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户户在屋前屋后撒雄黄粉,小孩戴百索子,门口挂艾虎,有的还会在大门上张贴钟馗或者张天师的画像,都是为了辟邪消灾。
大宋过端午的特色吃食也相当多,比如香团果子、紫苏,还要饮菖蒲酒、雄黄酒等等,不过最受老百姓喜爱的还是各色粽子。①
温仲夏经过对学生们的随机调研后,还是决定咸甜各做一半。
尽管她自己是咸党忠实爱好者,但身为卖家,得主打一个水端平。
粽子做起来比青团省事些,不用费力揉面团,糯米、各式馅料准备好后,便可直接开始包。
粽子的形状很多,温仲夏和徐袖选择最擅长的三角粽,她喜欢把粽子用粽绳捆得紧紧的,这样里面的糯米吃起来更黏更有嚼劲。
说起来简单,姑嫂二人包完第一批的几百个粽子,手都要包麻了。
不过看到排队买粽子的队伍排得一溜老长时,又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和上回青团一样,为了让大家都吃上,温仲夏还是采用限量,每人每次最多买六个。
“只要不是咸的,甜的每样都要。”
“温娘子,我要肉粽,我和甜党势不两立。”
这些学生精力充沛,排个队还不忘争个输赢。
温仲夏忙得顾不上调节矛盾,买完付钱,下一个。
此时斋房里,杨学正放下书册,和进来的杭曜迎面撞上。
“杭博士,今日温娘子卖粽子,你不去尝个鲜?”
“人太多,我不去了。”
“说的是啊,我那小厮排队到现在还没回来,我得去看看。”杨学正匆匆走出去,没注意到杭曜背在身后的手上提着个白色布袋。
待他走后,杭曜回到自己的位置,看了看四周没人,才把布袋打开,里面是沉甸甸的二十个大粽子以及二十几个咸鸭蛋。
这是温仲夏特地给他准备的,不用排队。
杭曜抿着笑意看了一会儿,这些粽子的绳子以五个作一捆绑在一起,光从外表看不出哪个是什么口味。
他用剪子随意剪了个下来,摸着还是温热的。
拆开粽叶,糯米的清香扑鼻而来。米粒紧紧抱在一起,表面有绳子的勒痕,透着晶莹的光泽。
嗯?
颜色怎么是棕褐色?像是放了酱油。
他从小吃到大的甜粽子,没有这种颜色的。
尽管心存疑虑,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朝尖尖处一口咬了下去。
原来是咸粽子。
难怪她把粽子给他时说里面有惊喜。
他本以为自己会吃不惯,没想到味道还不错,糯米微咸,带着粽叶的清香,竟还有点沙沙的口感。
低头一看,里面的馅料是咸蛋黄和五花肉。
一整颗的咸蛋黄被他吃掉了一小块,色泽黄中带红,紧挨着的五花肉好大一块,瘦肉部分纹理清晰,肥肉已经被炖成了透明色。
他将整个馅料吃到嘴里,蛋黄咸香细腻,五花肉鲜嫩多汁,肥而不腻,糯米也吸收了蛋黄香和肉脂香,多重滋味相互交融,一口下来格外满足。
不知不觉,整个咸蛋黄肉粽几口便下了肚。
杭曜默默回味了一下,突然觉得自己的口味可能要叛变了。
香橼鸡爪
杭宅。
杭曜拎着粽子和咸鸭蛋到家, 先去了趟厨房,厨子正在准备晚饭。
“把粽子和咸鸭蛋热几个,晚上吃。”
厨子接过白布袋子, 看了看里面的东西,很是惊讶, 在杭宅干了好几年,头一回见到自家小郎君带外食回来。
“能吃便行, 就吃三餐”是厨房一众人对小郎君的集体评价, 从来没见过他在吃上面花过什么心思。
以前每年端午包粽子, 他也只是象征性吃一两个。
今日破天荒带了这么多粽子和鸭蛋回来,交代时的态度还格外郑重,什么情况?
虽然想不明白, 厨子还是照做。
杭曜回房放下东西,换了身衣服, 没一会儿又奔去厨房, 亲自将热好的粽子和咸鸭蛋端去正厅。
此时正厅里,他的祖母和母亲正在说话。
一看到宝贝孙儿进来,杭老夫人笑得眼睛眯了起来:“初辰来了,你手里端的什么东西?”
杭曜走上前, 将托盘放在祖母面前。
“祖母,端午节快到了,我带了些粽子和咸鸭蛋回来,味道不错,给您和母亲尝尝。”
老夫人拍拍孙儿的手:“还是初辰有孝心。”
托盘里一碟是六个暗绿色的粽子,一碟是几个对半切开的咸鸭蛋。
“哟这鸭蛋能流油, 腌得真不错。”周氏赞道。
正说着,杭妍娇嫩的嗓音传了过来。
“祖母, 祖母,妍儿买了粽子来孝敬您了。”
她也捧着托盘,蹦跳着进来。
“好,我的妍儿也孝顺,都是祖母的心肝儿。”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
周氏道:“奇怪了,这端午节还没到呢,你们两个买粽子怎么这般积极?往年可不这样啊。”
杭妍这才注意到祖母面前已经摆了六个粽子,不管是粽子的大小、颜色,还是粽绳打结的样式,和自己托盘里的几乎一模一样。
她心里咯噔一下。
周氏眉头一挑:“咦?你们俩买的粽子包的还挺像的,不会是一家的吧。”
杭妍暗道不好,不敢和大哥对视,缓缓垂下心虚的脑袋。
今日温姐姐开始卖端午粽子,她怎么可能错过,老早就让小厮和丫鬟排队买了好些个回来。
温姐姐包的粽子太好吃了,她便想着一定要让长辈都尝尝。
都怪自己得意忘形,竟忘了哥哥也是温姐姐食摊的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