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哭包在边关开饭馆后(113)
凡是沾上糖或事蜜的,都不是便宜货。
但黎小鱼也不怕卖不出去。
小饭馆现在来吃饭的,虽说依旧是一些行商还有小厮丫鬟伙计,最多就是各个铺子的掌柜。
那些有身份地位的,还是不会来小饭馆堂食。
可他们会点“外卖”。
有的叫家里小厮跑腿,有的则是在酒楼里,或叫自己带着的小厮来买,又或叫酒楼伙计来买。
普通低价的炒菜他们也会买,因为便宜金额上看不出多少。
可红烧牛肉,还有后面出的牛羊肉串,销售额是惊人的高。
它们本身定价不低,那些人也不差钱,牛羊肉串一买就是几十串,最后盘账,这部分的收入自然也就高起来。
总归小饭馆的“外卖”收入也占了不少的份额,也因为这个,黎小鱼才不怕在饭馆里推出些成本高的,会没人买。
只要是好吃,“外卖”就能做起来。
黎小鱼琢磨着双皮奶制作快速,味道口感也好,就准备做这个。
想要将双皮奶做好吃,选的牛奶也是关键。
水牛奶就是上上选。
用水牛奶做出来的,奶香味更加的浓郁,出奶皮的速度也更快更好。
因地域原因,辞州牛多,但是水牛很少,几乎找不到。
黎小鱼带着小猫儿一起跑了周围不少村子,凌少卿也派人出去帮着找,也只找到两户。
加上玉山山脚下的那家,一共是三户。
玉山路途远,但水牛实在是少,黎小鱼与那家人也做了买卖。
他们家路远,送牛奶来,给的银钱也就比另外两家更多一些。
这三户人家,本身并不缺这点订奶的钱,答应给小饭馆送水牛奶,全都是看在凌少卿的面上。
对此,黎小鱼也记下了这份人情。
普通的黄牛奶黎小鱼也要,准备分两个价卖。
奶源解决了,每户人家每天按时按量送到小饭馆。
黎小鱼撸起袖子开始做新品。
后厨的一角专门新弄一个灶台用来做双皮奶,上面是大大的蒸笼,一次能出二十多碗。
双皮奶的精华,在于奶皮上。
牛奶加糖或是蜂蜜煮沸,倒碗里放凉后,表面会生出一层的奶皮。
水牛奶的奶皮稍微厚一些,这也是它更醇香浓郁的原因之一。
奶皮轻轻揭开一角,将碗中的牛奶倒入另外的碗中,底部要剩一些牛奶,防止奶皮粘在碗底。
倒出后的牛奶加上蛋清搅拌均匀,再次倒回碗中,让奶皮浮在表面。
最后碗上盖盖,上蒸笼蒸煮。
做好的双皮奶嫩滑无比,奶香浓郁,入口醇香清甜。
双皮奶上还可以放蜜红豆,或是别的果酱,还有桂花蜜酱这些,会有不同的口味,也能增添双皮奶的层次。
黎小鱼想轻松一些,就熬煮个蜜红豆。
一个原味,一个蜜豆味,足够售卖。
小猫儿可爱吃双皮奶了,也顾不了烫,给了他就往嘴里塞。
奶香鲜嫩的双皮奶,实在是没有办法拒绝啊。
凌少卿和柳玉攀来的时候,也是一人一碗,嫩嫩的口感,奶香四溢,鲜甜无比。
吃的两人眼睛都亮了。
凌少卿边吃边道:“师父,这个怎么卖啊?我每天要买十碗来吃。”
柳玉攀也跟着接茬,“黎小鱼,我每天要吃二十碗。”
小猫儿看一眼柳玉攀,他也凑过来,仰着头说:“哥哥,我要吃二十一碗,我以后一辈子给哥哥干活。”
三人莫名开始“攀比”谁要吃的更多,黎小鱼无情打断他们的幻想。
“一人一天最多吃两碗,多了没有。”
小猫儿乖乖点头,他不是真的要吃那么多,就是想压柳玉攀一头。
凌少卿身为大弟子,自然也不会忤逆师父的话。
就柳玉攀一个人在那牙疼一样哼了半天,结果没人理他,自己讨个没趣。
做双皮奶剩下的蛋黄,则是做了奶香松饼。
面粉压实戳孔,密封上锅蒸。接着将蒸好结块的面粉压碎,就是低筋面粉。
蛋黄加上适量的低筋面粉,牛奶,油,糖或是蜂蜜,为了减少成本,糖和蜜加的比较少。
搅拌后就能得到奶香松饼的面糊。
松饼柔软香甜,十分的美味。
……
在缺少糖的古代,没人不爱甜食。
糖也成了身份的象征。
有些人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力,也不顾糖加的多了,点心味道会不好,拼了命的往里面加。
就是为了叫人知道,他多有钱,吃糖像喝水一样的简单。
也因如此,不出黎小鱼所料,上新的甜品双皮奶得到了那群有钱食客们的喜爱。
水牛奶做的双皮奶,卖十文钱一碗,每天只有六十碗左右,卖完就没了。
供不应求。
黄牛奶做的双皮奶,倒是不限量,卖五文一碗。
辞州多牛,虽说牛奶价格不算多贵。
但因为加了糖,还有蛋清在里面,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想再低也低不了。
不过即便是五文钱,对于一些人来说也是极贵的价格。
差点都能炒两盘酸辣土豆丝了。
一块巴掌大小的松饼,卖四文钱。
鸡蛋与面粉让成本没办法降的太多,售价自然也会高。
松饼里面有面粉,多少是有饱腹感。卖的比双皮奶还要好。
也是托了之前蜂蜜小面包的福,这松饼成了它的替代。
好多人会买一块,回家给孩子吃。
孩子多的,每个人就少吃点,孩子少的,每个人就能多吃点。
四文钱一个人吃觉得贵,好几个人一起吃就觉得还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