回道:“她们那群人平日就闹腾得很,现在更是不知所谓,自以为能煽动一群愚民就能改变什么?!”
她语气中的鄙夷不加掩饰, 怒斥之后,又补充道:“我已让官府的人加强守卫,一旦出现聚众喧闹之事, 就立马派人驱赶。”
她话音还没有说完,就听到府邸外传来喊闹之声。
众人面色顿时一沉。
自从宁清歌被关大理寺、盛拾月被罚至景阳宫禁足后, 这群纨绔就和疯了似的, 不是折腾什么万人联名书,就是扯着一群人去皇宫门口跪坐请愿。
盛献音只得出手拦下她们的请愿书, 又叫人将她们驱赶, 并派人去和各家当家人说了声, 本以为她们会停止, 却没想到这群没皮没脸的家伙, 仗着盛献音不敢对她们如何,不仅没有停止, 还和官兵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
东边喊一声宁清歌无罪,官兵未至跟前就散开,下一秒又听见西边喊起宁丞相无罪,请陛下明鉴,将官兵戏耍得团团转,将整个汴京都弄得鸡飞狗跳。
盛献音等人被烦得不行,头一回感觉这群纨绔那么难缠。
府外声音吵闹片刻,就有官兵喝声传来,盛献音皱起的眉头稍松,又听见屋外传来仆从的声音,喊道:“六殿下,萧景带着几名武举学子要往宫中去。”
盛献音面色一急,连忙喊道:“拦住了吗?”
“八殿下那边出手拦下来了。”
闻言,盛献音面色稍缓,又扭头向刚刚说话的那幕僚,冷身骂道:“这就是你说的增加人手!”
“要是让萧景她们那群纨绔闯进宫,坏了本王的事,你就洗干净脖子给本王等着!”
她眼神狠厉,面容狰狞,不像是在说笑。
而对面幕僚们都露出恐惧之色,不曾对这话有半点怀疑,毕竟他们可是亲眼见过盛献音盛怒之下,拿起桌边镇纸,硬生生将人打死。
只有一位居于首位的幕僚,敢在这个时候开口,劝道:“萧景等人虽闹腾,也不过是一群无权无势的二世祖罢了,殿下无须为此烦心,眼下最要紧的事,还是陛下突然松口,解了八殿下的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