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承君恩(186)
萧听澜带上了沈千意,京中内外事宜则交由赵太后主理,崔妄从旁协助。
关山万里,轻骑飞渡。
此一行虽山高路远,一路上倒也平安顺遂。
正是水草丰满的季节,一路北上,风光渐而与上京截然不同。
长草之间花落如星,牛羊成群。放眼望去天宽地阔,极目茫茫。
自那日萧听澜离去后,苏怀月同他便甚少说话。
一则萧听澜极为忙碌,帐子里总是人来人去;二则,苏怀月也不知要说些什么。
这么几日来,她那段时间累积的委屈与无力渐渐消散了。
可她实在讨厌萧听澜索求无度,那段时间昏天黑地的日子实在是令她颇为不适。
可这样的问题,她又怎么好意思同萧听澜去说。
两人之间如今便好像已经落下了一层无形的隔阂。
到幽州都护后府后,大军驻扎修整。
军报不断,俱是靺鞨人侵扰沿线村镇的军情,大量边疆百姓拖家带口往幽州都护府奔逃而来。
萧听澜派出数十支百来人的小队沿线巡视护卫,打算待大致安置好了这些百姓之后再向金水河方向进发,主理此事的正是沈千意。
沈千意回了这幽州后便闲不下来,亲自带队沿着边线一路巡查下去。
张彤儿自然也是不肯待在帐子里的,生拉硬拽着苏怀月陪她一起跟着去玩。
苏怀月失笑:“你自己想跟着沈大人一起去玩,一个人去便是了,何必还要拖上我。”
张彤儿脸上红成一片,凶巴巴道:“谁说我要跟他去玩,我不过是好奇罢了。我不管,你非得跟我一同去不可。”
苏怀月无奈何,只好打马一道跟着去巡阅。
好在沈千意见多识广,又对幽州颇为熟悉,一路上介绍些风俗民生,倒也颇有收获。
这样走了大半个早上,苏怀月开始有些疲累。
沈千意见状,便教那小队先行往下走,他们几人则下马在沿途的一个村子里休息,回头等到小队折返再行汇合。
村子不大,大约是离边界还有些距离,故而此地还未受到什么侵扰。
村民们虽则人心惶惶,但此时见到有朝堂的兵马过来,个个都放下了心。中午日头很晒,村中巡逻的青壮年便也犯了懒,成群结队躲在阴凉处喝酒睡觉。
苏怀月一行人寻了户还算体面的人家落脚休息。
吃过饭,沈千意与张彤儿都寻了个地方休息浅眠。苏怀月并没有什么睡意,便起身打算到外头看看。
这户人家是这一带的行脚医生,声誉很是不错,大中午的还有人来寻医问药。
还没掀帘子出去,便听得屋主人的声音响起来:“你媳妇的身子实在是太弱,尤其不适合生养,我劝你们还是要趁早不要这小孩了……哎,同你说也没用,你就在你媳妇跟前说不上一点话!回头叫你媳妇亲自来找我一趟。”
另外一个人的声音响起:“太远了,媳妇大着肚子来不了。”
“哎……你们这……”老医师的声音听起来相当无奈,“行吧,等过段日子太平点,我去你们那儿看看。”
“谢谢。”先前那人又答道。
苏怀月听这一段对话,不由便是一怔,只觉得那对话的声音十分熟悉。
匆匆忙忙打起来帘子,便见到门口一个男子转身欲去的纤弱背影。
苏怀月快走两步赶到门口,也顾不上许多,颤着声音便喊了一声:“……佑安?”
青年一怔,回过头,眼眸中瞬间涌起满目的震惊,既而是满目的惊喜。
几步跨来就紧紧抱住了苏怀月:“阿姐!”
苏怀月哽咽着应了一声,又喊道:“佑安,真的是你!”
她仔细打量元佑安的面容。
隔了这么几月,当年那个在山谷里还未脱稚气的少年成熟了不少,只是身形依旧纤弱。他的双手起了一层厚茧,元佑安解释说是做木工做的。
老医师见他俩认识,便在旁笑呵呵的帮腔:“你们认识啊?他可是咱们这十里八乡手艺最巧的木工师傅了。就是不爱出门,也不爱说话。”
元佑安半垂着头笑了笑,又问:“阿姐,你怎么会来这儿?”
苏怀月立即有些紧张起来,正要说话,忽听不远处传来一道极为响亮的长声呼啸,宛如狼嚎。
紧接着号角声响起,地面隐隐震动,似有大批快马远远朝此处奔来。
老医师面色一变:“糟了!这声音……”
元佑安一听这声音跟着也紧张了起来,连忙问道:“村子里的警钟在哪儿?我现在去敲!伯伯您赶紧去把人都喊起来。”
老医师连声应下,又连忙给元佑安指了方向。
这种报信的警钟一般都是在村中最高的角楼之上,故而元佑安立即便找到了目标。
临走时嘱咐苏怀月:“阿姐,你跟着人群别走散了,这是靺鞨人进村前的号角声,不过他们抢了东西便会走,村子里的人都有应对的方法,你跟好便是。”
苏怀月点头应下,正急着进屋叫人,沈千意已然被马蹄声惊醒掀帘子出来了。
正要说话,打眼便看见了元佑安,眸光不由一顿。
元佑安立即垂下头,不再多说什么,匆匆离开。
不待沈千意多问,老医师连忙扯着他焦急地说明情况。
这会儿情况十分紧急,沈千意只好压下心中的惊疑,先帮着去挨家挨户敲门通知靺鞨人来犯。
本来在午间昏昏欲睡的村子如平静的水面被投下来石子,立即沸腾嘈杂了起来。
人们慌乱地拿上贵重物品就要往各自的避难场所躲去,只是未料到靺鞨人此次的目标竟而不是财产,而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