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妻后经商挣得鱼粮满仓(167)
张图侧身说介绍:“这两位是行人司派来的行人,他们前来奉旨传诏,你赶紧净身换件衣服过来接旨。”
赵小刚一听便知这旨意肯定与“地裂记录日志”和那地动仪之事有关,于是对着张图和两个骑着驿马、身穿行人司官府的行人迭手拜了三拜,赶忙回帐篷换衣服。
而旁边正在盖房子的百姓都惊住了,上京城有圣旨来了,他们哪里见过这种大阵仗!于是全部停下手中的活计,齐刷刷跪下磕头,大气不敢喘一声,唯恐惊了上人,惹来杀身之祸。
没多久,赵小刚净手净面换了崭新的青布衣来到行人面前跪下。
这时行人也从马上下来,其中一人小心恭敬从身上解下包袱,将明黄色的卷轴拉开。
“桃溪县县令张图,稻花村赵小刚跪下接旨……”
张图早就猜到少不了自己,于是规规矩矩整理了一下衣冠,双膝跪地。
第94章
只见那行人高声念道:
“呈皇太后慈喻:桃溪县县令张图, 带领全县百姓免于地裂之灾,更能积极建设恢复桃溪县民生秩序,特赐黄金百两。另桃溪县稻花村赵小刚, 熟知天文地理, 记录下地龙翻身前兆,作《地裂前记录日志》一文,实属大功一件, 今特赐御笔一支, 钦此!”
行人念完懿旨, 紧接着后面走上来两个侍卫,他们手里一人端一个蒙着红绸的托盘, 分别走到张图和赵小刚面前。
他们二人异口同声道:“谢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谢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说罢便磕了三个响头, 接过托盘。
稻花村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县令大人得赏赐就罢了,怎么连赵小刚也有?太后懿旨说他记录地龙翻身的前兆,这么说他们桃溪县能躲过这场巨大灾难, 一个人没死,里面还有赵小刚的一份功劳。
如此众人看他的眼神不禁热切起来。
赵小刚学识确实好,年纪轻轻就通过了县、府两试,明年的院试定能考中秀才。如此想着大家不由又想起了他的老师夏华铭, 果然师父学问高,教出的徒弟学问也高。
再一想,夏华铭的女儿不就是夏倾音嘛, 果然父母良善, 儿女也根正苗红,不像王金花, 李二英,王狗蛋、李之武那些畜生玩意儿。
没想到太后懿旨一下,夏倾音的威望在稻花村村民心中,倒莫名其妙又涨了不少。
行人们宣读完懿旨便胯马离开。
而一旁的夏倾音眉头皱眉,百姓们看不出懿旨的门道,可她却察觉到了。预测地龙翻身这么大的事,桃溪县无一人伤亡,太后一道简单的懿旨就这样完事了?
懿旨里面全是冠冕堂皇的话术,寥寥几笔而已,这么大的功绩却没有对张图加官进爵,只赐下百两黄金打发。里面没提到赵小刚献上的地动仪,更没提一进腊月门就将迎来的极寒之事。
此番作为,若不是太后老年痴呆、群臣无能不心系民生,就是太后对桃溪县或者张图有偏见。但夏倾音左右思量,这两个“可能”都不太可能,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此时张图也有些遗憾,他可是救了全县二十三万人口啊。本以为以此次功绩,他二十年没挪动的位置肯定会往上进一进,或者再不济也该赏赐个黄马褂、高宅大院或者庄园什么的,没想到就给了百两黄金。
当然,他的不满和遗憾那是绝对不会表现出来。
算了,百两黄金也好,正好现在他缺银子,可转念一想,以“鬼大哥”这搜刮的频率,弄不好今晚就给收走了。
想到这茬,他用了十分力才没让表情垮掉。
要是夏倾音此刻知道张图的想法,肯定又会骂他没出息。“鬼大哥”劫财是有底线的,这样堂堂正正得来的钱财,她才不会劫呢!
一切尘埃落定后,夏倾音领着妹妹来到赵家。山岚风歌很喜欢余婆子,把她当成了亲奶奶一样,现在正围在她身边央着老人编蚱蜢。
老人也爱极了这对鬼灵精,熟练地用苇子编各式各样的东西哄她们开心。
“刚子,我以为这次朝廷一定会重赏你,起码不用等到科举便会提前破格录用你,没想到抠门就给了一支狼毫笔。”
赵小刚无所谓地摇摇头:“这功劳本来就不是我的,该受赏的应该是你,那些荣华富贵我也不贪恋。”
夏倾音知道赵小刚的为人:“有骨气,既然要为官,还是堂堂正正走科举为正道,吏人出职,还有那些靠恩荫、进纳补官的,将来都多多少少会被那帮学究看不起。”
赵小刚只微微一笑,以前想走仕途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现在他心里突然有个念头升起来,他不想考恩科了。
这些日子他亲眼见证了吏治的腐败。
苛捐杂税、草菅人命、强占民田、官官相护、官商勾结。南方水患严重,从朝廷到地方官员,各个只知道贪污敛财,任由百姓淹死饿死流离失所。
百官跟皇帝竟然对上奏长达六年之久的极寒天气,不闻不问,而由太后一道懿旨独断专行、草草了事。
如此不为民的朝廷,他若加入又有什么意义?
赵小刚心里堵着一口气,可当着祖母的面,怕她老人家担心,所以没有对夏倾音诉之于口。
……
姐妹三人在赵家吃完晚饭后才回自个帐篷。
夏倾音一边检查他们的课业一边问:“我明天要去海屿村,你们跟不跟我一起去?”
山岚一听放下手里草编的蚱蜢跳到她身上,“阿姐,我要去我要去,我早就想大丫二丫了!”
风歌也凑到夏倾音怀里,她没有向山岚那样闹腾,而是首先问了句:“阿姐带着我们俩方便吗,会不会影响你办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