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先坐在旁边看着,看完了再告诉我,是不是还要种麦子和豆子,如果坚持的话,我就给你开条,一切选择权在你们。”
第89章
因为时间紧迫, 其实对于土地的相关检测和研究都还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对于土地的采样和分析也是尽可能快的出结果。
最终发现平阳郡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土地pH值都颇高,由此发展下去的话, 必定会变成盐碱地,现在进行人工的干预还来得及。只是因为曦国才刚刚初步地掌控整个大凌朝,现在春耕在即, 这么大块土地需要许多的土壤检测分析员和工程师、土壤科学家。
与之相比,河东郡和平阳郡已经很幸运了, 因为离碎巫山比较近, 这两个郡此时已大致完成农耕土地以及可开垦荒地的土壤检测,并且连推荐种植的种子都已经协调好了,可以说进度领先了其他郡一大截。
李二郎听郑阿婆讲为什么要让他们改种从未听说过的玉米, 油菜他们倒是知道, 但这种菜要怎么跟大豆相比?大豆虽然是杂粮, 吃多了会不舒服,好歹是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油菜……
结果郑阿婆一句句念下来,虽然有些词汇他们听得很是别扭,但整个文章都是用大白话写的,并不难理解。
戴着眼镜的老头官话也说得十分不标准,见他们已经阅读完了那本小册子便道:“怎么样?打算种什么?”
李二郎和那名种田能手面面相觑,说实话他们在来之前已经想好一共要多少小麦种子和大豆种子了, 这会儿实在是没什么准备。
倒是见多识广的郑阿婆抓紧了拐杖:“依我看啊, 不如就听朝廷的话,这些年村里虽然也是隔几年便将麦子与粟米, 黄豆与黑豆轮种,但回想起前些年产量确实是低了。”
人活得稍久一点, 对于以前的日子当然记得更多,郑阿婆又不是六七十岁的老媪,还没到脑子糊涂的时候。
而且郑阿婆也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剪着短头发,脸上都是皱纹的老头没必要骗他们,毕竟他们种地是要给朝廷交税的,朝廷费了这么大劲,让他们活下来,又怎么可能在这方面害他们?
说句夸张点的话,送去了那么多粮食,又帮忙盖房子送棉被,现在对村子的未来还安排得这么详细和周到,便是亲生父母也不能做得更好了。
只是李二郎仍然有顾虑,他看着册子上面贴纸的玉米图片,又详细问了一下这上面画的是真的吗,只要种下一粒种子竟然能得到一个这么大的棒子?
眼镜老头道:“起码一个,我们这次运过来的种子还是比较好的,只要大家搭配着好的肥料科学种植,产量不会太低,政府也会统一收购。”
他想了想,又透露了一个消息:“其实你们郡有很多地方都要改种这个玉米,这两天来到这里的基本都领了玉米种子回去了。另外7天之后我们还将举办一期玉米种植培训班,到时候还是你们三个人过来。”
三人突然想到刚才资料上也写,油菜对于 pH值比较高的土地有改善作用,现在又有教如何耕种新作物的培训班,可以说这个安排已经是尽可能地让村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了。
最终村长李二郎还是决定听朝廷的话,一方面是因为昨天给出的理由十分充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这种升斗小民哪里有拒绝的资格,哪怕一路走来这些工作人员都非常的温和礼貌,可这么多年来,县太爷对于他们的压迫让李二郎心里的恐惧已经形成了习惯。
几分钟后,李二郎从门口那个姑娘的手里拿到了领取种子的批条,去县衙后头的仓库领了种子,也学习了如何更好地保存种子,甚至还一并送给了他们一辆小推车,是真的很周到了。
“好,大家上车,回村!”将几袋种子全都放到车上,李二郎插上钥匙,发动了三轮摩托车,顺利离开。
他们回来的一路上又看到了有不少其他村的村民以各种方式赶来,有的是和他们一样坐着三轮车来的,有的则是骑自行车,还有的没有任何新兴的交通工具,直接坐驴车或步行。
“哎哟,你看那李家沟的村长,居然舍得开这么好的车过来……”
“这东西可是要烧油的,也就领一点种子,我们村自己背回去没什么累的。”
“给不给发还不一定呢……”
其他几个村的村民小声或大声地讨论着,但李二郎他们都已经听不见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回到村里,然后把他们拿到的各种资料和册子分享给村里的人——毕竟新分的地是大家都有的,他们村里也没什么地主之类的存在,里正又一直强调大家都是一样的,有事情要开村民大会,集体表决,所以他们今天真的只是作为代表去县里的。
李二郎戴着头盔,头盔里面又裹了帽子,只觉得脑袋绷得紧紧的,他心里一阵火热,只希望真的能够丰收。
而坐在车斗里面的种田能手以及正阿婆则是用手轻轻抚摸着种子袋子,仿佛这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
李家沟村只是整个大凌朝无数村庄的其中一个,处于岭州郡的双金村最近也在进行着同样的程序。
村长金大郎正带着两个青壮小心翼翼地坐在板凳上,他这是头一次来到县衙里面,觉得这高大的建筑实在是太豪华了,比那些富户的青砖大瓦房还要好看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