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栖春山(3)

作者: 孤荷 阅读记录

“姑娘该上轿了。”

侍婢的催促将沈春芜的心绪拽了回来。

她藏好思绪,婉拒旁人搀扶,执着盲杖,缓缓步上喜轿。

因尚在守热孝,出嫁的路上,不能吹金打鸣,连灯笼也不能挂。

出嫁的仪式非常低调,甚至,连新郎官也没有亲自来接迎。

不出意外地,市井之中带起了一阵嘲讽的骚动,人声俨如熙攘的滚水,排山倒海地传来。

“奉京第一美人出嫁,没想到会是家破人亡,落魄成这样,真可怜吶!”

“她爹通敌叛国,她就是板上钉钉的罪臣之女,这种卖国贼罪不容恕,有什么值得怜悯?!”

“亏顾家世子重情重义,仍旧践守婚约,对她明媒正娶,否则,依沈家当今的遭际,如何可能会攀上高枝?”

“这沈姑娘本来也活不成的,若不是襄平王打了胜仗,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圣上大赦天下,她就是死罪难逃……”

轿外传来的讥讽声,一字不落地落入沈春芜的耳屏,她如被木桩钉住,悉身僵在轿中,心脏一阵密密麻麻的疼,呼吸也滞住。

阿父行医在世,救过不少人的命,当年这些人的态度是何其谦卑、何其恭谨,如今沈家失势,众人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刻薄又势利。

若是阿父还在,定是不会让自己受这样的屈辱。

她不想嫁给顾辞。

嫁给这样一个伪君子,就是今生唯一的出路了吗?

可是,圣婚难违,她还有其他路可以选吗?

沈春芜掩藏在大袖之下的手,松了又紧,紧了又松,思忖之间,前头倏然传来一阵浩浩荡荡的槖槖战马声。

有一道声音由远及近:“襄平王班师回朝,大家速速让行!——”

周遭的论议声顿时小了许多,人群纷纷让道,喧闹的街衢,一时之间,人籁俱寂。

沈春芜所乘坐的喜轿此刻也避让一旁,只待军队过去。

说起来,自己应当感谢这位王爷,若是他没有打赢胜仗,楚帝不会大赦天下,如此,她可能也就没命了。

她不识襄平王,不过,畴昔也听父辈说过此人的事迹。

世间罕见的血将星,手腕雷霆,战场上从未败过,武官称他是战场上的活阎罗,文官称他是官场上的刀笔吏,在大楚

地界,人人闻风丧胆。

但当着襄平王的面,无人敢妄自非议,因为此人情性杀伐暴戾,行事狂狷疯癫,一行一止毫无章法可言,全凭自己喜好。

似乎就是为了印证沈春芜的想法,此一刻,战马声在喜轿前幽幽伫停,隔着半丈的距离,一道冷冽低沉的嗓音响起——

“今朝是京中哪位大人有喜?”

冥冥之中,沈春芜感受到一道极其压迫的视线,穿过幨帷,落在自己身上。

喜婆适时恭谨地答:“王爷容禀,是户部侍郎顾渊之子顾辞,迎娶镇国公嫡女沈春芜。”

“既如此,”盛轼话音噙着漫不经心的笑,“本王届时会亲自登府,寻新郎官讨一杯喜酒喝。”

在场无人敢应。

众人都知晓,襄平王所到之处,无不是腥风血雨。

喜婆硬着头皮道:“恭迎王爷大驾,顾府必定蓬荜生辉。”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揭过去,讵料,盛轼忽然对着伏跪在地的一人,笑了笑,“方才,是你的论议声最高?”

那人不敢辩解,战战兢兢地称是。

“本王觉得你太聒噪了。”盛轼含笑的话辞,如温柔的锋刃,一字一句划入空气中,教人不寒而栗——

“干脆拔了舌头为好。”

一语掀起千层风浪。

那人惊惶地磕头求饶,不住地喊“王爷饶命”,沈春芜尚未反应过来,遽地听到捣剑出鞘的脆响。

下一刻,就听到肇事者惨烈的哭嚎声,四遭惊呼一片,一股辛凉的血腥气息,穿过轿帘,扑至沈春芜身上。

她的脊梁骨蔓延上一股寒意,悉身不敢动弹。

大喜之日就添了血光,绝不是什么吉兆。

战马声逐渐远去,市井重新恢复喧嚣。

纵然如此,沈春芜的神经仍旧没有放松下来,

方才襄平王看她的眼神,哪怕她看不到,但他的气场,她是可以明晰地感知到的,浓烈且压迫,完全压得她喘不过气。

是身居高位者,才会有的气场。

此人可怖,刚刚却是给她解了围,这是事实,如今的光景之中,无人敢再谈论自己。

有那么一瞬,沈春芜的脑海里晃过一个荒唐胆大的念头,若是有的选择,比起道貌岸然的顾辞,她情愿去选这个恶名昭彰的男人。

只是——

她敢这样选择吗?

这种孤注一掷,或许能博得一线生机,但……

沈春芜摇了摇首,阖上了眼眸。

-

到了顾府,日头堪堪升至中空,下轿的时候,沈春芜踩在地上铺好的青锦褥上,徐徐步入中门。

四座皆是受邀而至的宾客,等了数个时辰,终于看到了翘首以盼的纤影。

凤冠霞帔压在身上,重量绝对不算轻,但沈春芜前行的每一步都非常稳,仪态从容澹泊,步履轻曼容雅,凤冠翠珠如环佩相击,发出清越动人的脆响。

如果忽视手中的盲杖,没有人觉得她是个瞎子。

跨过中门,沈春芜先在悬挂有帐子的屋中暂行歇息,接下来要等顾辞进来,两人共同牵着同心结,逐一拜家庙与天地,最后步入内堂拜舅姑。

她等了好一会儿,顾辞却迟迟没有出现。

宾客席间已经有了论议声,带了几分看好戏的不屑。

上一篇: 难承君恩 下一篇: 觊觎的美人成了师尊,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