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她说过如果杭妍写完想出书,她可以帮忙联络书商,她出钱来刊印,可不是哄小孩子的玩笑话。
现在温记酒楼有了说书这个展示的舞台,如果《云笑江湖》这个故事说得好,反响热烈的话,她再去和书商谈刊印事宜,想必会更加顺利。
杭妍依然不敢相信,“好姐姐,你不是在哄我吧,还是你只是看在哥哥的份上,才勉强答应的?你大可说实话,我承受得住。”
“臭丫头,我在你眼里就是那种人啊?”
温仲夏嗔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
“你啊对自个儿要有信心,你看过那么多话本,想想看,东京的书肆里几时卖过女扮男装闯江湖的?”
杭妍想了一下,摇摇头。
温仲夏道:“是没有吧,那些客人都没看过,肯定有兴趣,再加上路先生那张巧嘴,我觉得不用太担心,指不定大家太喜欢,还会想看第二本呢。”
杭妍捂着被点过的额头傻乐。
“那姐姐你说怎么做,我都听你的。”
爆浆鸡蛋仔
温仲夏安排的说书, 为酒楼着实带来了一波客流。
随着射雕故事逐渐接近尾声,路平也提前向温仲夏问询下一本的打算。
“咱们说这本。”
温仲夏递给他一本书,书名正是《云笑江湖》。
路平拿到后, 视若珍宝,“这也是查先生的大作吗?”
温仲夏笑道:“不是, 这是我一位好友的新作,是另一种风格的故事, 也很精彩, 我们下一本便说这个。”
她想好了, 在射雕故事快完结前几天,便开始插入杭妍的话本,以旧带新, 逐渐过度到新故事。
路平粗略看了前两页,这个新故事文笔偏婉约雅致, 和射雕的豪放磅礴确实不一样。
在讲射雕时, 他发现里面写的不少生活细节是虚构的,温掌柜告诉他,那是着书人刻意为之,为的还是模糊朝代。
但这本《云笑江湖》里的风俗人情、穿衣打扮写得格外真实, 这一点令他颇感惊喜。
温仲夏心道,一个是千年后现代人写的,一个是本朝本土人士所作,可不就是后者更加真实。
路平拿到话本,需要先通读一遍,把握脉络, 才能更好说给顾客听。
三日后开始了《云笑江湖》第一场说书。
杭妍写话本子这件事除了温仲夏、徐袖等人,加上伍婉娘等两三个闺中密友知道外, 其实知道的人不算多。
她连自己爹娘都瞒着,也没告诉杭曜。
她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四海居士,因为她生平所愿便是云游四海,不过这个梦想恐怕很难实现,取个别号过过干瘾也不错。
说书开始这日,她拉着伍婉娘老早便来占位置。
俩人都没去楼上雅间,就坐在一楼散座中间。
小丫头说她要近距离观察客人听书时的反应。
想到前一日杭妍还同她讲,紧张得一晚上没睡,怕听到客人说故事无趣,嚷着不敢来,让温仲夏把结果转述给她就行。
这才一晚上,她就自个儿调理好了,雄赳赳气昂昂地坐在了台子正对面。
反正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倒是衬得好姐妹伍婉娘比正主更紧张。
提前打了广告,客人都知道这一场说新故事,依然是座无虚席。
随着一声响亮的醒木拍击,路平温润有力的嗓音一下子令全场安静下来。
“不知道列为客官有没有看过或者听过女扮男装的故事?”
底下有熟客搭话:“木兰替父从军。”
“祝英台扮男装上学……”
“黄蓉扮小乞丐给自己找了个相好。”
底下一阵哄笑。
“客官说得不错。”
路平笑道:“木兰、祝英台、黄蓉,都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唉今儿我们要讲的也是一个女扮男装的故事,一个名叫栖云的富家千金,带着一个小丫鬟,骑两头小毛驴,怀揣着锄强扶弱的壮志闯荡江湖。
客官肯定觉得可笑,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娘子,能好好走出城门就不错咯,还走江湖,那不是茅坑里点灯,找死嘛!”
又是一阵大笑,杭妍自个儿也嘎嘎乐。
“可大家小瞧了这位小娘子,她还真就搅得江湖天翻地覆,下面且听我慢慢道来……”
杭妍写的江湖和《射雕》故事里的江湖完全不一样,可以称之为“小江湖”,更贴近现实。
这里没有盖世神功,也没有名震四方的正邪帮派,有的只是三教九流,走卒贩夫,稍微有些功夫的是那些武馆的子弟、走镖的镖师以及拦路抢劫的土匪。
自然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江湖大事,有的只是小偷小摸、善人含冤入狱,以及贪官鱼肉百姓等天底下再寻常不过的不平事。
栖云闯荡江湖之前,找师傅学了点三脚猫的功夫,压根派不上用场。不过她有一个聪明的脑子,以及三寸不烂之舌,愣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危机。
上一场还在听郭靖黄蓉抵御外敌,这一场变成了小娘子智斗恶霸,莫名觉得很亲切。
来吃饭的老百姓中很多是大字不识几个,没有太过崇高的境界,射雕的故事有时会讲一些高深的人生大道理,他们都听得懵里懵懂。
而《云笑江湖》不一样,里面的故事是他们经历过,或者听隔壁邻居讲过的,有的人物也很像自己七大姨的远方外甥的小儿子,连骂人的口头禅都是大家平日挂在嘴边的,听得大家会心一笑。
杭妍到处搜集素材,没白费功夫。
听着路先生娓娓道来,他们仿佛也成了这个小江湖里的人物,跟着主人公打倒恶霸,拯救无辜少女,真是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