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大堆,最后举了个例子,堂哥征征来他们家做客,把她的糖拿走带回家给他爸爸妈妈吃,她会高兴吗?
不高兴!
因为静静自己压根没糖,有也就一两颗,不可能分给表哥。
今天看到很多糖,小朋友实在忍不住问阿姨要了三颗。
被妈妈骂也认了。
“既然静静知道是文文的钱,应该要问文文呀,不该来问阿姨的,阿姨收了钱就没阿姨的事情了。”
静静听了阿姨的话:“文文的钱不是叔叔阿姨的钱吗?”
小孩子又不会挣钱。
“叔叔阿姨没给过文文钱,都是别人给文文的压岁钱红包,只是阿姨没收走,帮文文存着,等文文读幼儿园就把钱给文文了。”文文手里头的钱比文文爸爸的要多呢。
“我也有,我给妈妈了。”身无分文的静静小朋友莫名涌起一点胜负欲来。
她知道家里没多少钱,只是不想输给文文。
“这样啊,静静是乖孩子。”
确定钱是文文的,静静拿着糖走到沙发边上,问文文可不可以把三颗糖给她。
唐历月在厨房里帮忙做午饭也不忘记盯着两个小朋友的动静,文文没回答,她站厨房门口帮文文回答:“可以的,静静拿着吧。”
文文没和妈妈唱反调,点头:“你拿走吧。”
得了大人和小朋友的准许,静静非常珍惜地将三颗糖放到自己布包里。
在文文家里还是有安全感的,不担心糖被偷走,毕竟糖就是文文家的。
静静将糖放好后,就去厨房了。
她还是很会聊天的,都能在下馆子的时候和陌生的厨师叔叔聊天,让她和认识的叔叔阿姨聊天,简直小菜一碟。
文文在沙发上坐了会儿,自觉无趣,回自己房间里了。
唐历月留意到自家小朋友回房间,也没强迫孩子在客厅待着。
这孩子喜欢独处,有时候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丈夫和静静不在,只有他们母子在家,他都不可能在客厅坐着。
午饭做好了,开饭。
静静吃午饭的时候开启了夸夸夸模式,都不是等饭后夸,边吃边夸。
听静静夸是第二好吃,唐历月问:“第一好吃是妈妈做的饭菜吗?”
“嗯!”静静给了肯定的答案。
唐历月突发奇想,问静静:“阿姨在静静眼里是第几漂亮?”
这个问题让静静卡壳了几秒,小朋友回答了个第五,又觉得不对,放下小勺子,开始用手指数数,确定数清楚了,改口说是第四。
第一没有悬念了,肯定是妈妈。
唐历月好奇:“第一是妈妈,第二第三是谁?”
“我妈妈是第一漂亮的女孩子,我奶奶是第二漂亮的女孩子,我大姨是第三漂亮的女孩子,阿姨是第四漂亮的女孩子。”静静心里的排名和亲疏关系有关。
唐历月再次笑呵呵:“排除有血缘关系的,我最漂亮哈哈哈。”
她是懂怎么提取好话来听的。
静静不是很懂血缘关系,如果说漂亮,阿姨确实是她见过的除妈妈以外最漂亮的女孩子,她就默认阿姨的话,拿起勺子接着吃饭。
唐历月把话头带到儿子身上:“文文,学到了吧,以后谁问你类似的问题,你都回答妈妈。”
文文也是难得应了一声。
想过儿子可能会唱反调或者不理自己,难得乖巧了一次,她又补充:“谈对象之后就把答案改成你对象,不然人家都不愿意和你结婚,会说话和会做饭,你总得精通一样吧,你爸爸当年就是靠一手厨艺吸引妈妈的。”
苏会泉闻言:“我很不会说话吗?”
“你会说话啊,就是说的话没几句我爱听。”唐历月说着,给静静夹她不容易夹到的菜。
苏会泉也给文文夹了点菜:“你爱听什么?”
“你自己去领悟吧。”她才不要告诉丈夫,自己求来的一点不真诚……静静说的不一样啊,静静说什么都让人觉得真诚。
叔叔阿姨在说话,静静没插嘴,专注吃饭,碗里米饭没有了,她再要一碗饭。
唐历月就再给孩子装了点饭:“静静长得比文文大一点,归功于静静爱吃饭了。”
一个学期快结束了,静静看着比文文更大只了。
原来只是身高高一点,现在是身形也比文文大了。
大概是不太喜欢这个话题,文文主动接话:“我也吃饭。”
“是啊,你也吃饭,你没静静爱吃饭……不过你别吃太多饭,老实吃饭就行。
静静是正常体型,你也是正常的,你不能吃成小胖子,吃成小胖子不利于发育。”她不是学医的,但她家是医学世家,她丈夫也是医生。
她知道肥胖的各种危害,不想孩子为了争个体型,硬吃,把自己吃胖了。
文文认同妈妈的话了,没再提别的,吃自己的饭。
吃完午饭,夫妻俩没有午睡的习惯,尤其是冬天,根本不可能午睡。
大人没有午睡习惯,两个孩子有。
唐历月没有和丈夫联络感情的想法,就把静静带到他们夫妻的房间睡觉,苏会泉则是待在书房看书。
静静醒来的时候,旁边一个人都没有,她四处看看,确定不是自己家,慢慢想起来今天在唐阿姨家做客。
被子外面的世界太冷了,静静起床意愿不强,决定再在软乎乎且暖乎乎的被窝里躺会儿。
在小朋友觉得自己能躺到妈妈来接她的时候,唐阿姨进来了:“静静睡醒了?阿姨帮你扎头发。”
在别人家做客,静静就不赖床了,阿姨拿来梳子,她就自觉从被窝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