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妻后经商挣得鱼粮满仓(79)
芜湖!
夏倾音激动地跳起来,她的体能外挂不受限了,果然知识就是力量,她的努力没白费。
……
第四天傍晚。
夏倾音:“余婆婆,您能陪我去王里宰家吗?有个事得和他商量一下。”
“走,这就去。”余婆子立刻应声。
王里宰家院子里。
夏倾音和几个大人围在一起坐着。
“守业叔,你看前阵子下了两个月的大雨,田里庄稼都毁了。地里涝得严重,到现在还都有积水,什么都种不了,今年地里荒着,年难过呀。”
王守业叹口气:“谁说不是,前几天我和其他几个村的里宰还说,有地种不了,真愁煞人了。”
夏倾音:“好在咱们北方的暴雨停了,听说南方的州府全都淹了,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侥幸没被洪水冲走的,都往咱们这边逃难呢。”
“这事我上次去衙门汇报农务时也听说了,洪涝加流民,今年不知得饿死多少人。”
夏倾音又问:“咱村里的壮劳力没地种,这些日子都干什么?”
“大家都去码头扛大包,可是码头一天也就收四百来人,全县那么多人,根本抢不到。”
夏倾音想了想说道:“是这样的守业叔,醉仙楼张管事的媳妇给我找了个东家,东家给了我银钱让我收野菜、野果、柴火,还有咱们盖房的土坯砖块,有多少收多少。
一得到这个差事,我就想到了咱们村。我想在咱们村子里收货,一方面自己能攒点钱,另一方面也想着让村子里的人多赚点钱。”
这就是几天来夏倾音想的办法。
现在已经是六月初,还有六十九天就要大地震了。
夏倾音想在一切成为废墟之前,尽快把能收集的东西放进空间保存。等到地震结束再拿出来,这样不至于饿死人。
而想要最快收集物资,只有在最靠近山和水的农村才能做到。
王守业听完夏倾音的话老激动了:“那太好了,我明天就召集乡亲们通知这个事!”
“还有守业叔,如果邻村闲人多,愿意挣铜板的都可以,反正咱们桃溪县不缺山,前些日子雨水足,野菜野果啥的都疯长。”
“好!”王守业看着夏倾音的目光带着赞赏。
“对了,我想雇大红、明霞两位嫂子给我记账和称重,您看每人一天35文工钱行不?”
孙大红和李明霞是庄上为数不多识字的妇女,为人诚实善良,还救过自己,这活交给她们正合适。
“35文?太多了,你这孩子咋这么没心眼,市面上一个重劳力一天才13文,就写写记记不用给她们那么多。”还没等王守业开口,宋桂兰第一个不同意。
“是呀倾音妹子,一天35文太多了。”孙大红和李明霞也觉得这铜板拿着烫手。
“一点都不多。守业叔、桂兰婶,你们家风水好,儿子孙子都有出息,连娶进家门的儿媳妇也比旁人家的知书达理。您二老到村里打听打听,除了我这两位嫂子,还有哪家媳妇婆子会写字记账?”
夏倾音这彩虹屁可说到王守业两口子心坎里了,她的儿子孙子确实是数一数二的,顺带着连两个儿媳妇都比平时看着还顺眼。
宋桂兰当即嘱咐:“那你俩可得好好记账。”
“是娘!”孙大红李明霞听到婆婆松了口,高兴坏了,连忙应承。
宋桂兰想了想又说:“这样吧倾音,我负责给你检查货,野菜柴火晒不干的,土坯不结实的我都退回去。”
“对,反正我这把老骨头也爬不动山,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我也来给你检查货物。”余婆子也接着宋桂兰的话茬说。
“那太好了,那工钱就一天十文,有你们两位给我看着,质量保准过关。”
“我可不要你钱。”余婆子连忙说。
“我也不要钱,一天十文钱你何必雇我们这些老骨头。”宋桂兰也急忙说道。
“不行,这钱你们得拿着。”夏倾音摆摆手,没给两位老人机会推辞。
夏倾音和余婆子走后,孙大红和李明霞赶紧对宋桂兰说:“娘,我们挣的铜板都交给公中。”
宋桂兰被夏倾音那段恭维的话说的心里既高兴又舒服,对两个儿媳妇语气也软乎下来。
“天安和天泰挣的全部交到公中,你们俩挣的不用交了,放你们小家各自留着用。”
“欸,谢谢娘!”家里气氛是这么多年以来最温馨的一次。
王里宰吃着大烟袋,自豪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孙子。他的后代在周围村子里都是出挑的,从前几个大孙子都在夏华铭家学习,自从夏家出了事,村里就再也没有人教孩子了。
想到这里,王守业不禁惋惜地摇摇头。
夏倾音回到余婆子家后就进入空间,睡足了觉后,便又开始收粮食、种粮食,然后就是钻研各种医书和医学视频。
得益于空间流速,夏倾音学习效率非常高。
……
第二天一早,王守业召集了所有村民开大会。
“乡亲们,今年雨水勤,地里到现在还涝着,庄稼种不了,咱们没有挣钱的活计。这不夏氏从县里给大家揽了一个挣钱的营生,下面就让她仔细跟大家说说。”
第一世的夏倾音可是正经大学生,和教授探讨起历史那是一套一套的。所以现在面对村民自然一点也不打怵,她清了清嗓子,直接开门见山。
“各位叔叔婶子们,我东家要收山货,需求量非常大,我一得到这个活计就想到了咱们村。
野菜干市场价一文钱6斤,东家收一文钱4斤,野菌菇市场价一文钱3斤,东家收一文钱1斤,干柴火二文钱一担,东家收三文一担。还有土坯砖块,只要晒干结实不裂的,市场价一文钱6块,东家收一文钱4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