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人嫌离开后他们后悔了(163)

作者: 席笙 阅读记录

为什么?

郁寻春没想过,但细想的话,其实他从没想过要走上职业大提琴演奏家这条路。

郁寻春:“不知道,没想过。”

“你父母也没想过?”

郁寻春笑笑没说话。

黄隆也不气馁,再三邀请:“现在也不晚,你还年轻,二十岁有没有?完全够你在圈子里闯出一片天。要不要考虑下我们乐团?”

郁寻春摇头:“我还是更喜欢做音乐。”

黄隆有些可惜,问他住哪里,需不需要搭便车。

郁寻春想着他本来后面也要去听黄隆指挥的演出,现在先和黄隆聊一聊也是好的。

他这种级别的大师可遇不可求,聊天也是一种偷师。

便不客气地报出自己的酒店,巧的是还真顺路。

两人聊了一路,黄隆越聊越喜欢,他发现郁寻春这小孩儿的某些音乐理念和他很合得来。

知道他要在游戏里做西洋和民乐融合的大型史诗音乐后,兴致更高了。

音乐无高低,管弦乐团和民乐团听着像是两回事,但圈子并不相斥。

他恰好认识一位国乐大师,说等郁寻春回国后找机会介绍他们认识。

两人互留了电话和微信,郁寻春临下车前,黄隆还想再努力一把。

他是真的惜才,不想放弃郁寻春这株好苗子,邀请他回国后去看他们乐团的演出。

“我已经买好票了。”

黄隆闻言也觉得真是凑巧:“哪一场?”

郁寻春报出场次时间。

这场演出是在乐团自己的剧院里演出,黄隆说:“那你到时候联系我,等演出结束我带你在剧院逛逛。”

郁寻春当然不会拒绝。

将他送下车,黄隆靠在车边吸烟。

中途他一直没说,他觉得郁寻春长得有点眼熟,很像他刚任职乐团指挥时,队里的一位大提琴演奏者。

叫什么来着?

二十多年前的事,黄隆实在难得记忆。

算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人。

黄隆只记得对方是个女孩儿,在大提琴这方面算不上特别有天赋,但极其刻苦,临近三十终于当上了她梦寐以求的首席。

如果继续在这条路上深造,虽然不一定会有什么特别的成就。

至少可以稳坐几年首席,让她多年努力没有白费。

可惜心性不够坚韧,当上首席就好像彻底完成梦想那样松懈了下来,很快就被队里年轻又有天赋的小孩取代了。

之后就从乐团消失,倒是偶尔听同事说,好像退圈结婚生子去了。

对她记忆深刻,是因为在她成为首席前,是真的很刻苦。

对她印象又不算特别深,是因为她只是一位中庸的演奏者。

第62章

郁寻春没有回酒店。

和黄隆分别后,他带着大提琴起了河岸附近的广场。

白天广场里的人并不比傍晚少,一大群鸽子在广场中央闲庭信步,调皮的小孩跑过去,鸽群呼啦一声飞开,落在教堂房檐或者喷泉雕塑上。

远赴重洋来的游客站在鸽群附近,高举着胳膊等待信鸽降落。

有人坐在咖啡店里闲聊,有人欣赏着街头艺人的表演。

郁寻春穿过人群,向中央喷泉的位置走过去。

离得近了,他才发现昨晚看好的位置上已经有了人。

那是一个穿着汉服的女孩,编着漂亮的发髻,插着珠翠,用古琴弹奏着一首经典的流行歌曲。

旁边摆着一个小摊,立着一块小黑板,用英文写着免费汉服体验。

另一个穿着不同款式汉服的女孩,正在给碧眼金发的小孩做发型,围观的人发出一声声美丽的夸赞。

郁寻春远远看着,那边弹琴的女孩一抬头,两人恰好遥目相对,他微微颔首,女孩也笑着对他点点头。

郁寻春看了一会儿,转头开始寻找另外的地方。

他没有自备小凳或者音响,郁寻春只能找了个花坛坐下,打开琴盒,取出大提琴。

简单地擦弦调音后,他持弓搭上琴弦。

对于表演的曲目,郁寻春并没有事先准备,琴弓搭弦那一刻,他都不知道自己要拉什么。

周围步履不停的游客,偶尔会向他投去好奇的一瞥,也有几人在他准备时,就驻足停下。

大概是好奇这个帅气的年轻人,能拉出什么样的曲子。

郁寻春选择了圣桑的《天鹅》,这是一首优雅而孤独的大提琴独奏曲。

很美的一首曲子,很能体现大提琴浪漫和纯澈的一首曲子。

河岸边人来人往,郁寻春并没有被影响。

没有专业收音和音响,大提琴水一样的琴声也传不了太远,只有零星驻足在旁的人才能听见,郁寻春也不在意。

揉弦拉弓,他自己就沉浸到了琴声里。

恰好他身后如镜的湖面上,一只白色天鹅展开翅膀划过,掀起一丝涟漪。

而后它在乐声中低下了高傲的头,梳理着自己漂亮的羽毛。

郁寻春的琴盒斜靠在身边,并没有摊开放在地上,但仍有人往他脚下丢硬币。

硬币撞在他脚上,立着滚了两圈安静下来。

郁寻春觉得很有趣。

他又接连拉了好些曲子,想到什么拉什么,并不局限于古典。

驻足在他周围的人不算多,但停留的时间非常长,只要停下就很难再迈开步子。

直到他收起琴弓,掌声如雷。

郁寻春起身向大家鞠躬致谢,抬头时他看到了人群里穿汉服的女孩子。

对方对上目光,便自然地上前,她夸郁寻春大提琴拉得特别好,想要邀请他合奏。

女孩说的中文,好像笃定郁寻春也是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