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颠覆剧情[综](352)

作者: 桃之夭夭夭夭 阅读记录

“这位是……”张老爷也算见多识广,但桃朔白这般气质着实少见。

“这位是桃先生,巡盐御史林大人为林小姐请来的老师。”徐衍做了介绍。

“原来是桃先生,幸会幸会。”张老爷热情邀请道:“相逢不如偶遇,我们茶楼叙话,你这林家多时,老夫正有事找你。”

面对盛情,徐衍自不好推辞,便与桃朔白一起进了茶楼。

张老爷要了个雅间,一排窗户打开,正好平望热闹街市。茶水添好,张老爷便令伙计退下,房门一关,张老爷也不避讳桃朔白在场,笑道:“徐大夫,你今年二十有六了吧?”

“正是,张老爷好记性。”徐衍笑意温和,眼底却闪过了悟,心下忽觉烦躁。

“俗话说:成家立业。你如今医术出众,名声在外,也该娶妻成家才对。老夫托大,正想给你做个媒……”

不等对方将话说完,徐衍柔和却不容置疑的将话截断:“张老爷,若是要为在下做媒,倒是不必了。早年高僧批命,言我乃是一世孤星,且天生克妻。幼年时父母不信,订过亲事,结果……”

“哪位高僧?此事当真?”张老爷吃了一惊,但细想想,倒也说得通。若非有番缘故,如此一表人才岂会迟迟不娶亲?可惜了,张老爷十分爱才,观察一二年,更是喜爱他的品性,有心将家中幺女匹配,现在却是不成了。

“多谢张老爷抬爱,望张老爷转告一声,这是徐某没福。”徐衍歉意道。

张老爷叹息不已,又坐了坐就走了。

一时雅间内安静下来你,只余桌上茶香袅袅。

徐衍看着悠然品茶的人,莫名心下发虚,也正因此想起一事:“朔白可成家了?”

桃朔白戳口清茶,不咸不淡的回道:“尚无。桃某何曾有阁下时运,处处有人热心张罗。”

“我此生不娶妻!”徐衍脱口而出。

“当真?”桃朔白嘴角微勾,觉得偶尔逗逗君实实在有趣。

徐衍自是看出他故意,非但不恼,反而越发笑起来:“我向来说话算数,说不娶妻就不娶妻!”

“我与君同。”

转眼已是四年后。

如今的林家一扫几年前的衰败低迷,仿佛草木逢春,重新鲜活热闹起来。贾敏经历了一遭南柯梦,再不敢大意,仔仔细细养好身子,打定主意护持黛玉长大,谁知仿佛时来运转,喜事一桩接一桩。

原本他们夫妻两个求子艰难,便是后院几个姬妾也难生养,林如海想到自家几代都是单传,便料定是自己的缘故,何况夫妻俩都不年轻,有黛玉便足矣,遂遣了几个姬妾,平素与贾敏一同保养。孰料无心插柳,贾敏偏怀孕了,还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婴,简直把林家上下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现今又有一喜,皇上准了林如海调任的折子,只等与前来官员交割清楚便上京。

林如海大松口气,巡盐御史看着风光,实则艰险又耗神,他连任了几年,实在战战兢兢。所幸皇上肯召回他,否则新君登基,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老师,您与我一同上京么?”门外行来个娉婷身影,虽只十岁,却容貌清丽出尘,好似不染尘埃。黛玉天赋出众,养生诀早已练熟了,如今身子瞧着单薄,却是因江南女儿纤巧的缘故,实则她面庞红润,身姿矫健,哪怕徒步爬山都轻而易举。

“嗯。”桃朔白已辞馆,之所以进京是去和徐衍相会。

徐衍自去年便不在百草堂坐堂,打算在京中自开医馆,他先一步去料理此事。原著中的这一年林如海病故,剧情已变,桃朔白算到林家要进京,加上黛玉已十岁,正好不再教导。至于三岁的林昊,将来定是读书出仕,由他来教倒不合适。

水路通畅,直至都中码头。

桃朔白与林家在码头分开,林如海原本邀他同行,但徐衍说过会派人来接,他只能婉谢林如海好意。待林家走后,桃朔白寻了个空旷处等候,半个时辰过去所谓接应的人也未到。

桃朔白不再等了,虽不知徐衍的医馆在哪里,却知道医馆的名字,先入城再说。

江南自来富庶,见惯了扬州城的热闹,猛地来到京中,却又是另一种繁华。桃朔白摸出几枚铜钱,寻个乞儿,很容易问到医馆的位置。徐衍以前是个坐堂大夫,积蓄有限,自从打算开医馆,一年时间里给不少富人治病,诊金十分丰厚,又有桃朔白出资一半,徐衍就在最热闹的大街上寻了铺面,开张了。

走着走着,桃朔白停住了,回头盯住跟着自己的人。

第131章 红楼梦中梦窥人3

正值入冬时节,桃朔白依旧是雪白锦衣,外罩着白狐领桃花披风,长发束起,一根碧玉簪着。他身材颀长,姿态闲适,行动若风,走在权贵云集的京中亦是惹人注目。

跟着他的是个三十来岁的男子,锦衣华服,眉目俊朗,行止间透出尊贵之气。此人见被揭破举止,不慌不忙,笑道:“我观公子气质不凡,心里喜欢,请公子饮杯热茶如何?”

这人眉眼笑意里带着轻佻,漫不经心的口吻,显见得这类事做的司空见惯。若仔细看,便会发现此人眸光深处十分清明,绝非那等见色脑昏之人。

“不必。”桃朔白观气知其身份,应是皇家之人,不愿与其纠葛,转身便走。

“好大胆!”一名随从喝道。

桃朔白并不理会。

身后那人制止了随从,饶有兴致的跟在后面,仿佛是存心要瞧瞧他走向何处。

——回春堂!

桃朔白站在这家新开不久的医馆门前,仔细看了看。这家医馆地段上佳,门两间,一边是取药配药之处,一边是大夫坐堂之处,有好几个病人在等候看诊。这便是徐衍所开的医馆,他自己并非全天坐诊,而是另请了一名医者,此人刚三十出头,也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