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130)
今日她运气确实不错,檀述耶从西而来,先前为了疏散城中百姓,乐玄便命人将东城门打开,此后凉州兵们忙于抵御北戎大军,东城门便一直没来得及关上。她就这么骑着马,一路跑出了张掖县,朝金城郡的方向急速赶去。
·
又一轮箭雨落下,金城郡城墙上的原本站着的寥寥无几的北戎兵如割稻纷纷倒下。文家军们立即趁势攀梯而上,直到一整个小队的人都爬上了城头,都不见有人再爬起来抵抗。
越来越多的将士攀上城头,城门很快被打开,文成飞兴奋地在城内呼喝着招呼文照进来。
直到此时,文照还不敢相信此番攻打金城郡竟然顺利至此,她甚至开始怀疑檀述耶是故作放松,其实城内布满了陷阱。
一旁的文良看出了她的迟疑,问:“大兄是不是怀疑城内有诈?”
文照点了点头,“檀述耶那般人物在金城,守备岂能如此衰弱?此事蹊跷。”
郑红棉道:“既然都尉怀疑,那由我带领一小队人马深入金城探查一番如何?”
郑红棉的身手是最好的,确实由她担任这项工作最合适,文照略一思索便同意了,“去吧,当心一点。”
郑红棉立即带着人马呼呼喝喝地往城内去了,而文照则下令让城中其他人暂且撤出来。
文成飞喘着粗气策马跑来,“大兄,我都看过了,那城中并无埋伏啊。”
文良道:“你说了不算,大兄说了才算。”
文成飞顿时狠狠往文良身上撞去,文良也不甘示弱,抱起胳膊再往回撞,两人打闹成一团,身后其他军士也都嬉笑着看热闹。
只有文照始终面沉如水,心脏却莫名其妙地越跳越快。
或许是直觉使然,自出发金城以来,她总觉得心中不安。这种不安的情绪在看到郑红棉领兵回来时达到了顶点,文照急声问:“城中如何?”
“都尉,城中并无任何异样。”郑红棉大声道:“我带着人绕着整座城走了一遭,城中只有寥寥几个奔走的北戎兵,我随手就杀了。看来大部分守军都已死于方才的攻城战中。”
文照再问:“檀述耶呢?”
郑红棉顿时眉头大蹙,“我虽然不曾见过檀述耶,但方才所杀之人中,没一个能在我手下走过两回合的,其中应当没有檀述耶。”
那第二只靴子直到此刻才轰然落地,文照脑中“嗡”的一声,她听见自己哑声道:“果然,檀述耶不在金城,我们被那马秋骗了。”
她说这话的声音极低,只有附近几个人听见了,郑红棉脸色一变,文成飞和文良也立即停止了打闹,神情肃穆。
文良低声问:“既然那檀述耶不在金城,那他会在哪儿呢?”
是啊,檀述耶总不可能突然就嘎嘣死了,他肯定还活着,既然活着,就一定在某个地方。
难道他在陇西郡?
不,这不可能。他们本就以为檀述耶在陇西,一切计划都是按照檀述耶身在陇西这个前提制定的,如果檀述耶确实在陇西郡,那么马秋蒙骗他们,除了让文照白跑一趟以及自己的脑袋落地之外,整个战局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檀述耶确实不在陇西郡。
檀述耶不在陇西,也不在金城,那他会在哪里?
敦煌?酒泉?张掖……
张掖!
文照瞬间攥紧了手中缰绳,瞳孔骤然一颤——檀述耶不会在敦煌、酒泉,那两个郡离主战场太远,一旦凉州大局有变,他将无法及时驰援。至于北戎草原或者西羌地界,那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他在张掖,他一定就在张掖!或许自己在张掖县时,他就在离自己不过百里的某个县中,悄悄窥伺着自己!
而如今的张掖县,只有乐玄,三千凉州兵,破败的城墙,和半城百姓。
文照心头顿时一凉,愧疚、悔恨、恼怒、愤恨等种种情绪如惊涛拍岸,霎时间几乎要将她冲垮。
文照咬牙硬生生将这些情绪忍痛咽下,猛然一扯缰绳,调转马头,高声道:“后队变前队,即刻全速返回张掖!”
“怎么了这是?”文成飞还讷讷地没反应过来。
郑红棉似乎预感到了什么,紧紧抿着嘴唇。
文良在怔忪许久后,艰难地道:“大兄,你是怀疑……?”
“不是怀疑,檀述耶一定就在张掖郡。”文照冷声道:“恐怕那个马秋就是他设计好了转门来骗我的,为的就是调虎离山,他们好重夺张掖县。若我们不能及时返回,恐怕县中的乐玄将军和百姓就要遭灭顶之灾了!”
“不对啊,大兄。”文成飞也回过神来,他疑惑地道:“那檀述耶怎么可能预料到我们什么时候去打张掖县,然后提前布置好马秋那颗棋子呢?”
文照猛然勒马,骏马嘶鸣着人立而起,她怔然道:“马秋或许是一个意外。”
“但是张掖县,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针对我们的陷阱。”
“什么?”
一时之间,文成飞、文良、郑红棉三人俱是骤然色变。
文照张口正欲同三人细说,忽然有两人绕过大军朝她飞马奔来。
“文都尉!文都尉!”
文照一眼认出,这是她留在张掖县的斥候队中的两人。她急道:“张掖县可是出事了?”
一名斥候道:“正是!檀述耶率三万大军朝张掖县而去,我们出发时,北戎大军距离张掖县已不足一百里!”
这个消息直如天雷般在军中轰然炸开,军士们惊疑之下,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肃静!”文照大喝一声,众将士霎时复又鸦雀无声。她看向另一名斥候,“你有没有什么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