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臣贼子(327)

作者:张参差 阅读记录

景平知道事关重大,敛声正色道:“大人请讲。”

“城西郊外三谦斋的杜公,”顾拾秋短短一语后,退开半步行礼,“顾某言尽于此,内里的因果纠葛请王爷与大人自行斟酌。”

说完,他快步走了。

而这话足以让景平心底起波澜。

所谓“三谦斋的杜公”在都城一带很有声名,当初皇上拍脑门子给侍政阁戳摊儿时,曾请他加入议政员之列,还要给予每月一次面圣觐言的殊荣。可这位杜公八成算到这是个背锅的活儿,秉持大隐于世的执着,任凭皇上怎么请,都不出山。

后来把皇上惹急了,还是左相苏禾从中做和事老才暂得消停。听闻他二人曾是同科学子,相知相惜。

是他偷偷检举郑铮。胳膊从都城伸到信安去,与苏禾有关?

但细想又不太对,若杜公是得苏禾授意找郑铮麻烦,皇后又介绍了沈冲,算是变相救郑铮……

这父女二人自相矛盾在闹什么?

景平脑袋要打结。

他稳定心神告诫自己,穷思竭虑只会把自己绕死,许多事情看似矛盾,是有尚不知晓的细节。

他暂时不再去想,决定做完手边事,先给大殿下调理身体,再给二殿下上课。

可人就是这样,有时乍听某件事出乎预料,脑袋是给冲懵了,越刻意越想不明白。稍微放放,就又咂么出点清明味。

他一想到二皇子,就不禁想起前几天学坊那一出——小屁孩假传皇后凤懿,但他很冤枉。

依事来断,皇后娘娘没有扶持他的意思,但左相苏禾却总与他提及大统。

这才导致屁大点的孩子敢在李爻面前添油加醋地给自己说话。

是小孩将苏禾的话听出了歧义,还是……

皇后父女二人当真一个想扶长子,一个想扶养子?

为什么?

事儿又卡住了。

这回景平真的想到太阳落山,也没想明白。

第二日有大朝,傍晚时分胡伯着人将他洗净的朝服送进宫里。

景平接过衣裳,见领口夹着封信,心中一喜:是晏初写的信么!?

捻起来只薄薄一张,他又叹了口气——入宫的东西都得在闸口查验,晏初自然是知道,定写不出什么体己话。八成只说哪天回来。

但……这也可以!

景平还是迫不及待要看,能看见对方熟悉的字迹,他都聊解相思意。

他抽/出信瓤,信纸单蹦儿一张,上写:已自秦川启程,六七日后归家,杏子酸得倒牙,酸进心里了,回去跟你算账!

落款时间是五天前。

景平一愣。

这内容在旁人看来是带着些许责备的莫名其妙。

没人知道这是王爷对景平小情话的回应。因为没人想得倒,贺大人私下能写出那么不要脸的腻歪“酸甜得宜,便是我想你;酸得倒牙,便是我想疯你了”。

行,等着你来算账。

景平露出丝傻小子的笑意。

这两天服侍他起居的小太监在一旁看着,觉得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傲骨冷脸的贺大人撒什么癔症……

景平一波三折的心情,在看过这封信之后彻底星汉灿烂。

他一夜安睡,第二日欢欢喜喜地去上朝,看着赵晟那张脸都不像看坟头子了。

赵晟心情也不错。

户部上报,屯兵于农的政令在几个郡县试行,广受百姓拥护。

因这事贺泠、户部与侍政阁在朝上受了褒奖。

群臣见风使舵将皇上建立侍政阁“广纳众言”的英明盛举好一番吹捧。

马屁一拍,朝上气氛欢脱。

跟着,皇上给那出地、出钱又不贪官位的沈冲褒奖,择“普善先生”的封号给坊间做表率。

众人歌功颂德就差抬上锣鼓来敲了。

再无事奏,群臣都等着上头那句“无事退朝”呢,却听赵晟道:“晏初与郑爱卿今日入城,朕已着人去传令,让他们直接入宫。现在想来快到了,诸卿与朕在此稍待吧。”

景平心有不悦:舟车劳顿折腾一通,不让回家歇,要先来看你这张早死早托生的脸,是有多大的瘾。

可他不能蹦出来反对。

正在心里骂骂咧咧,左相苏禾出列道:“陛下,康南王身体本就不大好,郑铮大人也年过古稀,今日还朝即刻见驾有碍龙目观瞻,人平安回来就且容他们修整一两日,容光焕发再来面圣吧。”

赵晟摆手道:“许久不见,朕想念他二人,已经着御膳房备下接风宴,待他们来了,咱们就移驾正和殿。”

原来他早打算好了,阵仗摆开更是不好更改。

“对了,诸卿多次与朕提及国本,这会儿有闲,与诸位议议。上次岐儿判断离火信众围城之事有错漏,其实是被有心之人算计利用,朕责罚过了。后来,他在信安城中不顾性命力敌羯人祭司,又为晏初……咳,”赵晟意识到换解药方子是皇室的丑事秘密,险些说漏,顿了顿,“朕觉得这孩子有仁有义,可又仁义过甚,身体也不见好……贺爱卿。”

景平出列道:“微臣在。”

“岐儿身体近来如何?”

“大殿下身体状况平稳,若想恢复如初,还需一些时候调养。”景平道。

赵晟叹息:“可国本素来不立缺弊,岐儿身体这般……不知诸卿有何见解?”

颇懂听话听音儿的臣子们便论开了。

大致三种论调,分别是“二殿下聪慧,得大用”、“皇上龙精虎猛,不急提国本”、“大殿下没有大错漏,功能低过,为人正直,应该复位”。

其中部分臣子知道皇上近来多照拂赵屹,给他找了景平做老师,而贺景平与康南王关系甚笃,是以赵屹年纪小小,居然呼声挺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