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云路(143)

作者:酥琉 阅读记录

由于吏部那边实在催得急,江祈安他们只好一路疾驰,很多时候都是露宿在外面的,也幸好有别烨在,这一路倒也安然的度过了。

于是,江祈安他们硬是只用了十日就到了密州州府。

密州这个地方,江祈安早年游学的时候也来过,不过那个时候只是在一些山林里撺掇,还解决了不少山匪。

所以在看到这州府的时候,江祈安都被震撼到了。

刚一进城,他们这一行人就感受到了这城门的高大,一股浑厚且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真不愧是前朝的都城!

单这城门就休的极为高大。

要不是这里常年遭受水患,恐怕本朝也不会迁都了。

进了城,江祈安也不急着去州府,而是先去了住处安顿。

由于这些年的江家经营不错,生意早就遍布了这周围的几个州府。

虽然都是些小本买卖,但每年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所以早在江家人得知江祈安要来密州任职的时候,就已经派人在这州府附近给江祈安备下了一套宅子。

简单的休整之后,江祈安便拿着文书去州府报道去了。

“大人,这是您以后办公的地方......”

江祈安随意点了点头,让他下去了。

自顾自的打量着着州府的模样。

“早就听闻江同知的名声,总算是见到了。”一个沉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江祈安回头一看,从他身上的官袍明白了来者的身份。

“见过知府大人。”

常济和把江祈安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用客气,说起来本官还空长你几岁,真是后生可畏啊!”

江祈安见他说的真心,也跟着应和了几句。

简单的寒暄过后,常济和才说起了正事,“你也知道,咱们这密州时不时的就会决堤,既然朝廷特意把你派过来,你看有没有个章程?”

就这么一会儿的相处,江祈安也发现了这位知府的确如传言中一样,是一个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好官。

所以他也不打算说些官话了,“大人,实不相瞒,我的确是有些想法,但具体的还得亲自去查探一番才能实施。”

常济和本也是随意一问,虽然他早就听说过江祈安在悦城做下的功绩,但江祈安实在是太年轻了,所以他并没有报多少希望。

没想到这江祈安当真是给了他一个惊喜。真是后生可畏啊!

他看向江祈安的眼神已经跟看自家子侄一样了,“既然如此,那你看看哪天有空?”

江祈安也能理解常济和的急切,沉吟了片刻说道:“那就明日去吧。”

“好好好,本官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常济和大笑道。

他现在是明白了,这江祈安为何这么能够得圣心了。

不要看陛下先后把江祈安调到悦城和这密州,看起来是在为难江祈安一样。

可但凡有些脑子的都能明白:皇上这是在给江祈安铺路呢。

想当年,那位方阁老可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尤其是江祈安凭一己之力扳倒了陈向明,给了皇上一个彻查王家的由头,皇上不看重他还能看重谁?

而且,常济和还暗中打探到,李家的倒台也与江祈安有些关联,似乎是江祈安那边给皇上提供了一个重要人物......

第二天,江祈安带着测量工具前去观察堤坝。

“这堤坝在开春之前就已经重新加固过了。”工房的一个管事听说江祈安要来看大坝,也跟着过来了。

江祈安点点头这堤坝看起来的确很坚固,甚至还加高了不少。

但,堵不如疏啊!

如果不把这个隐患彻底解决,密州的百姓时不时的就会遭受这无妄之灾。

幸好这个时候的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力并不是很大,因此并没有形成“地上河”。

这里的水患也是因为上流的水过多,到了这下游之后,直接就会把堤坝给冲开,从而造成这一系列的问题。

江祈安看了一下这州府里的大坝之后,又提出要沿着这条河往上游瞧瞧。

常济和那边当即就同意了,并且叮嘱了江祈安不要太过辛苦。

他还等着江祈安回来给他治水呢!

简单的查探了一番各处的堤坝,江祈安大致有了解决的方案。

果然不出他所料,这条河主要就是没有可以分洪蓄洪的湖泊。

为数不多的那几个湖泊还是在京州境内,而密州仅有一个小湖!

难怪水患多发于密州呢。

密州虽然也临海,但境内并没有几条河流,只有那一条大河,所以就没有办法分洪。

当然,也幸好是临海,这里也不常干旱,所以对于河流也没有这么大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密州境内没有修建水渠的原因。

大概了解了之后,江祈安便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根据自己命人画来的舆图开始思索。

从京城来的时候他就观察过,得亏于今年冬天降水并不多,再加上今年提前就加高了堤坝,所以暂时是可以安然度过的。

但为了一劳永逸,还是得修建几个人工湖和水渠。

所以江祈安得好好规划一番。

想到到时候修建这些工程还得闹上一阵,他就有些头疼。

因为这时节恰好是农忙的时候,加上这么多的工程,大家肯定不愿意。

没办法,这个时候的工程都是属于劳役的,这里的服劳役可没有工钱给的,反而还要自带食物。

所以,江祈安可以想到,这一消息公布出去后,会引起多少民怨。

还是得想想办法才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