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主阴嫚(95)
韩信尴尬。
曹参呵斥灌婴:“不得放肆。”
韩信摆了摆手示意没事,接着向两人解释:“周兰胆小,龙且一死他定投降。现在的重中之重是赶在项王亲赴战场前拿下胶东。”
灌婴感叹:“话又说回来,要是没有公主一剑斩三田,我们还不能这么顺利。”
曹参认同:“若是齐王齐丞相和齐守相还在的话,他们必分逃齐国各地,到时候我等可能会陷入如项王一样的境地。公主在保全汉使的前提下,又杀掉三田,此乃大功,当嘉奖。”
韩信:“确当如此。待齐国事平,信会禀奏汉王的。”
之后的事情如韩信所料,周兰投降,田既不敌曹参很快就被斩杀。至此,齐国平定。
项羽在得到消息后,震惊之余又感到恐惧。这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确实是他的真情实感。
想他西楚霸王,灭秦复楚,力压群雄,乃当世英雄也。可现在,他竟然感到害怕,何其可笑。
此时此刻他迫切地希望范增再次出现,希望他能够为他指一条明路。
“现在才想起老夫,早之前做什么去了?”范增捧着茶杯端坐在他面前。
项羽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得叫了一句亚父。
范增瞧了他一眼,眉头蹙起:“看看你这副样子,还像个大王吗?”
若是往日项羽定然是会反驳的,但这一次他老实听教。
范增顿了顿,说道:“你以前要是这般听话,何至于此?”他叹了口气:“楚国看似落入绝境,实则不然。”
项羽心生希冀。
“天下业已三分,大王刘邦各占一分,最后一分已落韩信之手。若韩信不动或倒向大王,则楚国可保。”范增看向项羽,“大王可派与韩信私交不错者前往齐国劝说。”
项羽迟疑,他曾轻视韩信,韩信还愿意听他劝说吗?
“此一时,彼一时。”范增看着项羽,“大王何故犹豫不决?”
本王为何犹豫不决?项羽反问自己。
范增再问:“大王难道忘了昔日破釜沉舟之勇?”
“我没有!”在说出这三个字后,项羽豁然开朗,积压在心头的焦虑消失不见。
他想,不过是策略罢了,奏效固然好,不奏效也没什么,大不了殊死一搏,胜负还未尝可知。大丈夫不惧生死,亦不惧胜败。
“多谢亚父指点。”项羽冲范增深深一拜。他走出大帐喊道:“钟离眜呢,叫他来见我。”
见项羽露出笑脸,楚营中人松了口气,他们就知道大王肯定有办法打败汉王!
第 58 章(一更)
“冬季低温, 虽然出现疫病的可能性很低,但容易冻死黔首牲畜,让各郡县做好救急措施。另外, 冬季野兽觅食困难, 极易下山骚扰城外野庐,要加强警戒。”阴嫚放下笔, 将写好的章程交给陈贺。
陈贺接过章程感叹:“末将算是知道杨和他们为什么一天到晚都不见人影了。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将军是在抱怨?其实我已经不介意剑丢了的事情, 将军不必为难自己。”阴嫚挑眉。
陈贺连忙否认:“怎么会!能跟在公主身边学习是末将的福气!”
看着和韩信如出一辙的陈贺, 阴嫚浅笑,放过了陈贺。
陈贺松了一口气,一溜烟地跑了。
阴嫚摇了摇头, 看到天气不错,便裹着披风, 带着手炉出门了。
大雪过后,齐鲁大地一片雪白。临淄城中银装素裹, 安静祥和的气氛俨然与半月前的喧嚣血腥截然不同。
空气中带着冰雪的味道, 令人神清气爽。登高望远,是说不出的畅快。
阴嫚撑着栏杆俯瞰城池, 一辆马车从王宫缓缓驶出。自从韩信封王后,齐王宫就热闹了起来。可有谁知道这热闹之下是说不尽暗流涌动呢?
她叹了口气,准备回去,却不想一回头,就见到了蒯通。
历史上的蒯通是个什么人她不清楚, 但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 直觉告诉她, 此人心志不小,又自恃有才, 欲成就一番大业。留在韩信身边,恐非好事。
“公主。”蒯通向她作揖。
阴嫚微微颔首算是回应,又道:“楼上风景不错,先生算是来对了地方。我已赏过,就不打扰先生了。”说完欲走。
蒯通叫住了她:“公主留步。”
阴嫚抬眼看向蒯通,对方谦和有礼:“通此次前来就是为见公主。”
“见我?”阴嫚挑眉他们两个素无交往,如今突然跑来见她,定是有事相求。观其为人,她猜,其所求之事不是什么好事。
她抱着手炉,态度疏远:“我不过是个公主有什么可见的?”
蒯通含笑:“通却以为公主非同常人。”
“先生谬赞了。”阴嫚并未向下引话,一副“我不想跟你再聊”的样子。
若是旁人感受到她这番逐客之意早就灰溜溜地离开了,但蒯通非同常人,即使在阴嫚这碰了一鼻子灰,他却越挫越勇:“通欲求公主一件事。”
阴嫚默不作声,拒绝之意很明显。
蒯通熟视无睹,继续道:“通想请公主劝劝齐王。”
劝谁?阴嫚差点没反应过来齐王是谁。她重新看向蒯通,刘邦刚同意韩信当齐王,你就按捺不住心思了?
她眼中划过一丝玩味,我倒想看看你能说出什么。
于是她眼皮微抬,语调慵懒:“先生深得齐王信任,有什么话亲自向齐王说便是,何必找我这个外人去劝说?难道是难以启齿,欲让我做替死鬼?”
蒯通虽知道阴嫚说话不客气,但冷不丁遭遇一番差点没绷住。他咳了咳:“公主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