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放妻后经商挣得鱼粮满仓(38)

作者: 青红辣椒 阅读记录

崔当家的眼神往锅里一瞥,虽然这野菜他没见过,但还是连忙点头:

“好,从前老洪头一斤菜干能发四到五斤,也不知道你这菜干能泡发多少,我就先买二百斤。要是用着好,我明天继续进,至于价格方面好说,明日咱们再细谈。”

夏倾音瞬间懂了,原来每个一根筋的媳妇背后,都有一个满是心眼子的男人。

“崔当家的爽快,行,那我们直接过秤。”

还是用同样的办法,夏倾音端着锅来回好多趟,他们称了两炷香的时间,才把二百斤野浒菜称完。

太麻烦了!

称完重文氏给了夏倾音40文钱,她点了点数没差,就收了起来。

因为耽误了功夫,文氏夫妇赶紧加水泡菜干,然后现场开始制作菜饼子。

一两玉米碴面加四两泡发的野浒菜,做成碗口大的饼上锅蒸。灶头里火势很旺,一刻钟后第一锅野浒饼子蒸熟,散发着鲜味。

上午巳时,郑把头怕中午的饼子出不了锅,跑来查看:“我说老崔,你今天用的什么菜?怎么和平时味道不一样?”

崔家两口子早闻着味不同,今天的饼子闻起来又鲜又香,这味比素包子还好闻。

崔当家的赶紧拿出一个饼子,双手递给郑把头:“这菜名为野浒菜,刚出锅的,郑把头要不嫌弃,就赏脸给新菜尝尝味道。”

平时郑把头绝对不会吃野菜饼的,但他也没有直接驳人面子的习惯,于是伸手接过咬了一口。

谁知一入口,这野浒菜口感软绵,有一种特殊的鲜味,这鲜味是他从来没吃过的,比河里的鲤鱼都鲜。

关键这鲜味与玉米碴的味道还特别搭配。

“好吃。”郑把头点点头。

文氏夫妇在这卖了这么多年菜饼子,就没见郑把头吃过,今天竟然说好吃,两人禁不住一人拿了一个饼子往口里送。

“呀!当家的,这咋这么好吃,这野浒菜这么鲜呢!又软又鲜不发苦,没有半点草筋,不塞牙!”文氏三两口吃了一个碗口大的菜饼子,鼓着腮帮子说。

崔当家的也连连点头,觉得自己婆娘有生以来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找到了野浒菜贩子。

于是赶忙跑上前,“小娘子,我再要一千斤!”

一千斤?

夏倾音并没有觉得很惊讶,只是笑笑说:“崔当家的不要着急,野浒菜货源很充足。我住在福源客栈,你要进货,早上或者晚上直接去客栈找我。”

“好好好,那我今晚就去客栈取货。”崔当家的直接说。

夏倾音:“那行就这么说定了,不过盛货的器皿崔当家的得自己准备,我那没有。”

“这是自然。”

两人说完告别后,夏倾音去找了郑把头。

她把提前拌好的凉粉拿出一盘,给了他,“这鬼天气太热,郑把头吃盘凉粉解解暑吧。”

郑把头看着碗里像猪蹄冻的东西感觉不可思议,夏天还能熬冻么?

再仔细看,这盘猪蹄冻可比他家里冬天熬得晶莹剔透多了,只是奇怪这么热的天怎么可能把汤汁冻起来,还不化。

“你说这个解暑?”

“没错,不仅解暑还果腹。”

郑把头刚才吃了一个热菜饼子是觉得更热了些,于是尝了一口。

“这……这这……”他本来还以为是油腻的肉冻,没想到清凉舒爽。

“这是什么?”郑把头心里惊讶极了。

夏倾音一笑:“这叫凉粉。”

很快郑把头就把这盘凉粉吃完了,还有些意犹未尽。

“多少钱,我给你钱。”

夏倾音摇头:“这盘不要钱,我请您吃的。”

郑把头挑眉:“说吧,无事献殷勤,你想做什么?”

“郑把头果然快人快语。”夏倾音作了揖便说道:“我有凉粉的货源,想把这个生意给郑把头你做。”

夏倾音观察了一下码头来往的商户,还有扛大包的苦劳力,这么大的码头地界里只有三个摊位。

一个是野菜饼摊子,一个现炒小菜的摊子,再就是一个馒头包子摊位。

很明显,野菜饼摊子是针对每天几百个苦劳力的,由郑把头出钱管他们晌午一顿饭,而另外两个摊位是针对来往的商贩。

而且她还发现这三家摊位做的吃食皆用料新鲜,分量也足,都是童叟不欺的正经小买卖人,而且他们都对郑把头特别尊敬。

由此她得出两点:

1.这码头在长兴县县令的侄子手里,郑把头在县令侄子那挺得眼的。他是个管事的,起码码头摊位租给谁他说了算,外人插不了手。

2.这郑把头不是个心黑的,有道德底线,没有拿着鸡毛当令箭,是下功夫正经选的小商贩。

“给我做?”郑把头重新打量起夏倾音,“这么好的买卖你为啥不留着自己做?”

“实不相瞒,我户籍在稻花村,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要照顾,实在不能整日靠在桃溪县码头上。”夏倾音把妹妹往前带到郑把头眼前。

“这凉粉我在家提前做好,郑把头拿回来只要切一切,放上蒜泥酱油盐和醋,一拌就好了,十分简单。”

郑把头思索了一下,还真想到了一个人选,那就是他的亲弟弟。

去年他弟弟在码头扛包摔断了腿,养了一年好不容易能走了,却也落了残疾,无法再做力气活,偏偏这两口子要强,不肯要他的钱接济。

弟弟找了份打更的活,弟妹就每日给人家做针线活,眼睛都快熬瞎了。

若两口子能到码头卖凉粉,倒是轻松多了,而且码头的人流量他是清楚的,肯定不少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