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15)
石夫子在这书院教书教了这么多年,带过这么多届学生,顾时晏的天赋着实是惊艳住了他。
之前,石夫子本是受人之托,被迫受了顾时晏做亲传弟子,本想随意教一教了事,现在他倒是认真的教了起来。
“多谢夫子。”顾时晏得了夫子的夸赞,也并不骄躁,依然彬彬有礼。
这举动,让看在眼里的石夫子更是暗暗赞许着。
这时,一个书童走了进来,“院长,林县令来访。”
见夫子有客,顾时晏自觉告退,自己回去温书去了。
茶室里,林有复与石夫子相对而坐,两人皆静默不语。
静了一会儿,林有复首先就受不住了,他放下手中的茶杯道:“不知石院长是什么想法?”
石夫子不语,只静静地泡着手中的茶。
眼见室内的沙漏都快漏到底了,幸好石夫子的茶已经泡好,他抿了一口自己刚泡的茶,自顾自的说:“这茶还是泡不好。”
见石夫子一直不搭理自己,林有复有些急了,“石院长,您看,这事到底成不成?”
石夫子仿佛现在才注意到林有复一般,缓缓道:“年轻人,还是沉不住气啊。”
听得石夫子总算是搭理自己了,林有复连忙再次表明自己的来意。
这就是林有复一开始没有来这的原因了,实在是这白桐书院的院长不好交流,太不近人情了。
作为县令,林有复再怎么没有官架子,也不愿意被人这么接二连三的下面子。
“林县令的来意老夫已经知道了,老夫早已收了关门弟子,不会再收学生了。”
“也不是让您亲自去收学生,只是让书院的其他夫子去收。”林有复见有门,赶紧蛇随棍上。
谁料,石夫子并没有这个想法,“书院的规定放在这,只要交上应有的束脩,自是可随意进书院跟着夫子学习。”
林有复气得一个倒仰,感情他在这费心费力的说一大堆,人家石夫子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但来都来了,林有复也不想白走这一趟,又不死心的问道:“石夫子,您到底要怎样才愿意降下些束脩?”
石夫子并不在意林有复有没有在生气,依然慢吞吞的说:“束脩是早就定好的,若是降束脩,那老夫这书院也开不下去了,林县令这不是在为难老夫吗?”
石夫子开这书院本来就不是为了那些普通老百姓的。
读书这条路,本来就费银钱,若是想读书,自然是要做好掏很多钱的准备,如果连银钱都掏不出来,又凭什么踏上科举这条路呢,倒不如早早的回家种田去。
当然,这些话,石夫子是不好直说的,他也不在意会不会得罪林有复,反正他孤家寡人一个,也不怕什么。
林有复见实在是无法说动石夫子,只好离开了。
回去之后,林有复越想越不甘心。老实说,若是石夫子同意降束脩,那么,对整个姚城县的教化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百姓们不把孩子送去读书,并不是不想,而是读书太贵,他们没有这个能力。
当然,林有复也并没有想以一己之力教化全县的百姓,他只是尽一份力,埋下一些种子,仅仅想帮助那部分的学子而已。
他突然想起来,沈明哲与石夫子好像是旧识。
“看来,还是得麻烦沈伯父来帮忙。”
为何读书
今天是江祈安第一天去沈夫子那上课。
所以江祈安一大早就被他爹从被窝里扒拉出来。
在去往沈夫子家的路上,江祈安还打着呵欠。他昨夜看书看太晚了,现在还有些困。
通过那两次的接触,江祈安也看出来了,沈夫子并没有什么为人师的经历,所以,即便是有了夫子,江祈安也不是很安心。
毕竟,一个好的老师并不能光看老师有多么优秀,有多光鲜的履历,当然,这些并不是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位老师擅不擅于教书。
这么说可能有点矛盾,但事实就是如此,优秀的人多了去了,可适合教育学子的老师却很少。
不过,也不是说沈夫子不好,毕竟,人家再怎么说好歹也是进士出身,江祈安今后肯定是要参加科举的,沈夫子的那些经验也够江祈安学很久了,更别说,还有沈夫子多年的为官经验,也够江祈安学的了。
江祈安只是不擅于完全去靠别人,俗话说得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1】
江祈安从不会把自己的前途放在一个未知的可能上,更别说去靠别人的帮助了。比起别人,他更相信自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生,总归是他自己的。
正思忖间,很快就到郊外了。
江祈安打开车门,被赶车的大爷抱了下来。
害,没办法,他现在才三岁!
“公子,小人就送您到这里了,晚间再来接您。”说罢,大爷很快就将车赶走了,好像生怕江祈安会追上去一样。
刘大爷也没办法啊,他昨天可得了自家老爷的叮嘱,就怕公子今日哭闹着要回去,可不得赶快点。
江祈安站在路边,被马车扬起的灰尘糊了一脸。
他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看了看天上,太阳隐隐散发出光芒,即将要出来的样子。这才慢腾腾地去敲门。
幸好沈夫子家也起得很早,门房透过门缝见是他,很快就开了门,迎他去了后院。
“夫子!”
沈明哲很早就起来了,以往在京城的时候要上朝,也经常起得很早,这么多年下来,早就习惯了。
“这是你师兄,沈嘉言。”
虽然两人已经相互认识了,但是,沈明哲还是正式的给二人介绍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