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大学(60)
武馆里还有十几个人,聚在空调周围纳凉,一地的葡萄皮西瓜皮,还有只踩到瓜皮被撞晕的猪。
“啊——”
孙潇潇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是你猪师伯。”
君子坦荡荡的猪师伯跟她打了个招呼,“你好。”
小梅点了点头,“你也好。”
“卖瓜啦——新鲜摘的大西瓜--无籽西瓜--3毛钱一斤啦!”银白色的小货车艰难挤进巷子,毫不迟疑地朝有凤来仪武馆来。
“卖瓜的来了!”徒儿们欢呼一声,一拥而出。
小梅靠在水井边,往里一瞅,快满了。
“搭把手。”一头猪拱了拱她的臀尖。
“哦。”小梅开始把西瓜往外搬,冰镇了一下午的西瓜摆在太阳下,小院里的温度瞬间仿佛降低了好几度。
“卖西瓜的人真好!懂得送货上门。”
“还不是因为我们是买瓜大户!”
“猪,你的西瓜来了!”一个圆脸少年吆喝着,猪忙不迭的驮着西瓜往井里送。
小梅这才看见井壁上刻着一个简单的阵法,大约是用来制冷的,那些阵修、符修、医修、丹修一个比一个有钱,大约就和从前的技术人员一样吧,而华夏是个尊重技术的国家。以后要不要辅修一门呢,最好是阵修,小梅翘脚想到。
猪一屁股坐在她身边,前蹄变成人的手掌,吓了她一跳。它的修行时间还短,只能变成半人、变不成全人。
“小梅!”
孙潇潇提着一串钥匙过来,“这是我的一处老房子,有院子,年代久了点,但地方很宽敞,周围环境也还好,不是城中村,你就到那边落脚吧。”
这就是有熟人的好处了,小梅道谢,地图上搜索了一番后骑着共享单车到了地方,这里和孙潇潇说的一样,是一个世纪以前的老房子了,那时候阵法已经潜移默化出现在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这里的墙壁上就刻着简单的法阵,用来加固墙体,隔绝脏污,但随着时间流逝,阵法损坏,楼梯也有了年代感。
“真是不错的房子。”
小梅站在大片三角梅旁边,看着这栋房子,三层带地下室,前后院子有一百平,虽然最近的公交车站要步行半个小时,但修行者的脚力完全能忽略掉这点时间。
新刷的红漆遮住了原本的绿色,顺着鹅卵石小路……
“什么人?”
三楼的一间天窗探出个刚洗过的毛茸茸的头,脸长得有点凶的女人,小梅仿佛有被猛禽盯住的错觉。
“我是孙潇潇安排住在这的!”
女人从三楼跳下,连附近的草都没动一下,小梅知道她的道行比自己高深多了,“孙潇潇介绍来的?”
“是。”
很凶的女人一把提起她的行李,“走。”
是个不说多一个字废话的人,“我叫九重霄,是这里的租户。”
“我是小梅。”
“没有姓?”
“我是修真界的原住民。”
“这么说我们还是老乡。”
“你也是?”小梅还是头一次在村外遇到修真界的人,也许遇到过只是对方没提过,“我是三、四代移民。”
指的是祖先是修真界原住民,响应华夏建设新时代修真界的运动,从修真界搬迁来的居民的后代,这项运动轰轰烈烈实行了半个世纪,几百万居民搬迁,但由于资金紧张,有资格搬迁的居民越来越少,现在更是一名额难求的地步。
“我是小李村的!”
小李村很有名很有名,小李村纪录片以10.0满分位于华夏纪录片百年榜第一。
九重霄多看了她一眼,小梅对老乡很热情,“姐姐是什么时候搬过来的啊?还是也是几代移民。”
“我是三十年前过来的。”
三十年前的移民啊,差不多是最后一波移民潮,修真界的人民是一点都不在意背井离乡,在华夏政府的大力宣传、两界修真大士的积极推动下、天道誓言的保证下……几处开放口岸的平民们几乎都搬迁了过来,修真界本就地广人稀,四百多万已经是十分之一的人口。刚坐下几分钟,她就听到孙潇潇标志性的大嗓门,隔着手机也格外响亮:
“宵大!你见到小梅了没有?她是我徒儿爱华的孙女,目前在巢湖派学剑,我把她安排和你一起住,你这个人最是靠谱,我放心的很。”
没多长时间,小梅就知道了孙潇潇口中的靠谱是什么意思。
曲有误周郎顾。
“呼-呼-喝-喝-”
“呼-呼-喝-喝-”
“记住了,下盘稳,人生才稳,基本功扎实,人生才扎实,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师傅!”
“好!不愧是我的学生,嗯?朱郎顾,你为什么打哆嗦啊?”孙潇潇不动声色站在猪的身后,把猪给吓得不清。
“师傅,我等是四脚着地,扎马步实在为难我啊。”
“是我不理解你那号,你换个姿势吧。”
小梅强忍住不笑,因为猪师伯从后腿着地改为了前腿着地,迫于孙潇潇淫威,它艰难支撑着。
“都不要跟朱郎顾学!他就是你们的反面教材!看看小梅,多么标准的姿势,站如松坐如钟,这才是我们习武之人嘛。我们习武之人讲究的就是将天地正气纳入体内,你看看你们一个个坐没坐样站没站样,哪里像个习武之人,还开空调,去把空调关了!心静自然凉。”
演武场哀鸿遍野,四十几度的高温没有空调可怎么活。
空调关了之后温度肉眼可见的上升,小梅在海边长大习惯了晒太阳,而且她是晒白皮,越晒越白,和李鱼可不一样。虽然都喊着累,可没一人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