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承君恩(135)
心中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和并肩浴血奋战的兄弟,将那些赏赐下来的金银珠宝、布匹绢帛一丝不漏地带回了玉门。
他生在玉门,长在玉门,只知道仗打赢了,就能得封赏。
有了封赏,父老乡亲们就能过好一段安生日子了。
却没有料到,他们安生了,高堂之上的一些人,便不安生了。
打仗,究竟是打赢好还是打输好?
打赢了,赏赐只是他一个的,舒服只是那一圈乡民的。
打输了,天子大拨军费,层层盘剥下来,个个都能吃得脑满肠肥。
这样光辉璀璨的珍宝,这样触手生温的绸缎,凭那些泥巴地里刨食的贱民也配?
倘若不来个杀鸡儆猴,往后那不就乱了套了嘛!
于是苏忠文兢兢业业查了一年也没查下来的军队贪腐,在这位常威将军回乡后的一个月,就查清了。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样的雷霆威势对准的却不是靺鞨铁骑,而是刚刚荣归故里的常威将军。
贪腐也就罢了,偏偏还要冠他个莫须有的罪名,说他与靺鞨人里应外合,做计要颠覆天胤大统。
这于一个满怀热血的青年将领而言,是何等的耻辱,故而即便被判凌迟之刑罚,这位将军亦抵死不认。
人声忽而喧闹起来,是刑罚开始了。
此次凌迟之刑,乃新上任的刑部尚书亲手主持。
他穿着三品绯红的文官袍,相当雅致地朝围拢的人群欠了欠身,展示了手中那珠光璀璨的刀具。
倒好像他不是来割人肉片的,而是要去参加诗会。
苏怀月只觉男人的哀嚎听在耳朵里直教人牙齿发颤,目光从受刑的男人身上躲开,不由自主却飘向了高踞于宫墙之上观刑的萧听澜身上。
他一身黑衣,坚硬如磐石,沉默如恶龙,孤身坐在檐下的阴影中,宛如终年化不开的玄冰。
“那年,他多大呢?”
沈千意不知何时也站到了两人身侧,顺着她目光看去,轻声道:“那年,陛下刚满十八。按照幽州的风俗,需家中成年男子为他行佩刀礼,贺他成年。可惜,却是那般光景。”
苏怀月心中一颤。
懵懂的少年一脚踏入成年人的世界,凌空一箭,射下靺鞨南营大将军的头颅,真是何等意气风发,豪气万丈。
未曾想还不等真正礼成,紧接着就是迎面重锤,霎时间将他敬之爱之的兄长锤了个魂消骨碎。
他从云巅之上急遽摔落,凭借一身本事硬闯刑场,却被无情扑落。
耳畔是兄长带着血的嘶嚎,他十指深深扎到泥地里,恨得骨头缝里都是血。
再往后多少风霜刀剑严相逼,他和着血闷声不吭一一吞下。
愈发的坚硬,愈发的沉默,以仇恨为笔,画地成牢,固执地远离所有那些将会消解意志的欢声笑语。
到底是捱来了今日,以血还血,告祭其兄在天之灵。
只是这经年的仇恨,在时间的苦熬下都成了旧衣上洗不去的斑驳血渍。
他今日大仇得报,可算是真正开心了么?只为何仍旧眉间紧蹙,如此郁郁寡欢?
*
萧听澜看着崔妄用那柄珠光璀璨的小刀细细割下肉片,冬日的阳光投射在刀锋之上,带来尖锐的反光。
他听着尉迟荣山的哀嚎,不知为何并没有想象中的快意,却觉出一种意兴阑珊。
一回头,忽而却对上了苏怀月的眼神。
觉察到他看过去的目光,女子慌忙挪开了眼眸。
可那目光中的怜惜之意却宛如针尖一点,霎时间洞穿他层层的心防。
他不知为何,此时便很想同人说会儿话,于是朝苏怀月招了招手。
苏怀月行到皇帝的身侧,张嘴似乎想要安慰,却发现自己只是哑口无言。
此时此刻,说什么都好像显得过于云淡风轻了。
却皇帝主动开口了:“朕其实曾经见过这柄刀。”
苏怀月抬眸,萧听澜却并未看她,目光悠远,投向了下头的刑场。
”那刀,是朕的兄长从京城带回来的...”
那时他阿兄贼兮兮地带着一个木头匣子溜进门,冷不丁他在背后一问:“你在做什么?”
他阿兄笨手笨脚,仓皇将那匣子一关,仍然教他看见那一抹璀璨流光。
阿兄道:“去去去,我正有事呢,别烦我。”
他翻了个白眼:“你以为我情愿来找你?我问你,我的佩刀礼你什么时候给我办?”
阿兄道:“没看你哥正忙着呢嘛。”
他随手从怀里掏出个木头小刀递给他,“先拿这个玩儿去。京城里一个小男孩送的,说长大了后要像你哥我一样威风哈哈哈。”
他嗤笑了一声,没好气接过,带着气转身走出了房间。半夜起身,却发现他哥的房间还点着灯。
昏暗的灯光下,他的兄长正在裁缝一张白狼皮,手旁边放着的,便是这把惊为天人的宝刀。那样光辉璀璨,那样夺人眼目。
他的阿兄挠着头将那白狼皮不断往刀鞘上试,却怎么也绑不住,只忙得满头大汗。
他在心里头不免想他阿兄真是笨手笨脚。
捡起地上一颗石子,往窗棱上一弹,惊得那火苗一闪,随后立即就溜回了自己的房间。
留得他阿兄的声音在后头喊:“你个小兔崽子!”
后来他阿兄到底是把那张白狼皮绑上了刀鞘,可惜可惜,却再也无法亲手递到他手中。
第六十一章
时值正午, 有太阳从云层后钻了出来。
只不过如今是冬日,那太阳也就只是苍白的一轮,挂在白雾蒙蒙的天空中, 宛如纸上残留淡淡的一轮墨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