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美人火中花(207)
“他的确很好。”
花相景看向杜燕霄,当再要斟上一杯酒时,索绰罗.萨伊萨的手放在酒壶上,“相爷一会儿还要照顾陛下,尽量少饮酒。”
花相景笑了,“我发现阁下好像我认识的一个人,我弟弟;他也是不让喝太多酒,也让我照顾好阿霄。”
“那相爷的弟弟也应该是一位如你一般的人物。”
“不,他比我厉害多了;他虽为庶子,但却干出了一番大事,还当上了迎宗宫宫主。”
花相景说到迎宗宫,索绰罗.萨伊萨就知道他弟弟是谁了,他这几年一直忙于政务,没有去关心江湖上的事,自然不知道他弟弟是干了什么,索绰罗.萨伊萨也不好说出来,只能暗示。
“他既然是迎宗宫宫主,那便一定上了《武林全通》,你不妨去看看。”
“多谢索绰罗掌门好意提醒。”
花相景正准备回位置上坐着,便见钱齐川和徐宁之还在上头,他都走完一圈了,这两人还没说完,他有些好奇,便也上去了。
“陛下,之前我给您看的画本,要不哪天再送点给您?您看的那几篇根本就不够,多学一些,他最喜欢粘人的,他还只吃软不吃硬,你只要软下来他什么都听你的,还有……”
徐宁之见钱齐川醉得都开始没大没小的了,拉着钱齐川的衣袖,向杜燕霄道了声别就要下去,花相景却上来了。
“哟,是阿朵,我在教你宝贝如何让你开心,他可喜欢听了……哎老徐,我还没说完呢。”
钱齐川被徐宁之生拉硬拽的拖了下去,杜燕霄有些心虚,钱齐川说的不错,他的确喜欢听,他与花相景碰杯的时候偷偷的勾了勾花相景的手指,又向花相景抛了一个媚眼;眼下人太多了,不然花相景真要将杜燕霄压在龙椅上。
“晚上等着我。”
宴席结束后,花相景找了个借口送杜燕霄回了寝宫,关上门后花相景就将杜燕霄抵到墙上,抬起杜燕霄的一条大腿,杜燕霄手环上花相景的脖子,依在他怀里。
花相景的另一只手撩开冕旒冠上的十二旒,吻上了杜燕霄的唇,杜燕霄张着嘴等待花相景的侵入,花相景的舌灵活的在杜燕霄口中绞动,而后慢慢的吻上脖颈,紧接着他剥开杜燕霄的衣领,疯狂的舔舐,一边吻着一边将手伸进杜燕霄龙袍的下摆。
“小心,别弄坏了。”
花相景的动作轻了下来,勾起唇角,“是说的衣服,还是你自己?”
杜燕霄的脸颊绯红,向外推着花相景,“我说的是衣服。”
花相景收回手,一把抱起杜燕霄,“好好好,是衣服。”
他将杜燕霄放到床上,取下头上冠冕,将头发散下,后又取下杜燕霄的冕旒冠,缓缓的脱着身上的龙袍;脱得只剩中衣时,杜燕霄将双腿绕在花相景腰间,他摸了摸杜燕霄的腿,俯下身亲了杜燕霄一口。
“别急,我这是朝服,明日还要上朝的。”
杜燕霄不情愿的松开花相景,而后脱下中衣钻进了被子里,花相景将衣服迭放好,身上只留了一层黑纱,杜燕霄勾起黑纱,在他的肌肤上轻抚着;花相景撩开被子,将杜燕霄压在下面。
“陛下。”
杜燕霄听到这个称呼,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不要这样叫我。”
花相景轻轻的吻着杜燕霄,手也抚着对方,“好,不也样叫你。宝宝,告诉我,钱齐川都教了你什么?”
“没什么,他只是与我说了你的喜好。”
花相景故意在杜燕霄身上咬了一口,“你说我喜欢什么?”
杜燕霄不说话了,午夜时分正是昙花开放的时候,雪白的昙花瓣上一滴滴露珠,尽数倾倒在旁边的杜鹃花上,杜鹃花本就比昙花小,承受不住露珠的重量,向下倾斜将露珠倒下。
改革
卯时,天边已经微微亮,太阳还未升起来,金銮殿便挤满了四品及以上的官员,花相景提前醒了,他必须比杜燕霄先到半个时辰,其他官员也必须比皇帝先到。
他到金銮殿时已经来了许多官员,他站在徐宁之与钱齐川中间,钱齐川见他来了,往旁边挪了挪;花相景来之前,徐宁之就说了钱齐川昨天醉酒后干的好事,惹的钱齐川现在有点害怕。
“那个,阿朵,昨晚睡得可还好?”
“嗯,挺好的。”
“真的?”
花相景啧了一声,“你到底想问什么?”
钱齐川扫视了四周,见没人看着这方,便道:“陛下可还好?”
“也挺好的,昨晚他跟我说他很喜欢你与他说的,还让你要多与他交谈;不过少给他看点话本,整晚都缠着我,第二日早上还要上朝,我怕累着他。”
钱齐川:我怎么那么多嘴?就不应该好心问。
杜燕霄的桥子到了门外,两排士兵面对面的站着,杜燕霄从中间走了进来,掀起龙袍,坐到龙椅上,
“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
“如今南杜才刚建立,局势不稳,恐有北辛余留下来的人混进来;赵光禄勋,这段时间还需辛苦你。”
赵别时站出来跪在地上道谢,“感念圣恩浩荡,臣叩首谢主隆恩。”
“赵爱卿,平身。”
赵别时起身后又站回了位置,杜燕霄又道:“南杜旁边便是北周,让百姓自愿从军,月俸就按杀了的人头来算,杀的北周人越多月俸则越多;此事还得麻烦辅国大将军。”
俞平也站出来跪在地上,“臣愿为国家社稷奉献绵薄之力。”
“古有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要以‘仁政’为核心,强调以民为本,重视民生;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民众的福祉,只有让民众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一个月后,朕便推出新的律法,如有意见者即刻上奏,朕会适当考虑;一个月后,朕将新的律法公之于众,若律法当中有不合的及时提出,可获得千两黄金;上到贵族官员,下到平民百姓都可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