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秦公主阴嫚(129)

作者: 海天一线 阅读记录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为首的那个将领。即便那个将领是那么的年轻,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人是蒙恬,是那个让他们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却又畏惧的蒙恬!

蒙恬不是死了吗?

他不是被那个愚蠢的中原皇帝赐死了吗?

他为什么还活着?

难道是中原人的神灵终于决定不再容忍他们,所以放出了蒙恬的幽魂,放出了那群似野兽的秦军?

然而他没有机会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因为“蒙恬”的长槊已经刺穿了他的胸膛。

经过短暂高效的战斗,一支盘踞在义渠旧地的小部落被消灭殆尽。

阿桃和杨和正带着人清理战场。收集武器、管理马匹、清点被俘虏的百姓、还有翻找尸体中的信物。

阴嫚取出地图,对着一个图标画了一个叉。

“没想到蒙昭这小子竟然是北地郡的人,由他带路,咱们确实快了不少。”程七感叹,“难怪他吵着要跟着咱们走,这等武艺合该做个大将军。公主好眼力!”

阴嫚却道:“不是我有好眼力,而是他选中了我。”

程七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是这小子死乞白赖地要跟着公主吗?没有公主收留他,他还指不定在哪流浪呢。不是公主好眼力,他怎么有今日?”

阴嫚盯着程七看了一会儿,说道:“你这样挺好的。”

“啊?”程七更迷糊了。

“别啊了,时间紧迫,你该去帮忙了。”阴嫚合上地图对程七说道。

军令如山,程七只好乖乖地去帮忙了。

深夜寒凉,说话时能看到从口中呼出的白气。士兵们在不远处生起篝火取暖,又找来了匈奴人御寒之物交给了获救的百姓们。

“公主,点火不会引来其他部落吗?”蒙昭看着正在烤羊腿的众人有些担忧。

阴嫚:“匈奴本就有生篝火取暖的习惯。另外,匈奴人之间时常因草场起争执,故而即使听到异动也不会多管闲事的。”

说话间,士兵们把一个老者抬到了阴嫚的面前。

阴嫚不免有些惊讶,要知道草原部落可没有尊老爱幼的美德。在他们眼中年老者既不能骑马打猎也不能放牧,留在部族中纯属于浪费资源。因此,匈奴中老年人很少有安度晚年的。

所以当一个老年人,还是一个被当作奴隶的老年人出现在她眼前,不亚于一个奇迹出现在她眼前。

“这是——”

“这老翁非要见公主,否则就不肯接受御寒的东西。大家伙没法子,只好带他来见公主了。”一名士兵回答。

阴嫚了然:“我知道了。你们去忙吧。”

士兵领命离开了。

靠近后,阴嫚才发现老翁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她依旧从其眼睛附近的刀伤猜到了对方失明的原因。

蒙昭愤恨:“这群畜生!”

老翁却像是听到了什么信号,一脸欣喜地抓住了蒙昭的手,声音颤抖道:“将军!”

这一声将军让阴嫚和蒙昭都愣住了。

老翁似乎陷入了一种奇异的状态,察觉不到任何异样,将这些年的遭遇一股脑地诉说给蒙昭:“将军,自从北地郡沦陷后,末将就带着兄弟们一直等着您,等着您率领着大秦的铁骑把这帮胡人赶回他们的漠北老巢!”

一番话下来,老翁的身份不言而喻。他是当年被俘虏的秦军将士。

即便秦将没有仔细描述他遭遇了什么,阴嫚也能从他明明是不惑之年却呈六七十岁的老态上知道他这些年遭受了怎样的折磨。

秦将的那双手已经算不得一双手了。干瘪黝黑,可怖的烫伤遍布双手,指甲不翼而飞,左手更是少了两根指头。

“将军您放心,大伙都是您带出来的兵,没有一个是孬种!”秦将哽咽,眼圈中也隐隐有了血泪,但他很快就用脏兮兮的袖子抹干眼泪。

“只是这些年他们都说大公子死了,将军也死了,最近还有人说大秦没了。但我一个字都不信!您看我今天不就是等到了?对不对?”

看着那张充满期待的脸,蒙昭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难道要告诉一个心心念念想要回家的士兵他的家已经没了吗?

良久的沉默让士兵隐隐有了答案,他死死地抓着蒙昭的手:“将军,这难道是真的吗?”

阴嫚握住了秦将的手:“王朝更迭是必不可免的,但你永远都是中原最勇敢的士兵,是中原人民的骄傲。中原故土没有忘记你们,现在你们回家了。”

秦将:“真的吗?”

“真的。”阴嫚语气肯定,“我以祖先神灵起誓,我会收回失地,我会带你们回家。”

“这话好熟悉啊。”秦将的脸上浮现出怀念的神情,声音却越来越轻,“真奇怪,明明从未见过,我却相信了你的话。是因为你说了同大公子一样的话吗?”

寒风吹过,带走了草场上最后一点绿色。恰如此时,回光返照的秦将已经燃尽了最后的生命。

听着那越来越弱的呼吸声,蒙昭忽然说道:“我姓蒙,单字昭。”

秦将闻言露出了一抹微笑,他喃喃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现在我可以放心了……”

呼吸消失,秦将在满足中与世长辞。

看着死去的秦将阴嫚的心头沉甸甸的,还有多少个像秦将一样的人留在了这里?又有多少将士和百姓到死也没能等到他们?我该怎样才能证明这些人曾经存在过?

她看向天空,黑漆漆的幕布上只有一颗又大又圆的月亮。孤独地、寂寞地挂在那里,不声不响地注视着地上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