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可怜受揣了大佬的崽(75)

作者: 不染风霜寒 阅读记录

这样顶好的相貌,绯色非常衬他。

可惜这宋绣料子贵的离谱,勉强攒了两个月,才做了一套冬衣。

母亲若还在世,见赵旻生的这般像她,一定很开心。

“自然喜欢的,”赵旻吃完茶,从廊下走到院子里,乖乖巧巧地看着赵墨:“哥哥要不要阿旻帮忙?”

“不用,”

赵墨道:“这种活儿累人,阿旻去廊下看书就是。”

赵旻:“书看完了,不如哥哥和阿旻说说周志文的事如何?”

“嗯……”赵墨蹙了蹙眉心,抬眸看着身边看着的赵旻,青年朝着他婉婉一笑,单纯的可爱。

“这件事大约等太子殿下回来才能有确切的消息,”赵墨将手里的簸箕交给身边的小厮,洗了把手,“咱们房间说罢。”

……

赵旻在萧忌身边待了一月,打探到不少有用的消息。

赵墨便将萧忌查周志文的事情告诉了赵旻。

赵墨心里有感觉,赵旻好对萧忌的事情很关心。

但又不会逾矩,听一下便帮着他分析一下局势,顺带替萧忌说说话。

无伤大雅。

当时海平侯府贺宴,赵旻出了那种事,确实是萧忌帮了他。虽后来萧忌将王家的人除掉扰了他的计划,但对江南的百姓来说并不是坏事。

毕竟王家的人曾在江南贪墨多年,抄家的银子,抵得上半个金陵城半年的粮税。

赵墨:“哥哥觉得此事,应该和我们之前推测的差不多。”

“周志文和祥萍公主有些交情,”赵墨:“且周志文被斩后一个月后,公主府便走水了,这件事确实有蹊跷。”

赵墨说的公主,正是萧忌同胞的妹妹萧玉。

四年前,公主府走水,一场大火将整个公主府烧的干干净净。

随后,萧忌便从西北无诏返京,同年宣隆帝病重去了南山寺,萧忌被封摄政,辅佐太子。

这桩桩件件几乎都搅合在了宣隆二年。

这些事情,都是赵旻到了金陵后从赵墨这里打听到的。

萧忌以前也对他说过,他最亲近之人,便是小妹。

赵旻总觉得,萧忌五年后谋反之事和此事息息相关。

赵旻蹙了蹙眉心,看着赵墨,道:“假设,公主殿下的案子有冤情,萧忌执政,真的是为了给公主殿下平冤,哥哥觉得他这么做有错吗?”

赵墨闻言不语。

少顷,赵墨才幽幽道:“大宗设两京。北有京师三司,南有金陵顺天府,这件事若真是蹊跷,萧忌大可上书请陛下彻查,万不该以西北兵权逼迫陛下让位。”

“萧党掌权,于情不合,于理不合,于孝,更是不合。”

赵墨:“阿旻,哥哥知道萧忌对你有恩,但是他性格桀骜、孤僻难共事,定不是能堪大任者。大宗的天下需要像先帝那样的明君,不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暴君。”

“嗯,”赵旻见赵墨情绪有些激动,将小手轻轻放在赵墨手腕处,乖巧道:“哥哥说的有道理。不过萧忌本已经领了封地,以后若是能回西北,继续做他的硕王,好好辅佐太子殿下,对我大宗也是福气。”

“但愿如此吧,”赵墨有些惆怅:“不说这些了,阿旻,咱们去煮元宵吧。”

晌午刚刚煮了元宵,从京师回来的萧景驰就进了门。

十五六岁的少年长的极快,短短两个月没见,就又高了许多。

出落成鲜有风姿的少年郎。

赵旻和赵墨在院子里下棋,萧景驰带着从京师买回来的特产赶来,瞧见廊下的两人,道:“阿旻哥哥,太傅。”

“太子殿下。”赵旻起身行了礼。

萧景驰急匆匆的跑到赵墨跟前,将手里的木匣子给了他:“孤从京师带回来的麻花,下头垫着棉花呢,就怕碎了不好看太傅不喜欢。”

“殿下此次回京,可有去见几位先生?”赵墨蹙了蹙眉心,没心思看那木匣子里的礼物,问道:“可有将您改革民田的政策说给几位先生听?”

萧景驰失望地蹙了蹙眉,“没去,上个月过年,几位老师都在家里过年呢,孤去干嘛,再者说了那政策是太傅您想的,孤怎么能邀功?”

“不过,孤将那太傅的提案给皇叔看了,皇叔说不可行,江南去年发了洪水,收田的大头将将兼并了土地,银子还没发呢。想改革怕是要缓一年,等王将军清了沿海的倭寇再提案才可。”

“嗯。”确有几分道理。

“罢了,”赵墨垂眸看着萧景驰,“既然王爷回绝了,那便不提了。”

赵墨将木匣子的糕点打开,呈到赵旻跟前:“阿旻,哥哥去房间里忙会儿,你陪着殿下吃吧。”

赵旻:“……”

“好。”

萧景驰见赵墨没太生气,便也不提了,让小厮给盛了一碗元宵,在赵旻身边坐下,看着赵墨将自己的礼物给了赵旻,心里酸溜溜的。

赵旻自然没动。

“太子殿下,哥哥他不喜欢吃甜的,您下次可以给他带回来几,”赵旻小声道:“哥哥一定很喜欢。”

“是吗?”萧景驰咀嚼嘴里的元宵:“孤没生气,太傅不喜欢,阿旻哥哥吃。孤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讨好太傅,不然太傅总向母后告状,再过几个月母后去南州探望父皇,路过金陵,到时候定要见太傅。”

说着,萧景驰耷拉着脑袋,道:“孤的苦日子要到了。”

“皇叔要来,母后也要来。”

“真是不知道这江南八州有谁在,都扎堆了。”

赵旻:“?”

萧忌要来金陵?

·

萧景驰吃了饭便抓紧回去做功课了,赵旻听了萧忌要来金陵的消息,心里隐隐不安,一早也从赵墨府上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