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魄千金美食发家日常(71)

没想到她都这么说了,徐袖还不想结束这个话题,又道:“夏儿,你觉得咱们的食客中有没有可能出现你的姻缘?”

望着嫂子一脸八卦的神情,温仲夏莫名有种回到上辈子大学女生宿舍夜谈的场景。

“那些学生在我眼里就是小孩儿,怎么可能?嫂子,你别逗了。”

徐袖急忙忙道:“我不是说学生。”

“那说谁?”

“就是,就是那个……”徐袖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

温仲夏捂着嘴巴打了个长长的哈欠:“嫂子,别瞎想了,我困得很,洗洗睡吧。”

徐袖满脸疑惑,难道是她想多了?

……

也不知道冯渊在国子监是怎么大肆宣扬的,温仲夏的小食摊突然来了不少国子监的学生。

“温娘子,能不能做烤鱼来卖啊,我想吃香辣味的。”

“烤鱼太麻烦,红糖糍耙简单,先卖这个吧。”

“我想吃黑椒牛柳,我可以自带黑椒来。”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太学的学生才知道温娘子去给那国子监的小纨绔冯渊做席面了。

“温娘子,你的食摊不如搬到国子监门口吧,我们那儿更宽敞些,不用在这里挤挤挨挨的。”

这话一出,简直是当面挖墙脚,太学的学生们不乐意了。

“凭啥要温娘子搬走?你们国子监才几个人啊,搬过去指定亏本。”

国子监的回呛:“人少,但我们有钱啊,温娘子卖贵些不就挣回来了。”

这俩大宋最高学府因为离得近,平日就常常互相看不顺眼,逮着一件事总是要争个高低。

“温娘子从一开始就选择在这里摆摊,自然是对我们太学更有好感。”

“国子监门口摆摊的少,温娘子去我们那儿竞争小。”

双方一边吃,一边进行友好的辩论交流。

温仲夏听得好气又好笑,好歹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能不能成熟些?

为了不让他们越吵越激烈,她只好主动转移话题:“再过几日是端午节,我要做粽子,你们喜欢吃什么口味?我做个调查,哪种爱吃的多,便多做些。”

一众学生马上积极发言:

“我爱吃肉粽。”

“温娘子,一定要做蜜枣粽啊,蜜枣粽是全天下最好吃的粽子。”

“鲜肉粽才是最美味的,甜粽子都是异端。”

“呸,咸粽子那是人吃的吗?同吃米饭有何区别?”

“别吵了,做碱水粽吧。”

温孟冬拽了拽温仲夏的衣摆,小小声说:“阿姐,他们又在吵什么啊?”

温仲夏无奈抚额:“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忘了粽子的咸甜之争,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七嘴八舌的争吵中,她仔细听了听,两种口味听起来几乎旗鼓相当,大概因为这里汇聚了各地学生的缘故。

幸好这些学生们还有底线,动口不动手。

随着临近上课,他们逐渐散去,这场争吵才慢慢停了下来。

温仲夏只觉得脑袋瓜子嗡嗡嗡的。

“阿姐,阿姐。”

刚消停没一会儿,温孟冬又开始呼唤起她。

“怎么了?”温仲夏走过去,他又伏在桌上读《论语》。

温孟冬指着其中一句念道:“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阿姐,这个‘执鞭之士’是什么意思啊?”

“这个吗?”

温仲夏咬着下唇,头疼了。

单就这句话,她靠着文言文学习经验,大致能理解成如果能求得富贵,就算成为执鞭之士,我也愿意。如果求不到,还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但这个执鞭之士到底是何意,她有点摸不准。

望着冬儿求知欲爆棚的眼睛,她犹犹豫豫道:“执鞭之士,可能是说……”

是什么呢?

“执鞭之士是指从事下等差事的人。”

突如其来的解答,令姐弟俩同时抬头,一个身形略有些发胖的老先生不知道几时站在了他们身后几步之外。

老先生穿着儒士襕衫,捋了捋半灰半白的胡子,走到他们对面。

“能坐否?”

“先生,请坐。”

温仲夏含笑问他:“老先生,这执鞭之士是有典故吗?”

老先生落座后,慢条斯理道:“以前的天子、公侯们外出时,往往需要下人在前方执鞭开路,执鞭之士由此而来。”

“原来如此。”温仲夏恍然大悟,拍拍小弟的肩膀,“冬儿,快谢谢先生。”

温孟冬嗓音又乖又脆:“多谢先生教诲。”

老先生打量着小男娃,微微颔首,又看向他的书,问:“《论语》读了多少?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温孟冬歪着脑袋:“我可以请教您吗?”

“我人在这儿,自然可以。”

温孟冬看了阿姐一眼,得到她的同意后,马上翻书,看样子平日没读懂的地方还不少。

温仲夏看着那老先生,怀疑他也是太学的博士,只是以前从未见过。

“先生,可用了午餐?”

老先生着看向她的案台:“你这儿还有吃的吗?”

他来得晚,今日学生又多,食材已经所剩不多。

温仲夏想了想问:“您可爱吃甜口的菜?”

老先生眼睛微微发亮:“能吃。”

相当爱吃。

“好,您稍坐一会儿。”

他们还有一块猪里脊,原本是打算带回家晚上吃的,这会儿便做了吧,做个糖醋里脊。

里脊肉正反面切交叉花刀,再切成小长条,用葱姜蒜等调料腌制去腥,淀粉调成糊糊,倒入里脊肉中,用手不断抓匀起黏,上劲,让每一块里脊都被淀粉包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