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饭没有(11)
“你知道我的,我就这样。别说你爸妈了,我和我爸妈待在一起我都觉得不是很舒服。”
真不是慎怡不孝顺或者是没良心,是她真的学不来讨长辈欢心的那一套。
不止是她,她身边的朋友也差不多都是这样。
说到这个她就会觉得纪则明特别厉害。因为他总是在人情世故上游刃有余,尤其是在长辈之间。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慎怡一边看着外卖页面,想着下午的奶茶,一边喃喃自语。
“嘀嘀咕咕地说什么呢?”
纪则明不想她胡思乱想,轻轻踹了她一脚。
“去,拿个盘子过来。”
慎怡往另一边挪了挪,“你自己拿嘛,就在旁边。”
她拿的话还得绕过去。
从今天早上睁眼开始,所有的活都是纪则明一个人在干。包括洗床单、拿外卖、检查猫咪的伤口、晾衣服、打扫客厅。
慎怡躺在床上,滚了又滚,不肯起来穿衣服。
以前在家长面前,她恨不得化身丫鬟。
现在是装都不想装了,直接躲到他身边来,免得挨骂。
纪则明伸手揉乱她的头发,骂了一句。
“狗东西。”
纪则明很少骂人,骂也只会骂那么几个词汇,慎怡听的最多的就是“狗东西”。
这三个字脏不脏全看他的语气和表情。
可慎怡是个很会找茬的人,尽管纪则明很多时候都不是真的用这三个字来骂她,只是被她气着了又无可奈何,她也觉得不满。
“你能不能文明点?”
纪则明沉吟了一会。
“……小狗东西?”
慎怡:“……”
第13章 敏感
吃饭的时候纪母倒是没在菜上面说什么了,可能是他们家的习惯使然,纪则明吃饭的时候也不太爱说话。
只是想到有一段时间没见,这次吃饭也不会待多久,家长们还是选择把关心和体贴放在餐桌上说。
关心的是慎怡,要体贴的也是慎怡。
倒不是不理会纪则明,而是因为他们平时会有联系,不用刻意找一次机会来耳提面命。
这也是慎怡每次和家长们吃饭都如坐针毡的原因。
纪母聊生活上的琐事,纪父问工作中的问题,从养猫到底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到你们单位今年又招了几个人,你们领导最近好不好,城市规划到哪里了,哪块地皮的房产会涨价,近来社会政治形势怎么样……
公务员这个职业在家长们眼里是个金饭碗,放到相亲市场比留过学还有用,纪母对慎怡最满意的就是职业,忙不是很忙,有充足的假期,够悠闲够稳定,是贤妻良母的标配。
所以纪父问她那些问题,纪母也会附和。
然而慎怡考这个岗位纯粹只是为了躺平,对这些国家大事根本不敏锐也不感兴趣,她只答得上来一些基本的问题,偶尔来一点办公室的小八卦,除此之外也挤不出什么好话了。
“我记得你们科长今年生了个孙女吧?你见过吗?”
“见过谁?”
“他儿子儿媳啊。”
这怎么能见过啊。
人家结婚的时候慎怡都还没有入职。
她也不是逢年过节就拎礼物登门拜访的谦虚小辈。
慎怡忐忑难安,她和长辈的相处方式就是尽量避免拒绝和反驳,最好不要说否定的语句,所以纪父聊到她大领导买的字画不够高雅的时候,慎怡都没反驳。
这会儿问到类似自己八大姑的表妹的姐夫离了几次婚的问题时,慎怡不得不摇头了。
好在纪则明有眼力见,觉得差不多时候了,开口打断了他们的发问。
他不能一上来就护着慎怡,毕竟父母有好奇心需要尊重,他们想了解慎怡的工作性质和情况也是情有可原。
可家长还是提了一句:“小怡,你这样不行啊,得和单位的人多熟悉熟悉。”
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意思可太多了。
慎怡如果有人脉的积累,是可以直接作用于纪则明的。
纪则明家是做茶叶生意的,从他爸爸手里接管了一家当地颇具声望的茶室。这工作从他爷爷那辈开始经营,原本没想着会落在他头上,是他前两年主动揽了过来。
外行人乍一看并不十分赚钱,可慎怡跟着纪则明多少也了解一点,茶叶并不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形成一种招牌,一种效应或一种标志,在本地商会里站稳脚跟后吸引的人脉和资源,再从多方面发展起来,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
纪家的茶室除了贩茶以外,还会提供一个类似于小型会所般的平台给予他人品茗,以及充当古玩、玉器之类的中介。
虽然并不像小说里的霸总那般威风,但在其生存的区域里,纪家还是有些分量的。
纪则明从小就是个优秀的小孩,毕业以后到企业里上了两年班以后回来当掌柜,人人都以为他是终于明白了社会的险恶,想要吃家里的煮熟的饭,等着他做出成绩。
而慎怡作为他的伴侣,甚至是已定的配偶,在事业上多多少少得给予他助力。
并不是说非要家世显赫神通广大才够当他纪则明的老婆,而是婚姻本就定下了一定的标准。
慎怡虽是纪家父母朋友的女儿,但如果真的计较起来,她们家是不比纪家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她父母给她的嫁妆和纪则明给他们家的彩礼,放在天平上很有可能不平衡。
谈恋爱可以随心所欲不理世俗,纪则明和她之间也不存在什么阶级,但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这差距很微妙,决定一段关系里的一部分的自尊和话语权。在越来越亲密乃至拥有法律效力后的日子里,这差距都会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