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教授她蓄谋已久(20)
苏锦芸也加快了讲解速度——只讲了些必要的,比如苏聿白的养母苏淑贞。
姜与乐听得认真,从苏锦芸的言语中也可判断出,她应该也是很敬佩苏老师。
从展馆里出来时,已经到了11点45分。
苏聿白已经不在院内。
姜与乐刚要开口,只见苏锦芸径直朝后院走去,“聿白姐姐可能在后院。”
只见她打开了展馆角落里的小门,姜与乐这才发现这后面别有洞天。
后院跟前院展馆的面积差不多大,应该是她们休息的地方。
这或许就是苏锦芸刚刚说的“家”。
走到一棵小树后面,姜与乐一眼就看见了坐在玻璃窗前的苏聿白。她正低头看着什么,或许是在阅读最新的期刊文献。
姜与乐莫名想起,去年春天苏聿白在《华夏经济学》课间,独自一人坐在教室的左上角,戴着副银色眼镜,全神贯注地看着最新论文。
窗外是樱花纷飞,窗内是学生嬉笑。
但她既不为美景所动,也不为课间的喧嚣所扰。
意境太美,有同学拍了张照片发在校园墙上,后来照片被学校宣传部采纳,现在还挂在学校官网“教师风采”那一栏——
也是“学院女神”称号的由来。
此时的画面也很美,窗边的柳树并未挡住全部太阳,她的身上一半明一半暗。
姜与乐望着她正出神,再回过神来时,却见她已经抬眸看向自己。
只见她眼波流转,瞳珠清澈,美得惊心动魄。
一不小心与她视线交叠,便再难移开。
姜与乐不自在地抬步想朝着她的窗台走去,却听见一声——
“乐乐,你看到我姐了吗?”苏莹莹在不远处喊她。
姜与乐脚步一顿,“啊。”声音却不自觉放轻,“苏教授在这里。”
再回头时,便看见苏聿白已垂下眸整理着文献,刚刚那一眼像是她的错觉。
但姜与乐清楚地知晓那并非错觉,因为她从苏聿白的眼中读到了以前未曾见过的情绪——虽然她仍旧看不清那情绪的涵义。
没等多久,就见苏聿白起身出门。
“想吃什么。”苏聿白问她们。
虽是问大家,但其实视线直直定在姜与乐脸上。
苏锦芸和苏莹莹不自觉也望向姜与乐。
姜与乐被她们看得心里有点发毛,“我都可以。”
“我也都可以。”
苏聿白没说什么,径直往绣坊外走。
苏锦芸走在最后,锁上门。
苏聿白带着她们拐出小巷,沿着河边走。
没多久就走到繁华地带,到了吴洲古镇中心。
吴洲古镇的实景与小橘书上的帖子并无太大差别,只不过今天是大晴天,没有阴天时“烟雨江南”的氛围感强。
小河两边开着各色店铺,与其它古镇也没有太大差别。
河边的狭小走道上有不少穿着汉服的游客。
姜与乐忽而想起这里已经是景区内部,“咱们不用买门票吗?”
苏锦芸解释:“聿白姐姐已经提前帮你们买过了,在进景区验票时你在睡觉,没吵醒你。”
姜与乐的声音略大了些,“谢谢苏教授。”
只听前方传来冷冽一句:“客气。”
苏莹莹在一旁轻笑。
苏锦芸热情地给她们介绍景点,以及一些特色店铺。
路过一家旗袍店,姜与乐看了眼苏聿白纤细笔挺的背影,点了点头又摇摇头。
苏教授大概不会穿旗袍的。
一行人跟着苏聿白拐进一条巷子,进了家川菜馆。
“这家口味不会很辣,你们看看菜单想吃吗。”苏聿白递了张菜单给她们。
“这家店可是我的宝藏店铺呢!”苏锦芸眼睛里亮晶晶的。
姜与乐一看到菜单上的“毛血旺”、“水煮鱼”就心潮澎湃,“我可以。”
苏莹莹也没有异议。
四人坐下来。
这还是苏聿白回国以来,姜与乐第三次跟她一起吃饭。
想到前两次的经历,属实是让人头皮发麻。
“你们点吧。”苏聿白开了口。
苏莹莹把点菜本递给了姜与乐:“你先来。”
姜与乐也没推辞,闷声问道:“毛血旺可以吗?”
苏聿白点头,“可以。”
四人依次点完菜,姜与乐给大家倒好了水。
桌子不大,姜与乐坐在苏聿白正对面,难免有点紧张。悄悄喝了口水,而后出声说道:“苏教授,下午我和莹莹可以帮忙。”
“祭奠用品都已经准备好了,下午就是做几道她喜欢的菜。”
姜与乐摸了摸鼻子,听起来她和苏莹莹好像帮不上什么忙。
“姐,我俩毫无厨艺天赋。”苏莹莹幽幽开口。
苏聿白并不在意,沉声开口:“没事,等会儿请苏锦芸带你们转转。”
姜与乐没有答话,一时分不清她们是来帮忙的还是旅游的。
这里地处偏僻,游客不多,菜品很快上齐。
姜与乐尝了尝味道,果真如苏聿白所说,虽是川菜,但不算很辣。
属于杭苏人都普遍能接受的辣度,而且很好吃!
不过苏聿白这些年也不在吴洲常待,怎么找到的这么偏僻的小店呢?
“味道可以吗。”苏聿白出声,微乎其微地抬眸,轻扫了眼姜与乐。
“好吃。”姜与乐答得不假思索。
“我都想打包回杭苏。”苏莹莹讲话向来夸张,但此时却也是姜与乐心之所想。
苏锦芸听到她们的回答很满意,“我们当地人很喜欢来这边吃,还没怎么被游客们挖掘到。”
姜与乐再度低下头专心吃菜,想起来久未更新的博客。拿起手机顺手拍了张照片,发了一条:【吴洲古镇这家川菜馆好吃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