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难承君恩(125)

作者: 木里汀澜 阅读记录

张彤儿仍旧不说话,不过哭声渐而小了下去。

苏怀月见她有所动摇,只道:“沈大人说得谦虚,其实很厉害的。你跟着沈大人学,一定很快就能超过柳眉。”

张彤儿终于把两只哭得通红的眼睛从手臂里抬起来:“真的么?那我要写天下最厉害的文章。”

沈千意失笑道:“就便是我的老师绿石先生,那也不敢说自己的文章就是这天底下最厉害的文章。但只要你肯学,假以时日,便总会比你如今要好上许多。”

他说着,就在身后书架上抽了一本书递给张彤儿。

张彤儿打了个哭嗝,委委屈屈地接过。

沈千意与苏怀月对视一眼,不由都摇头笑了笑。

随后沈千意自个拿了张纸,略微沉吟,便开始落笔写起来,打算给张彤儿写篇范文。

苏怀月站在一旁看着,忽而忍不住就开口问道:“沈大人,我的文章交给老师,何以老师却无任何批示就还了回来?”

沈千意笔下不停,一面道:“苏娘子是打算要参加接下来的修史么?”

苏怀月点了点头。

沈千意轻轻叹了一口气:“苏娘子的文章沈某倒也看过两篇,文辞很是不错,颇得绿石先生的风韵,只是呢…”

“只是如何?”

沈千意点了点墨:“哎,修史这种事么…刘子玄曰,史家有三长,史才、史学、史识,这其中,文辞倒是最不重要的了。”

他说着,又觉得自己这话好像有点过分,大约也是被张彤儿突然大哭搞得有点心有余悸,连忙侧头看了一眼苏怀月,果然便见得苏怀月的脸色也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连忙道:“沈某这也是胡诌。宋大人是苏娘子的老师,他对苏娘子的情况才最为了解,苏娘子不如去问问自己老师罢,恐怕比沈某的意见要更中肯。”

苏怀月听沈千意方才那番话,心中其实隐约知道了自己症结之所在。

但到底还抱着一点不甘心,故而依言退出来去找自己的老师宋白砚。

宋白砚大约是去宫里了,这会儿却不在。

不过他每日下值时分必会回来绿石书院查勘当天进度,苏怀月便在书房等着。

书房桌面上放着一本诗集,翻开来正在《关雎》一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苏怀月瞟了一眼,没放在心上。

没过多久,宋白砚果然回转。

只是来的不只他一人,皇帝今日竟而也跟着来了,大约是想了解这几日绿石书院的工作状况。

两人见到苏怀月,不由都一顿。

皇帝自走进了房,宋白砚便让苏怀月晚些时候来找自己。

苏怀月应下,正要退出,忽而听皇帝开口了:“无妨,你们师生要说什么尽管说就是。朕却不急。”

苏怀月犹豫地看了皇帝一眼,后者跟着朝她看了过来:“怎么?是朕不能听的事情?不如朕先去别处?”

自然没有臣子说话将皇帝赶出去的道理,宋白砚只好道:“既而陛下恩准,阿月你直言便是。”

苏怀月来找宋白砚本也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皇帝既然这样说,她也就坦白同宋白砚说了来意。

宋白砚听罢,跟着像沈千意那样轻叹了口气:“老师的想法,却同沈大人是一致的。”

苏怀月尽管心里有了个准备,这会儿听宋白砚直接说出来,还是免不了深深的失落。

刘子玄所言史家有三长:史才、史学、史识。分别指的是写作史录的才干与能力、博古通今的渊博学识与能见人所不见处的独到判断与见解。

其中前两长,她还能通过时间来沉淀积累。

可这最后最重要的一长,却绝非她自己就能轻易养成。

古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单就读纸面上的东西,永远是隔着一层看世界。人言亦云,总归是无法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到见解,恐怕就连她父亲所说“字字有来历,语语有根据”这一要求都做不到。

只是她一个闺阁女子,却实在没有那么多机会去见识,去经历,去形成自己的想法。竭尽全力,无非也就是沈千意那句“文辞不错”罢了。

想到这儿,她只觉一颗心沉沉往下坠去,只是一种说不出的无力。

皇帝这时候忽而又开口道:“拿来与朕瞧瞧。”

苏怀月强笑了一声:“不过是些无稽之辞,便不污…”

她话还未说完,皇帝已然行到了她身侧。

微微俯身,便将她手里攥的纸张拿了过去,仔细读起来。

苏怀月一怔,抬眸,便见着皇帝十分认真的侧脸。

好像读的不是她随笔写的文章,而是什么北方刚传来的八百里加急战报似的。

默了默,皇帝淡淡道:“虽说确然有些辞藻虚浮,但也并非什么大的毛病,倒也不必如此妄自菲薄。假以时日,也是可造之材。”

宋白砚见皇帝听皇帝这样说,心中一动,只道:“微臣不知可否向陛下求个恩旨,将微臣这学生调到中书省来与微臣做个书童,给她一个成材的机会,往后也好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苏怀月心中一跳,知道宋白砚这是想找个机会将其从宫里调出来,不免也就跟着期待的向皇帝看过去。

皇帝瞟了她一眼,背着手,慢慢走到了书桌前,目光在桌面上一顿。

却开口问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宋卿这是有属意的女郎了?”

宋白砚未料到皇帝忽而说起来了这个,下意识看了一眼苏怀月,忙又道:“不过是近日读的闲诗罢了。”

上一篇: 闻春声 下一篇: 我栖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