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是后妈文炮灰[七零](359)
姜果余光扫过,看见哥哥的手掌心有一个浅浅的刀疤。
“这是怎么了?”她惊呼一声。
姜成将手放到身后。
无数次受伤时,他都是硬撑着挺过去,从不会向家人们提及只言片语。
可是,他的家人们,却并不相信。
他们甚至会愈发担心,怀疑他是不是受了更重的伤。
“好,我慢慢告诉你们。”姜成笑道,“肚子饿了,先吃饭好不好?”
部队里伙食不差,八十年代的今天,大家的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因此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有吃不饱饭的情况发生。
姜成在连队里吃饱了就练,练够了又吃,整个人都不再像过去那样瘦弱,不会仿佛风一吹就能倒似的了。
不过即便在部队吃得很好,他心中仍旧记挂着家中的饭菜。
那是妈妈的味道。
“哥哥,尝一块儿红烧肉。”
“这鱼是妈妈煎过的,煎过之后,才煮成鱼汤,就像是咱们小时候在村里吃的那样,可香可香啦。”
姜果、柚柚、善善轮番给姜成夹菜,堆得他碗中的食物就像是一座小山似的。
“别撑坏了。”孟金玉忍不住笑道。
“这是你做的饭菜,还是弟弟妹妹们给夹的,就算吃得再多,孩子也不怕撑。”温奶奶给姜成舀了一碗鸡汤,放在他跟前。
“谢谢温奶奶。”姜成说。
“哥哥,你有回老家看过吗?”姜果说,“我们走的时候,奶奶气坏了,说姜家三房全都不管她了。”
“上回部队大本营设在江城和临城交界处的山沟边,结束任务之后,连长给我们一天的时间休假。我想回家拿点东西,就去了凤林村一趟。”
说起来也怪有趣的,当时孟金玉和几个孩子都在姜家时,姜老太对他们也不见得多上心。可没想到,之后家中发生了变故,姜焕明离婚又结婚,结婚又离婚,最后离家出走,从那时候开始,姜老太就开始惦记着姜家三房的四个孩子们。
姜家三房的孩子们,老大实诚、老二机灵、老三可爱、老四聪慧……那都是让村民们赞不绝口的好孩子,她当初怎么就没有珍惜呢?
“听二伯母说,奶奶这些年的身体差了不少。前阵子连话都说不清了,颠三倒四的……”姜成说。
几个孩子们和奶奶都不亲,但听说老太太身体不好,还是非常关心。
姜成说道:“没事的,大伯二伯两家人都会照顾奶奶的。”
……
姜老太最近的身体确实出了问题。
倒不是哪哪儿疼,或是哪哪儿使不上劲,主要是,她的脑子不中用了。
前两天刚发生的事,一个转头,她就忘得一干二净,即便有家人提醒,仍旧想不起来。
更奇怪的是,她总爱想当年。
“妈,今天可是大年三十,你赶紧起来吧,咱们一家人要吃年夜饭了。”朱大丽进屋扶老太太起来。
姜老太起身,由大儿媳扶住去了堂屋。
这些年,姜家老大和老二包了猪圈,做的是养猪的小生意,小打小闹的,挣的钱并不多,但是够吃够用。
毕竟是年夜饭,桌上摆了不少好菜。
姜老太露出和蔼的笑容:“这羊肉真好,一看就是金玉烧的吧?”
一家子人面面相觑,糊涂了,真糊涂了。
五岁的姜想家压低了声音,问坐在身边的妞妞:“姐,金玉是谁?”
“就是姜成哥哥和果果姐姐的亲妈。”妞妞小声道。
姜想家恍然大悟:“就是那个跟我妈长得一模一样的女演员吗?”
直到现在,这孩子还记得姜成哥哥出发去部队那天,孟金玉过来时的模样。
那会儿的孟金玉,就跟女演员一样好看。
姜高明知道老母亲的脑子不好使了,没急着纠正,直接招呼着大家坐下来吃饭。
可姜老太脸色一沉,一掌拍在八仙桌上,气愤道:“你们真是越来越离谱了,平时吃饭不等着你们爹也就算了,今天可是大年三十,都不等你们爹回来才吃饭?”
一家子人好声好气地说姜家老爷子早就已经不在世了,但姜老太愣是不听,怒骂他们这些当儿子和儿媳的都不是好东西,居然诅咒老爷子。
事情闹大了,引来了村长出面调和,好不容易,姜老太才愿意相信。
“我老伴不在了?”她茫然道。
朱大丽看老太太也怪可怜的,就上前安慰。
最后,她还招招手,让姜老太的宝贝小孙女来哄哄老人家。
姜老太虽然是老糊涂了,但对宝贝小孙女,还是一如既往的喜爱。
“丫头,你爸呢?”她问。
姜想家说:“奶,想家的爸爸离家出走啦!”
姜老太皱起眉:“想家是什么?你爸想家,咋还离家出走?”
“奶,想家是我的名字。”姜想家瞪大了绿豆眼,“你连我的名字都忘啦?”
姜老太摆摆手:“这名字可太难听了,是谁这么没头没脑的,给你起这么个蠢名字?”
王小芬忍俊不禁:“妈,当初你夸这名字起得真不错,是百里挑一的好名字!”
老太太懵了:“我咋一点都不记得?真老糊涂了?”
王小芬一听,眼珠子转了转:“对了,妈,你今年的压岁钱还没给呢。孩子们都等着,你答应要给他们发压岁钱的。”
这回姜老太不干了:“我没钱。”
王小芬的嘴角撇了撇。
老太太把别的都忘得干干净净,就是那私房钱,守得严严实实的。
也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
只不过,老太太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将来若是两腿一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