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想不到吧,我在地府有人罩(217)

作者: 淞淞的茶 阅读记录

“小红知道啦!小红明天才可以吃饭!”

“乖孩子。”沈隐青欣慰地用指腹摸着它的脸。

但想要让不红也这么善解人意,显然没那么简单。不管沈隐青怎么解释,它都是那副呆滞的模样,双眼直勾勾望着言珩手中的金元宝,好像那脑瓜子里除了吃之外再装不下其他的东西。

言珩曲着手指,轻轻在它脑门上弹了个脑瓜崩,语气带着浅淡的凉意,“不听话可不是好孩子。”

不红猛地打了个哆嗦,嘤嘤哭着朝小红跑过去。

小红早就习惯处理这样的场面,轻车熟路地哄着不红,不出片刻,后者就像是记忆断了片,直接把刚才还在烦恼的事忘得干干净净,没事人似的和小红玩成了一团。

接过言珩手中残缺不堪的金元宝,连同其他的贡品全都收进了袋子里,沈隐青又将话题拉回正轨。

“差不多,”言珩视线在季风的身上多停留了两秒,“他属阴,邪之体,在修行上事半功倍,却也极易走上歪路。”

又是特殊体质?

沈隐青的目光不由自主开始偏移,直到落立在季风不远处的许薇身上,才停了下来,“许薇是纯阳,他是阴邪,在某种程度上,他俩倒是挺般配。”

“季师兄,这个东西太过贵重,无缘无故送给我……”

之前师父送给许薇圆光宝镜碎裂之后,她就只是临时找了普通的替代品,并且除了当时在场的人之外,并未告诉包括她师父和陈主任在内的其他人。

而此时此刻,季风手中所持之物,刚好是一面品质完全不逊色于师父那面的圆光宝镜。说这是巧合,许薇肯定不信。

“不是无缘无故。”或许是太久未与人交流,季风说话时的音调都有些奇怪,他也在努力克制,但许薇还是察觉到了其中轻微的颤意、

沉默片刻,许薇这才意识到对方说了什么。自她和季师兄少有交流,对方能知道圆光宝镜的事,肯定是有人特意告知了他,至于是谁……

许薇转过头去,此刻出现在她视野中心的人影,正是李平阳。

没想到这么快就暴露了,李平阳嘿嘿笑着去挠自己的后脑勺,“当时我就随口说说,没想到季师兄居然记下来了。”

其实对于这件事,惊讶的不止是许薇,李平阳的心情同样波澜起伏。他下意识觉得季师兄特意为许薇带东西的行为有些奇怪,但想到这段时间,的确只有许薇的法器出了问题,所以季师兄这么做,并非不能解释。

只是……

“李平阳快去帮我接杯水。”

思绪被宿秋灵打断,李平阳忽地回神,等视线缓慢聚焦,他发现许薇已经从季风手中接过了那面圆光宝镜。

心中越加闷得慌,就想着要赶紧离开这个地方,宿秋灵恰好为他提供了这个理由。

借坡下驴,李平阳高声回应着宿秋灵,然后逃似的回了屋内。

“谢谢季师兄,等我去总局参与考核的时候,也定会为师兄淘回心仪的法器。”

这是许薇答应接下季风带回法器的前提,季风原本想拒绝,但这样,手上的圆光宝镜必然到不了新主人的手中,所以在权衡之后,季风僵硬地点头,算是同意了许薇的提议。

“就是嘛,”陈康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他笑着同时去拍许薇和季风的背,脸上的每道褶子都透露出满意,“同事之间就该这样相互帮助,咱们分局才能越来越好。”

沈隐青眉毛高高扬起,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陈主任话中有话,于是想着问问旁边的言珩。

“我猜,应该就是字面意思。”

怎么还用上猜这个字了,这下沈隐青连带着看言珩都觉得不对劲起来,他合理怀疑,“你们有什么事瞒着我。”

“青青莫要多虑,”言珩将挂在沈隐青耳垂上的小红取下,然后放在地上,用眼神示意它自己去玩,“季风对许薇有意思,陈康知晓,多半也想撮合,事情就是这样简单。”

季风对许薇有意思?

沈隐青瞪大双眼,同事之间单独带“礼物”确实容易引起误会,但这里是灵异事件管路局南园市分局啊,而且这“礼物”还是法器,谁会莫名其妙往情爱这方面想?

他反正没有,“可是……”

倘若真的是这话,那李平阳怎么办?沈隐青望向言珩,他眼底的情绪足以让后者感知其中心情,言珩捏着他的指尖,力道时轻时重。

“世间情爱,讲定数、缘分,自然也包含个人的选择。”

意思就是,如果李平阳继续选择退缩,那这就是他未来的结果。

沈隐青似懂非懂,他感慨,“我还以为许薇和李平阳是对欢喜冤家,没想到……”

第181章 帮手

但不管怎么说,别人的感情他不好去插手,所以沈隐青除了唏嘘之外,并未采取什么具体行动。

只是突然接收到这么个令他震惊的消息,还需要消化的时间,所以接下来,言珩就充当起了投喂员的工作,时不时从烧烤架上取来几串沈隐青爱吃的肉,等待不那么烫之后再贴心送到他嘴里。

不用自己动手,安心享受着言珩的投喂,闲着没事就逗逗小红和不红,时光就这样慢慢消磨着,沈隐青心情格外好。

李平阳从别墅出来的时候,处于同事与朋友之间的关心,他盯着看了好一阵,却没有从对方神情中看出任何异常。

平淡的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桑丁兰的肠胃一直有些脆弱敏感,因此,她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为他人提供帮助之中。陈康担心她饿着肚子,便特地走进厨房,精心烹饪了几道口味清淡的菜肴。

上一篇: 月上 下一篇: 收之桑榆