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妻后经商挣得鱼粮满仓(66)
接下来夏倾音直奔西大街的世安堂,之所以选这家,是因为她早就在百姓中打听过, 这家药堂虽然铺面不大, 但口碑极好。
药堂老板也是坐诊大夫, 名为谢世安,他行医三十余载, 医术高超,而且药卖的比别家便宜, 是圣手良医。
夏倾音进来后, 谢大夫正在内堂坐诊,一个十二三岁的学徒在药柜抓药。
“这位夫人,请问您是看诊还是抓药?”
“都不是, 我想问一下,你们收人参吗?”夏倾音把人参拿出来,随意放在柜台上。
“这……这这,您稍等, 我请师父出来。”这小学徒一看人参就结结巴巴往内堂跑。
不多时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走出来,“这位夫人,药童说您有上品人参要卖?”
“是的谢大夫, 你看这棵人参值多少银子?”
谢世安一看, 脸上惊讶不已。
他行医三十余载,见过最大的人参是两个芦头, 八匹叶,这个人参竟然有三个芦头。而且不算上面的残点,光芦碗足足有六十五个,再加上人参的休眠期。
这株人参不得了啊!
夏倾音看谢世安对着人参皱眉,以为是他嫌弃上面的叶子,于是她三下五除二把芦头的叶子全部撕下来。
谁知谢世安大叫一声:“暴殄天物!”
只见他从木抽屉里拿出一块洁净的白布,垫着手拿起人参看,然后又小心放在戥子上称量,竟然足足九两八钱。
称完后又是摇头又是叹气,最后小心把人参交还给夏倾音。
“俗话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九两就是宝中之宝了。实话实说,这人参最低也得8000两银子,可是我最多拿出300两,就算去找几个药铺掌柜合伙买,也顶多凑齐一千多两。”
夏倾音一愣,没想到野人参不仅在现代价值连城,在这个架空古代也是珍品。
谢世安:“不瞒夫人,桃溪县比不得别的县富裕,况且药庐又不是赚钱的行当,我们手里的银钱实在有限。在这里只有忘仙楼老板陈世豪和醉仙楼老板宋智文,再有就是最近来的安平县主有财力收你这人参。”
夏倾音点点头:“劳烦谢大夫如实相告。”
她不可能跟唐雨、陈世豪做生意,而宋智文先前非要给她当爹,避免尴尬她也不想这么快再回去找他。
既然大的卖不出去,不如就卖几株小参吧。
于是又从空间里找了一颗最小的人参,用意识力采摘后递给谢世安,“谢大夫您看这个呢?”
谢世安又拿过仔细观察,这参龄差不多40年。
“这颗人参我出270两,不知夫人卖吗?”
“成交。”
夏倾音想了想,既然桃溪县的其它药铺还能凑齐一千两,那不如再多卖几株。
“谢大夫,我这还有四株人参,因家中遇到些事急需用钱想卖掉,您刚才说可以找人合伙购买,不知可否帮我引荐一下?不过我不收银票,只要现银。”
说完,又从空间找了四株小人参交给谢世安。
谢世安一看都是上好野山参,价值也在他们这些药铺的承受范围内,于是说了四个药铺名称,让药童赶紧去请他们掌柜来这。
在谢世安的引荐下,四位掌柜把人参包圆了,一共卖了1350两,加上谢世安的270两,一共是1620两。
今天收获颇丰,夏倾音心里高兴。
但桃溪县对人参的购买力实在有限,所以以后她得到富庶的大城市去卖。
可目前为止夏倾音不想离开桃溪县,毕竟仇人都在这,不如就将空间那片人参灵芝当成最大的底气,先存在那儿。
出了世安堂,她直接去见了大师狐仙姑。
狐仙姑住的地方叫“狐仙居”,虽说她被称为仙姑,但实际上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妇。
狐仙姑满脸褶子,吃着大烟袋,盘着无刘海的一字髻,虽然她不干“嘴里喷火、油锅烹手”的低劣营生,但夏倾音一看便知此人也是装神弄鬼。
但奈何百姓信狐仙姑,很吃神神鬼鬼这一套,她在桃溪县很有名望,对她的敬畏之心一点不亚于二品县主唐雨。
当即夏倾音就决定不拆穿她,而且还要加入她,于是打着拜师学艺的旗号,捐了二百两香油钱,得了一个狐仙姑首徒的名号。
天儿渐渐黑了,今日在外跑了一天,不仅大赚一笔,还成了狐仙姑首徒,夏倾音很高兴。
为了庆祝,晚饭她在普通商店买了鸳鸯锅,今天三姐妹吃火锅。
她在普通商店买了现切的雪花肥牛,鲜羊肉,毛肚、鸭肠、黄喉、金针菇、生菜、丸子、鲜贝、虾滑等等。
山岚风歌简直爱上了这种奇怪的吃法。
她俩吃的是不辣的汤料,海鲜浓汤清爽可口、质地厚重,肥牛、羊肉细腻鲜嫩,黄喉脆爽,毛肚Q弹有嚼劲,虾滑鲜香入口绵软……
没想到世间还有这么美味的食物!
而夏倾音吃的是麻辣汤料,配上灵魂蘸料,三人在20度的恒温房间里,硬是吃得热火朝天。
其实在这个时代也有类似火锅的吃法,称为“古董羹”,只不过配料十分单一,口味也一般,与现代社会的火锅没法比,就这还只是上流社会的人才能吃到。
吃完火锅,夏倾音又买了水果拼盘,饭后每人来了瓶冰镇汽水。
这顿一共花了七两银子,有点小贵,但舒服极了。
晚上等妹妹们都睡了,夏倾音赶紧闪进空间,果然水稻麦子都成熟了。
但夏倾音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虽然小麦、稻子都成熟了,但都没有熟透脱粒的迹象,一直保持在最顶峰的状态,这一点她在动物身上也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