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恶女的快穿(164)

“女子学女戒哪里错了!”万老爷再也忍不住道,“就是你们不学女戒,咱们家才是这个样子!”

万夫人抬起头,万老爷也瞪着她,怎么着!怎么着!他不会再忍气吞声了!

“女子是不是该学女戒,我不同老爷辩,但老爷这书院是怎么出来的?一开始说的是要学什么?有说来的人不同性别不同就要学不同的吗?”她说着站起来,把碗往桌子上随便一丢,当的一声,把万老爷吓的头皮都有些发紧。

万夫人向外走去,来道门边的时候:“首鼠两端是最要不得的,老爷若想不通这个理,那以后还有的难受呢。”

她说着,走了出去,万老爷看着门,气的推倒了桌子。

女戒要在全天下推广,要让所有女人都死记硬背,要……他喘着粗气,咬着牙,最后,却是一声大吼。

万夫人说的对,他知道,这该死的女人,说的是对的!

让你们都逼我!让你们的都逼我!

他咬着牙,想,从今以后,从今以后,我就让你们看看逼我的下场!

第九十三章

万鹏海, 字空名,东梁太康人士,自幼敏而好学, 才智出众。十二岁得中小三元, 轰动一时,十七岁喜中举人, 此后二十年, 屡试不第而刻苦攻读。天宝元年,空名任向学书院山长, 非议之中推广学识。真圣人之举!

……

是的, 这里的万大圣人, 即是万老爷, 历史, 就是这么有趣。

这种评价并没有过错。万老爷是早早的就得了秀才, 早早的就成了举人, 然后又是真的二十年没有再前进一步。

这样的人, 在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虽然这放到个人身上会叹息会无奈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但放在滚滚时光的长河里, 实在是太多了。这里会专把他给拿出来, 是因为他做的事,从某方面来说, 影响历史了……

嗯,这一点, 万老爷此时是不知道的。

在被万夫人奚落了一番后,他就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了。其实万老爷的心理是非常强大的, 早先那么一顶绿油油的帽子戴下来,他也挺过去了;兰岚带着女儿出走, 他也挺过来了。

前者也就罢了,虽然那帽子绿的发亮,差一点就要冒出光了,到底知道的人也不是太多,后者……那是全东梁,乃至更远的地方都有人知道!

而在那之后,他就夫纲不振,说是一个老爷,在这府里连前三的地位都排不上,所以本来万夫人的这点奚落,万老爷最多也就是在看看窗外,四十五度的表达一下忧郁,是不该有太大改变的,主要原因还是,他不变,也不行了!

他是想找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是还想维护读书人的尊严,但上峰不愿意,上峰的上峰也不愿意,偏偏呢,那些读书人也不能体谅他的苦衷。

早先万老爷病不只是上峰训斥,还因为,被丢了东西……

而这一下,万老爷就完全放开了。

于是这一天,刘曦就又看到了万老爷。

虽然是山长,万老爷却是轻易不会在学生面前露面的,不仅不在学生面前露面,他甚至几不怎么见老师,但这一次,他把全校二十一人都招了过来。

二十个女学生,外加一个男学生胆怯的看着他。

是的,还有一个男学生。

这个男学生本来是东梁的一个乞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只能估摸着,大概十三四岁。

一般来说,他这个年龄的乞丐已经不能说是最底层了,总是有了点身高力量,可以去欺负更年幼和病弱了。

但他和最底层的也相差无几,因为他总是要不到东西。

一个乞丐,要不到东西,怎么说也不能算是一个好乞丐。他也觉得这样不好,但总隐隐的觉得,这是不对,他的一生,不该就这样。

向学书院一有,他就动了心思,不过那时候他不敢过来。

读书人的事情,和他这臭乞丐能有什么联系?

直到一个又一个的女孩进去,最后,还有一个女乞丐被书院里的一个女学生给拉了进去。

“那是专门给女人读书的地方呢!”总是坐在庙前行乞的老庙头一边抓着虱子吃,一边笑道,旁边也有几人跟着笑。

他蹲在旁边莫名其妙。

女人读书的地方,又怎么样呢?

那总是,读书的地方!

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想到这一句,但是这个想法出来后,就不断的在他脑中出现,然后那一天,他就走了进来。

他庆幸自己走的够快,因为不出两天,这边就不招学生了!

他是这个书院,倒数第二个进来的学生。

此时看到万老爷他有点害怕,害怕他把他赶出去。他听说这里要叫女戒了,他愿意学女戒!

他是这样的想法,其他女学生也差不多,只有刘曦稍稍有些例外。她的确,算是万迎春给派过来的。

刘曦对自己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无比满意。

她说她已经脱籍,不是假的,她娘真的嫁给了庄子上的一个童生。

对于她娘再嫁,她本来是有几分意见的,主要是觉得没必要。她们母女俩现在的生活多好啊,整个庄子,几乎就是她们说了算。

庄子主要是养梨树,这些梨过去是卖的,后来八角楼生意好了,就都供到了楼里。

梨汤、梨膏,还有后来推出的梨子汁,过去这些梨子还要做成冻梨或者干脆贱卖,后来是还要到外面收购。

梨子的出息已经足够,但庄子上嘛,总免不了要再养点鸡鸭鹅羊之类的东西。

这一些,最多就往府里送一送,毕竟不多,要是供楼里,那是怎么也供不了的。刘曦早先在府里的时候就知道,八角楼的生意,只是羊,每天就要两只,还要猪、要鱼,牛有些不敢大鸣大放,但偷偷的,也要半只一只了。这还只是一个楼,四边县城开的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