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主阴嫚(146)
而能做到这一切的底气就源自中央军实力强悍。铁骑和铁甲兵在与胡人作战时威名远扬,而关中军队在刘邦的手里。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破釜沉舟。
刘邦反问:“假如诸侯们联合抗议呢?”
“谁和谁联合?”阴嫚笑道,“实力最强的楚王一直停留在关中,其态度显而易见。燕王是陛下的人,长沙王早就上交了兵权。就算淮南王和梁王联手又能掀起什么波澜?”
“你谋划了很久。”刘邦十分肯定,
阴嫚笑而不语。
刘邦看了她一会儿,说道:“真想知道韩信那小子要是知道了会是什么表情。”
阴嫚愣了愣,恍然间又觉得儿时的珠串回到了她的脖颈上,她想要挣脱却挣脱不开。
良久后,她垂眸轻声道:“您不用要挟我。我是孤臣,孤臣只有依附帝王才能活命。我尚有旧愿未了,还不想死得那么早。”
刘邦不语,不知是信了还是没信。
但他还是采纳阴嫚的谏言下达诏书。百官并无太大的反应,甚至还喜气洋洋地夸刘邦英明。
然而以张良为首的几个人精却发现了几个将军明升暗降,远离了军队。
而这就是阴嫚的最后一步,用对诸侯王动手的大动作掩盖对功臣的弱化。而朝局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
第 89 章
黔首们耕种结束后就坐在树底下, 谈论栎阳城最近又发生了什么大事,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朝廷下旨准许黔首对公主就封代国一事上谏。
“你们说咱们陛下是怎么想的?他怎么忽然想着让自己的女儿当代王?活了这么久我还没见过女人当大王的。”
“一看你就没去娘子军那里识字。”同伴嫌弃,“你要是去了就知道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华胥国, 华胥国的国君就是一个女人。还有周天子西游时见到的西方氏族首领也是个女人。”
“啊?”
“这两个我倒不知道。不过在我老家有一个墓, 是一位燕国女将军的墓[1],据说在她的带领下, 我老家免受了胡人的骚扰。” 有人笑道, “以前觉得是老人们瞎传的, 不过在看到两位公主后,我倒觉得是真的。”
“你们是希望鲁元公主去代国了?”
“公主去代国不好吗?”同伴反问,“我听说那位公主一到南郡就处置了祸乱乡里的匪类, 惩罚了那些不干人事的狗官,而且在她的管理下南郡可适合生活了。”
“这倒是真的。城里的商贾已经全家搬去南郡。”
“她要是这么厉害的话, 我倒是希望她去代国。我老家在代国,迫于无奈才来到异乡。虽说这里不错, 但总比不过故乡……”
说到故乡树底下的黔首们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他们或是因躲避战乱或是被迁徙到栎阳的,被迫离乡会让人更加想念家乡。
每每午夜梦回时, 他们的心底总会萌生出一个念头,要不回家看看?
但一想到家乡破败不堪,他们又没了勇气。
如今听到朝廷要派一个有才能的人去治理家乡,他们自然是万分高兴的。要是家乡好起来了,他就带着妻儿老小回到那片承载几代人记忆的土地。
至于什么政治斗争, 牝鸡司晨。抱歉, 我们这些面朝黄土背朝青天的人不懂。
我们只知道我们的家乡需要一个能挑起大梁的人!
思及至此, 不少人都同意鲁元公主当代王。
韩信:“我就说公主你不会平白无故的冒险。一箭三雕,信甘拜下风。”
所谓一箭三雕是指, 在帮助鲁元获得代王之位时,又同时削弱了诸侯和功臣。
阴嫚下意识地抚摸脖颈又一次摸到了那串珠子。我好像变得越来越讨厌了。
她抬眼看向韩信,穿着寻常人家的衣服,挽起裤脚站在水中,聚精会神地盯着水面,攥紧手里的木叉。说时迟那时快,他用尽全身力气猛地向水中的鱼刺去。
霎时间水花四溅,让人不得不抬起袖子挡住飞奔而来的水花。
“公主,信抓到了!”
韩信一脸兴奋地看着她,那是比波光还要明亮的笑容。神采飞扬,令人心动。
看着那样灿烂的笑,阴嫚的心情也好上了几分,眉眼间也染上了点点笑意。她想,我这也算是痛并快乐着。
韩信拎着鱼走了过来,一脸期待地看着她:“公主今天晚上吃鱼脍吧。”
“不要。”想起河鱼的寄生虫,阴嫚坚决拒绝。
“为什么啊?”韩信不明白阴嫚为什么这么排斥生食。
“因为生食易感邪。”阴嫚挑眉,“新编的医书上写着呢。”
“不会吧……”韩信嘴上说着但还是忍不住低下头看了一眼手里的鱼。
“不过煮熟了就好了。”阴嫚伸出手,“拉我起来,我们去摘点荷叶回去。”
韩信拉起阴嫚:“要荷叶作甚?”
“当然是做好吃的了。”阴嫚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拉着韩信的手腕,“快走吧,我肚子饿了。”
韩信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阴嫚拉走了。
轻松的日子还没过几天,阴嫚就被刘邦叫进了宫中。
这个时候叫我做什么?她不免生疑。
刚一进入室内,阴嫚就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今天来的人很多,而且每个人都用着怀疑打量的目光看着自己,跪在殿中央的戚氏更是用着痛快的眼神恨恨地看着她。
看来戚氏要放手一搏了。她有时候也挺佩服戚夫人一家的,都已经连根拔起,竟然还对储君之位不死心。
她看向刘邦:“不知陛下寻我所为何事?”
刘邦仔细地观察着他,仿佛像是能从自己身上找到另一个人的影子一样。良久,他道:“戚老将军说你是始皇之女,阳滋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